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溃疡患者胃镜检查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8-07-10周伟
周 伟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也可引起剑突后、胸骨疼痛,具体为烧灼样痛、钝痛、隐痛,大多于餐后1 h内发作,在1~2 h后疼痛减轻[1-2]。部分病例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发展,该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胃穿孔、胃出血等。胃溃疡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如饮食、药物、精神、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运动异常等。研究表明胃溃疡癌变率在1%~7%间,发病部位集中于溃疡边缘[3]。为了明确胃溃疡患者是否发生癌变,患者需尽早接受胃镜检查排查癌变,改善预后,但这种检查方式属侵入性操作,可造成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不良反应率较高。鉴于此,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受检前、受检时及受检后予以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在102例胃溃疡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纳入研究,均主诉有上腹疼痛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女23例,男28例,年龄 42~73岁,平均(53.29±7.68)岁,体重 42~69 kg,平均(53.49 ± 6.80)kg,受检前禁食(16.39 ± 2.37)h、禁水(15.76 ±3.37)h。观察组女21例,男30例,年龄41~75岁,平均(52.91± 8.56)岁,体重 43~ 72kg,平均(52.81± 7.43)kg,受检前禁食(16.41± 2.58)h、禁水(15.30± 3.25)h。 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入选标准
1.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编制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4]中关于胃溃疡的诊断标准,经内镜检查可见溃疡基底部存在黄白色厚苔,周围黏膜水肿、充血,四周再生上皮有红晕形成。经X线钡餐检查观察到龛影、黏膜皱襞集中。
2.纳入标准
年龄≥18周岁;具备良好理解、沟通能力,能根据医师指示配合操作;生命体征稳定;胃肠动力未见异常;患者自愿接受普通胃镜(非无痛胃镜)检查;知晓研究目的、方法,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3.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既往有胃肠手术史及精神病史;受检当天应用过刺激消化道的药物;检查前出现呕吐、恶心等反应;合并心梗、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病;并发胃穿孔;患咽喉部疾病,无法插入胃镜;不愿纳入研究。
三、护理方法
1.对照组
受检前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常规禁水、禁食,并指导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在受检时,护士要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程度,若患者反应比较强烈,则需轻轻拍打其背部,便于缓解不适症状。完成检查后,若患者无不适症状,则可离开。
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
(1)术前针对性护理:在胃镜检查前,责任护士需对患者予以健康教育,讲述胃镜检查目的与操作方法,根据情况可于受检前口服止吐药物,防止受检过程受影响。部分患者因对胃镜检查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责任护士要耐心向患者介绍检查医师、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使患者顾虑消除,提高检查依从性。候检大厅可播放胃镜检查视频,让患者对受检过程有所了解,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另外,护士要告知患者受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当胃镜进入时,头部不可摆动,并用鼻部进行深呼吸,促使不适反应减轻,叮嘱其受检时不能憋气,切忌做吞咽运动,防止出现误吸、呛咳。若受检反应比较严重,患者可自行按压合谷穴,减轻不适反应。
(2)受检后针对性护理:受检后,若患者存在不适反应,则近3d饮食以温凉流食为主,切勿食用刺激性、粗糙食物,否则导致症状加重。若患者主诉受检后有腹痛、腹胀等表现,护士需告知其属于正常反应,无需过度惊慌,主要因胃内反复注气所致,可通过按摩腹部缓解症状,这对排气有促进作用。
四、观察指标
①分别记录患者受检前2 h、受检时、受检后即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温(T)、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仪器为生命体征监测仪。②观察两组受检时、受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五、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血压、心率水平对比
两组受检时、受检后即刻的SBP、DBP、HR均高于受检前2 h(P<0.05),其中观察组受检后即刻的上述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二、两组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受检前、受检时、受检后即刻的P、T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时的SpO2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均为轻微不良反应,未影响受检过程,患者可耐受,无需特殊处理。
讨 论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类型,好发于贲门至幽门间,多见于胃窦部,常见症状为上腹疼痛、泛酸、嗳气等,严重情况下可引起呕血[5]。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胃溃疡患病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6]。因考虑到胃溃疡存在癌变可能性,临床可通过胃镜检查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明确是否发生癌变。胃镜检查便于了解患者胃、食管与十二指肠黏膜状态,但因操作存在侵入性,受检时可能会造成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波动,甚至引发严重不良反应[7-8]。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医护人员在患者检查前后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提高胃镜受检安全性。
表1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比较 (x±s)
表2 两组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水平比较 (x±s)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常规护理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干预方式,以往在胃镜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护理方式单纯重视受检过程中的护理,忽略了受检前、受检后护理,也未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导致部分患者带着焦虑、恐慌心情受检,血压、心率等波动更大。针对性护理是对传统护理的延伸与拓展,要求护士根据患者需求予以干预。在受检前,因大部分病例对胃镜检查方法缺乏了解,认为侵入性操作会引起严重不适,从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士要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顾虑[9]。在受检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呛咳、恶心等反应,护士要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使其不适症状缓解,并观察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当出现波动过大时,需及时告知检查医师处理[10]。完成胃镜检查后,护理人员仍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状态,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常规护理相比,针对性护理更具科学性,能进一步满足患者需求。
本院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受检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小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血压、心率波动较小。这可能与患者受检时心理状态有关,观察组受检前对患者予以心理干预,改善了焦虑、紧张情绪,因而生命体征波动小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受检前、受检时、受检后的血氧饱和度、脉搏、体温无明显变化,提示上述指标均无太大波动,这与Liu等[11]研究结论一致。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更证实了针对性护理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在胃溃疡胃镜检查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降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波动,从而提高胃镜检查安全性,减少受检时、受检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刘艳杰.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s1):133-133.
[2]王素萍,严小英,王洁琳,等.个性化护理对胃溃疡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5):141-144.
[3]黄亚辉.饮食护理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23-25.
[4]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47-450.
[5]李宗奎.电子胃镜在诊断胃溃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4):82-84.
[6]贾笑强,李永慧.老年胃溃疡160例特征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58-60.
[7]王晓玲,胡霁.无痛胃镜应用于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安全性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477-479.
[8]史方义,杨维忠,杨许威.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应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治疗的临床疗效[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63-65.
[9]蒋凌,周维霞.针对性健康教育改善无痛胃镜检查者不良情绪、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1):1317-1317.
[10]何海燕,沈军英,王叶飞,等.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8):1137-1139.
[11]Liu J,Wang B,Hu W,et al.Global and Local Panoramic Views for Gastroscopy:An Assisted Method of Gastroscopic Lesion Surveillance[J].IEEETransactions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5,62(9):2296-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