APP下载

教育质量监测学问深

2018-07-10何惠真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

何惠真

【摘 要】教育质量监测,是一种增值性评价。各个学科的质量监测,要考虑学科的功能与目标定位,要依据课程标准,要依据测试框架和内容标准制定出监测工具的的细目与蓝图,既要兼顾学科的认知又要兼顾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增值性评价 多维度框架 数据分析

教育质量监测,关系着教育发展,关系着学生成长,做砸了,怨声载道,徒增负担;做好了,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目前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看,教育质量监测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一、增值性评价——质量监测意义“深”

教育质量监测,不仅仅是局限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是为了学习的评价,更强调对于学生学习的改进与促进,这样的监测不仅仅是具有甄别、选拔、问责的功能,它还带有诊断、反馈、改进的性质,这就是现在的质量监测,一种增值性评价。这样的学业评价,真正的目的是:整体把握各学科教学质量、了解区域间(城乡)差异、把握具体学科的教学质量、了解年度间的学业发展趋势、了解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学习等基本情况。这样的学业评价,不要求学生的答案符合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在复杂的任务中,进行思考、辨析、梳理和证实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学业评价,不只是对学生过去学习情况的监测,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信息,它可以通过追踪研究设计,收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标准化测验成绩,再基于学生自身测验成绩的纵向比较,使用多水平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多维度框架——质量监测指向“深”

我们的教育质量监测,正在与国际教育质量PISA接轨。PISA测评框架涵盖情境、知识、能力和态度四个维度,PISA阅读素养的定义和测评框架不仅仅指对书面文本理解、运用和思考的能力,还包括对书面文本阅读活动的参与或投入,包括元认知能力;PISA数学、科学素养的定义和测评框架也将动机、态度、参与度等非认知因素作为重要的教育结果。监测不再是漫无边际、毫无章法,而是在一定的框架指导下进行的,这个框架是层级分明,科学规范的。例如四年级科学TIMSS的评价框架;它的内容维度有三块: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这三个内容又有相应的认知维度,有了解、应用、推理这三个维度,最终就是要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基本理解以及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些评价框架的建立,是为了解决从“课程标准”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转换的问题。SOLO分类方法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描述: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拓展结构能力。教育质量评价就是在SOLO理论指导下,充分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同水平,既要肯定每个水平学生的成绩,又要承认学生的发展是有过程的。所以,各个学科的质量监测,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科的功能与目标定位,其次是要依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接着再依据测试框架和内容标准,制定出监测工具的的细目与蓝图,由外而内,既要兼顾学科的认知又要兼顾儿童的发展,既要建构整体的框架,又要建构细化的框架,“深度”建构质量监测框架,才能指导监测工具的研制。

三、核心素养——质量监测工具“深”

在教育质量监测框架的指导下,研发监测工具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北京教育学院吴昕欣院长,研制了一道自己觉得最满意的试题,整整用了10个月的时间,那道试题从测试内容、测试形式和测试材料上看,都和以前的题目大有不同。首先,材料不是单一线条出现的,而是多个材料组合,从不同角度的阐述,有不同的含义,这样综合的试题更能够测出学生的能力,能够紧紧围绕着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来进行检测的。其次,试题的知识是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起关联,题目归属于人文领域,学生要借助积累、在相关的语境中,练习生活才能完成题目作答。这样的试题更能够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复制粘贴,而是包含了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学生的关键能力合必备品质在答题中就能体现。吴院长的命题,让我们看到了监测工具研发的“深度”: 那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的基于学科素养的命题,那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质量命题。有专家透漏,他们研制监测试题,最高造价有的是一道题平均耗资20万元。专家指出,试卷上的每一道题,研发者必须清楚考察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考,教育者在工具研制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审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结果运用——质量监测数据“深”

对于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作为基层学校很少能够直接拿到的,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可以分析比较和运用的材料,也没有运用质量监测结果的数据的习惯了。其实,目前有很多专家对于质量检测都是做了细致的分析的:有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的数据分析,有对于优秀和合格水平的学生的特征分析,有对教师提问指向分析的,有对于教师提问答案类型分析,有对学生课堂沉默情况分析的等等。在这些数据分析之后,专家们还会进一步做出推断,并结合改进教学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例如,结合对课堂沉默情况的分析,专家总结:教师等待时间的增加会使课堂的提问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当等待时间从 1 秒增加到 3-5 秒钟,学生会给出更具体的答案;学生在分析和综合问题答案的水平上更高;学生会显示出更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若提问后等待时间不到1秒钟,就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逐字逐句地回忆书本知识或老师提供的信息,而这只是思维和学习的最低水平。专家建议:首先,课堂提问要基于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利用课堂提问推动学生学习,这就要求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可以设计有开放度的问题。其次,要调动学生主动性,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比如课前充分预设,课上认真聆聽;要提供给学生方法和空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要善于等待,为师生都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等等,这就是数据分析的“深度”。如果一线教师能够看到专家们精细而深入的数据分析,大家就可以结合专家们的意见对教学实践做出整改、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了。

总之,教育要有高度,质量监测就得有深度!“有深度”的教育质量监测,我们应该着力践行!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
电子物证检验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应用研究
基于matlab曲线拟合的数据预测分析
分众媒体趋势下场景营销的商业前景
佛山某给水管线控制测量探讨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高校数据管理的思考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