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研究

2018-07-10贾舒尹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贾舒尹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使其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启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并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让教学实现“从生活到课堂再到生活”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展学生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 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结合实际,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帮助完成知识迁移。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指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教材,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课堂,突破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隔阂,并将教材意义延伸到生活体验中去,改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误解,充分发挥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作用。

一、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教学内容

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将语文教材中枯燥、深奥的文字转化为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事物,更容易让学生去接纳。适当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元素与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理解抽象性知识提供了途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握好实际与知识之间的跨度,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领域出发,领悟教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真实的态度体验。教师在教学“如何给作文起一个好的名字”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周边商店的店名。比如有的店的名字叫“三千尺牛肉面”,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是“三千尺”呢?难道店里的牛肉面都有三千尺长吗?其实,这只是对食物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夸张化而已,这样反而能吸引很多好奇的顾客。由此,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商店招牌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灵感,这不就是很好的生活素材吗?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生活和教材架起一座桥梁来。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画一幅展现秋天景象的图画或者进行一次关于秋天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唤醒心底对秋天的记忆,然后教师再转入课文教学:“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别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是否和你们一样呢?”这样一来,文章内容很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文章所描绘的秋日情景中去了。另外,对于教材所传达的一些思想情感,单凭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时,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寻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实现教材的代入感。比如,在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妈妈进行一个小调查,问问妈妈今天都做了什么,写一份妈妈的行程表,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联想起自己的妈妈,她辛辛苦苦工作,回来还要做家務,她是不是也很累,也想舒服地睡一个觉呢?这样,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将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带入其中,更深刻地理解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课堂生活情境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集体参与学习的重要营地。为语文课堂设计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注入相当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拉近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情境的创建中去,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得到直接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时候,可以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标识,比如胃药广告里的“一步到胃”,微信推广时的宣传语“码上有钱”等等,让学生寻找这些词语里的错误文字,教师也可以借此考察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正确词语的印象,也避免了日常生活中这些错误文字对学生的误导。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也可能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帮助学生走进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中去。例如,教师在介绍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展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的真实体验,仿佛身临其境般过了一次少数民族的生活。这种生活情境教学突破了课堂的时间、地域等限制,让学生即使身处课堂,也依旧能深切地感受到课堂之外的生活元素,自觉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物或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三、体验生活,延伸教材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还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是否对学生的情感和道德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是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知识与生活的真谛。教师应当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方式,将教材所要表达的实际意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记住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更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由于网络的普及,现在很多小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之外,回到家便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进行网络聊天或打游戏,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多接触自然,留心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像文中的小孩子一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多陪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一过他们的田园生活,别让网络建起一堵隔绝亲情的围墙,也别让网络抢走与大自然亲密交流的机会。

结语: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实际,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并建立更完整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运用教学生活化策略,建立起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提高小学语文教材的实用性,用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元素理解教材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明玮.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管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1-1.

[2]张平.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5(20):83-8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