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现状与创新

2018-07-10万红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物理层、表现层与规则层运行机制尚存较多问题。文章在详细剖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的创新策略,即于物理层进行边界拓展、师资定位与协作机制确立,于表现层进行预期目标重设、行为创新与功能拓展,于规则层进行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与观念定位科学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万红(1968- ),女,重庆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四川 成都 61006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3-0054-04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落实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方式。在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则是培养人才和拓展继续教育渠道的有效手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优势,需深入研究其运行机制,总结归纳出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特点与普适性规律,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为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强化提供强有力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一种追加教育,实施者为教育服务机构或教育者,对象为一些已经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员,内容包括规范、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把握继续教育的内涵,需注意下述四点:一是其本质为追加教育。二是“接受过一定教育”中的“教育”既可以为正规学校教育,也可以为多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三是“某些人员”表达了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别性。当今继续教育涉及多种行业,继续教育对象为所有接受过教育后继续参加教育的人员。四是“技能、知识、规范与情感”所指为继续教育内容。继续教育涉及的领域和学科极为宽广,内容不仅包括技能与知识传授,还包括社会规范教育及情感教育等。

运行机制,原指机器构造与运作机理,现泛指系统组织与部分间互相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是继续教育系统组织各要素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是确保继续教育能够正常运作的内在制约关系的呈现。综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即高职院校开展的继续教育系统组织各要素间,以及密切影响继续教育系统运作的多种社会经济要素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包括:一是层次机制,即系统的物理层;二是形式机制,即系统表现层之目的、行为与功能;三是功能机制,即维系系统高效运作的规则,包括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等。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有“三层”运行机制分析

1.物理层:教育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层是系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的物理层可描述为系统内部物理结构,即组织结构。研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有系统的物理结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系统边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区别于职业教育,其系统边界较难界定。首先,继续教育空间不断变动,可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培训中心或会议中心等;其次,继续教育对象流动速度较快,学员学习多以短期为主;最后,继续教育内容强调新鲜与实用,内容制定紧密联系新知识、新理念与新技术。

第二,系统结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中,院校、工商企业等用户组成了大的子系统,其内部根据继续教育业务规划的不同部门是小的子系统,不同部门中的职员、设施与设备等为元素。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结构进行划分的方式较多,如根据自然属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类子系统”(政府、院校与用户单位)和“一类型要素”(学员),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高职院校管理子系统与高职院校教育子系统等。

第三,模式。综合考虑教育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双方协议,引导培训模式向多元化、灵活化与实效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有“用户单位全权委托式”与“用户单位与院校合作式”,这两种继续教育模式皆需要以用户要求为根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授课时间与用户生产时间的冲突,从而有效发挥用户单位继续教育的增值效应。

总之,物理层运行机制存在较多问题,如院校对于继续教育体系边界的把握不够精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中高职院校师资定位不够明晰,以及高职院校、国家与用户单位三方长效协作机制难以建立等。

2.表现层:教育目的、行为与功能。表现层的突出特征为非实体性,具体分为教育目的、教育行为与教育功能。第一,教育目的。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继续教育难题,教授企业职工更好的生存技能,还可以为院校发展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

第二,教育行为。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与教育管理活动,其中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继续教育对象、既定目标和内容展开的技能、知识、规范与情感等教育活动,而教育管理活动是指调控与组织教学,使教学在正常轨道上有效持久运作的活动。

第三,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功能分为外部功能与内部功能。内部功能是指系统行为作用于系统内部对象产生的功能,与内部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包括内部不同结构的教育效益与经济收益。外部功能是指系统行为对外部环境中的事物生存与发展产生的效益价值,如社会、经济与教育等价值。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同功能间相辅相成,总和为教育绩效。继续教育目的定位不够精准、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管理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尚未科学区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为了增加生源和创收,将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立足点,严重淡化了继续教育的本真目的。其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单一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导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量低下。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精力放在招生与发证上,对中间教育活动开展环节的管理较少,导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效性较差、社会认同率较低、社会信誉不断下滑。

3.規则层:教育政策、制度与规章。规则层主要是指系统运作规律及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规范为重点。约束和维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运行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制度与教育规章。第一,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与制度。我国现行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中的很多条款为临时规定,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法制体系尚未形成,导致继续教育法律地位较低。此外,现行继续教育法规彼此独立,可操作性较差,而且存在很多法律盲区。这些问题给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公众对继续教育态度冷漠等。

第二,用户单位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为了从继续教育中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制定出新员工实习教育制度、进修教育制度和研修教育制度等。然而,目前用户单位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构建与完善专题研修制度,不断提升专题研修教育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其科学程度对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主要包括人事制度与事务制度,为确保制度与规章的科学落实,还需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目前看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灵活性较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继续教育制度与规章的落实。此外,发展观、竞争观与教育观的定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无法获得创新发展。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的创新

1.物理层:边界拓展、师资定位与协作机制确立。第一,进一步扩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体系的边界。高职院校扩大继续教育边界有益于院校进一步拓展继续教育业务,并将先前的环境归入系统之中。在此过程中要科学处理好定位问题,切不可将高职院校扩大继续教育边界理解为盲目开拓继续教育业务,妥善进行市场定位是首要问题。对市场进行精准划分与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本质,能够为参与者进入市场做足准备。市场定位的重点为最大限度地辨别和获知市场差异与区分度,从而为市场的精准化区分与定位做好理论及事实支持。

第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此处的“师资”并非泛指教师资源,而是教师队伍与教学资源的总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的关键,在于解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教学资源配置问题。鉴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配置时,需以高職院校继续教育特点为依据,构建大教育资源理念,借用市场无形的手配置人力与物力资源,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师与教学资源能够符合现实需求。

第三,确立三方长效协作机制。优化政府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中的顶层设计,使得政府、院校与用户单位三方长效协作机制得以有效确立,形成互动、灵活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全面评估继续教育培训目标的可行性、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及培训内容的有效性,促成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多元化、灵活化与实效化。无论是“用户单位全权委托式”还是“用户单位与院校合作式”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均需要将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全面发挥用户单位继续教育的增值效应。

2.表现层:预期目标重设、行为创新与功能拓展。第一,重设预期目标。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继续教育应当设立预期目标,使继续教育对象获得知识补给、技能提升和社会规范认知的提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促进了知识与劳动力的再生。然而,从预期绩效与预期质量两个宏观方面审视与重设继续教育预期目标,是对继续教育运行价值的创新,预期绩效将数量作为衡量指标,预期质量则将质量作为衡量指标。

第二,创新继续教育行为。首先,政府应整体规划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树立目标与远景,避免因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其次,高职院校应协调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继续教育业务的发展拓宽校企合作途径,拓展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最后,继续教育用户单位应摆脱消费者角色的束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与高职院校携手打造“校企合作、双元共管”的继续教育模式。

第三,拓展继续教育功能。在确定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改变系统结构和提高系统行为质量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而言,可通过两种途径拓展功能:一是在确保系统结构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在针对现有对象开展的继续教育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培训水平,开发特色课程,提高继续教育档次,实现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功能拓展;二是改变系统结构,展开外延式功能扩展,重新定位市场用户。

3.规则层: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与观念定位科学化。第一,继续教育理论的创新。首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应当以跨学科理论为基础,架构新颖独到的理论框架,而后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与修正理论框架。其次,将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作为继续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促进所借鉴理论的本土化。最后,整体、系统地开发继续教育课题,既要关注继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继续教育应用研究,积极培养继续教育研究队伍。

第二,继续教育观念定位的科学化。首先,科学定位发展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仅要重视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切实关注用户单位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环节设计等皆需将人本理念作为根本原则。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观念。用户单位在推选继续教育学院时,应综合年龄、性别、学历、工龄等因素,确保在继续教育投资中获得最高的收益回报。其次,对竞争观进行合理定位。积极倡导与践行公平竞争观,引导多元化继续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竞争,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改进继续教育服务。最后,精准定位教育观。应基于教育对象实际所需,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突出继续教育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与差异化特征,准确定位继续教育服务。此外,还要建立大教育资源理念,从分形理论可知,教育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教育是构成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而子系统间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应当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归入职业教育大系统中,在有机整合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继续教育。

四、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拥有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是确保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正是应对世界发展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机制之一。然而,当今人才折旧速度愈来愈快,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愈来愈严重,人才匮乏局促之境即将到来。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为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强化增加了必要的途径,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不仅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也丰富了继续教育本土化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晓君,唐忠.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发展新战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7(2).

[2]冷晔.地方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的六个统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3]孙振良.教育公平视域下的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

[4]梁驰.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探讨——以浙江省几所高校实践情况为例[J].职教论坛,2016(30).

[5]杨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6]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高职院校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