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分析
2018-07-10李锁霞
李锁霞
【摘要】 目的:探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院产科诊断标准的90例产褥期家庭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两组产妇及主要照顾者抑郁情况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中产妇抑郁情况为(8.03±0.17)分,其主要照顾者抑郁情况为(45.16±1.4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法能提高产褥期家庭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减缓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抑郁情况。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产后母婴;主要照顾者
产妇生产时容易使机体受到严重的损耗,出现虚弱、腹胀腹痛、乳房胀痛等并发问题,导致对生理、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而对于这一时期的孕产家庭而言,陌生、复杂、繁琐的护理有可能令家庭主要照顾者感到无比的疲倦。最终由于压力生活事件、产后照顾者的知识缺陷以及产妇无法适应身份转换等问题,产后产妇及主要照顾者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这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卫生疾患[2]。因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便成为医学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着重研究在产褥期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90例产褥期家庭,所有家庭均已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无肝肾严重疾病、恶性肿瘤产妇,无新生儿低血糖及窒息情况出现。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中产妇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34.15±1.84)岁;中专学历10例,大专以上学历35例;剖宫产25例,自然产20例。观察组(45例)中产妇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34.24±1.65)岁;中专学历11例,大专以上学历34例;剖宫产24例,自然产21例。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无育儿经验者均占1/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入院时为产妇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如胎心监测、吸氧;分娩时分为自然分娩以及剖宫产术产妇护理,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产妇的血压、出血、宫缩及膀腕充盈等情况;了解、记录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嘱咐产妇早喂养。
给予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产前,向产妇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画册、观看病区中产妇喂养婴儿实况,促使其加快接纳新生儿融入家庭的心理准备;利用婴儿模型进行示范,讲解母乳喂养的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临产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应对技巧,使家庭主要照顾者在一定程度上能独立完成类似的护理操作。
2)产后第1天,指导产妇正确的含衔姿势及哺乳姿势,教会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呕吐羊水、膊带结扎;嘱咐产妇须保持充足的睡眠,做到与婴儿同步休息,避免出现产后抑郁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应对剖宫产产妇及家属讲解术后的体位、翻身,如需枕平卧位、加压腹带、常规吸氧等,出现剧烈疼痛可给予止痛用药。
3)产后第2天,详细检查新生儿吃奶、哭闹、皮肤等情况,指导产妇掌握防治奶胀、人工挤奶等方法,讲解乳头疼痛、乳房胀痛的原因;主动沟通、交流,观察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精神状态,充分了解其关注的护理问题;让家属观看新生兒沐浴,护理人员向其说明沐浴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程度进行评分,该量表共10个条目,总分为30分,其中0~9分为无抑郁倾向,9~13分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13分为产后抑郁症[3]。
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该量表共20个条目,按等级进行评分,其中总得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发现,对照组产妇及家庭照顾者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表1两组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产后产妇
抑郁量表评分家庭主要照顾者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照组(n=45)11.24±0.5455.24±2.54观察组(n=45)8.03±0.1745.16±1.46t11.737.72P<0.05据有关产妇配偶在产褥期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显示,多数产妇的丈夫在其产后1个多月会出现抑郁心理倾向;而当产妇同样患有抑郁症时,丈夫的发病率将会上升至50%[45]。因此,预防产妇及家属出现抑郁情况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重点课题。而已被国内医疗广泛应用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以尊重、支持等为核心概念,做到医护与患者、家属的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一种方法[67]。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与产妇家庭之间的互动、授权,为其创造学习和提高照顾能力的机会,尽快掌握所需的新技能,提高家庭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及自信力,调节、改善其心理情绪;而家庭照顾者在护理人员的引导帮助下,细心照顾新生儿的同时也能悉心护理产妇,在产褥期初期及早发现产妇的心理波动,将产妇产生的不良情绪扼杀在萌芽中,避免出现产后抑郁倾向。本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产后产妇及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得分为(8.03±0.17)分、(45.16±1.4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产褥期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家庭的精神压力,有效预防其抑郁倾向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蒙景雯,陈华,李变,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对早产儿家长照顾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09):57.
[2] 吕文苓.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促进母婴健康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6):146.
[3] 黄伟,吴晓丽,唐知,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对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10):12161218.
[4] 曹春菊.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46.
[5] 刘芳.压疮患者家属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1):3537.
[6] 武艳,赵玲玲,高伟,等.PICC带管肿瘤患儿照顾者家庭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2):925928.
[7] 李燕.以家庭为中心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