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运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意义分析
2018-07-10高晶柴琦颖孙晶
高晶 柴琦颖 孙晶
【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运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脑梗死病患,选取其中60例进行探究。将患者随机组合后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病患。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的循证护理。结果:在对护理的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对比和住院时间方面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所得到的效果比对照组顯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梗死病患者的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病理生理过程实质上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过程。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常见的病因为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本病的病死率高,致残率更高,可达50%以上,存活者的复发率也较高。此病严重影响生活而且对可贵的生命构成了威胁[1]。近几年来受到循证医学的影响循证护理在护理领域逐渐应用。采取循证护理,达到降低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治愈率等良好的疗效[2]。为探究循证护理运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本研究选取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脑梗死病患6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脑梗死病患者。其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22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为(50.43±6.53)岁,平均病程为(6.71±2.27)年。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的观察组30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48.85±6.78)岁,平均病程为(7.56±3.04)年。纳入标准:1)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并被临床专业医生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且无其他疾病。2)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患者或家属阅读同意书的条件下自愿的。排除标准:1)不满意本次分组研究的患者。2)不满意纳入标准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基础护理(日常检查与记录病人变化的数据)、生活护理(为病患制定营养的食物搭配)及药物支持(给予病患修复损伤神经功能的神经修复药物)。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包括环境、心理等多层面的舒适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对病患应多多关心并给予鼓励,如术前访谈,讲述一些成功的案例,减小病患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每天保持微笑给以患者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鼓励,使病患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2)饮食护理:根据病患的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食谱。准确记录病患每天的摄入量和出量,每天的体质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食谱。3)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患病情变化,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对危重患者应备好抢救用品和药物,做好急救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常见并发症及具体护理如下:①肢体功能障碍(鼓励病患一定幅度和一定量的散步、按摩)②语言功能障碍(鼓励与指导病患多练习单词、短语的发音,循序渐进到句子及文章的发音)。4)健康宣教:为了治疗效果给予病患家属一些临床护理指导,教病患及家属一些日常护理及紧急处理方法,帮助患者早日康复。5)环境护理:适宜休养的舒适病房,保证光照、通风等,进出病房不能打扰到病患。
1.3观察指标
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做评估,分值越低证明临床治疗效果越好。使用对护理的满意度的问卷表进行调查统计,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90分以下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比对照组显著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P<0.05。见表1。
表1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对比(±s)组别住院时间
(d)神经功能缺损(分)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10.22±2.42a25.12±7.5213.44±5.02a对照组13.42±3.4525.22±9.4624.05±6.42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差异显著
2.2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急症,也是一个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的神表2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n(%)]组别n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观察组3017(56.67)12(40.00)1(3.33)29(96.67)a对照组309(30.00)14(46.67)7(23.33)23(76.67)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差异显著
经内科疾病。根据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诱发脑梗死的因素中占主要因素的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3]。脑梗死发病突然,大多病患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和生命。
近年来,护理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步体现。循证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患的住院时间有所缩短、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循证护理的核心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护理重点与目标是病患在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45]。循证护理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技术较、素质较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体征变化进行时刻的观察记录,遇到紧急情况能快速地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在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病患应多多关心并给予鼓励,使患者的保持身心健康;护理人员要鼓励并帮助病患定期做适量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要根据病患的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食谱。
本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提高了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是病患的住院时间缩短。因此循证护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梅.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3):227228.
[2] 顾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07(03):234235.
[3] 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820.
[4] 陶晓葆.循症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26):552553.
[5] 余静.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