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8-07-10贺杰周会荣周秀琼
贺杰,周会荣,周秀琼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400)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些年,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足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糖尿病足很可能导致患者截肢,导致患者出现行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糖尿病足一般使用血糖控制以及抗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作用效果较差,仍存在大量患者需要截肢,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上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配合上综合护理,需要截肢的患者数量显著减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2]。本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材于近两年(2015年至2017年)来我院治疗糖尿病病足的患者,数量为16例,使用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患者,然后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传统方法护理其中一组患者,剩余一组给予综合护理,两组患者在各项治疗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存在,能够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胫骨骨搬运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传统方法护理其中一组患者,剩余一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足部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足局部坏疽,患者患病后会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等情绪,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将会导致患者焦虑情绪加重,这种情绪会降低治疗效果,多数患者对手术存有不同心理障碍,会产生恐惧、悲观、焦虑心理,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正常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耐受力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利于病情康复的情绪。首先对患者进行知识宣传,让患者掌握关于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进而相信自己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行动上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保证整个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患者的家属也要做好沟通工作,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尽量来医院陪伴患者,缓解患者的愧疚感,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认真听从护理人员以及医师的嘱咐,提高治疗效果[3-4]。提前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并特邀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谈,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手术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2)足部护理:常规保持足部清洁卫生,每日用温水洗脚并擦干趾缝,保持干燥,不受压,足部注意保温。另外观察记录患者的病足皮肤温度、湿度以及颜色等,并记录患者病足是否存在破损以及水肿等现象,如果患者的病足存在麻木感,可以将大黄、白芷以及红花等药物煎制成汤,并使用汤水泡脚,每次持续时间为5min,3次/d。如果患者病足皮肤存在溃烂现象,可以使用温水泡脚,每次持续时间为0.5h,3次/d,并将溃烂的部位去除,使用臭氧水洗机进行消毒,然后使用浸泡过生理盐水的纱布包裹伤口,避免其出现感染现象[5-6]。
(3)饮食护理:护理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患者的血糖指标,保证患者的血糖浓度处于稳定的范围内,每日3餐前0.5h、餐后2h监测血糖,根据情况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与饮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脂肪以及高油量食物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在饮食中应当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取量,增加维生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水果以及蔬菜等食物在稳定患者血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量,患者还可以通过饮用新鲜牛奶以及鱼汤等食物来提高营养,保证营养均衡,新鲜牛奶以及鱼汤等食物还具有通便的作用[7-9]。根据需要合理、完善地搭配一日三餐。
(4)疼痛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睡眠状态紊乱,在护理时对于VAS评分3分以下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对于VAS评分大于4分的患者应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剂,以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
(5)外固定支架的护理:a.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主动运动;b.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外固定器针道清洁干燥,针道生成的痂壳无需去除,可起到保护作用,预防针道感染;c.密切对比观察患者病足与健足足趾皮温、病足与健足足背皮温、远端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并记录;d.使用调整骨搬移支架系统方法:骨搬移的原则应该是“宁慢勿快”。术后7d开始搬移,每天调整4次,每6h调整1次,每次调整1小格(0.25mm),先顺时针搬移7d,再逆时针搬移7d。在搬移的同时给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操作方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带外固定架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记录需要截肢的患者数量以及患者所需住院治疗时间,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病情改善情况,分析治疗效果,其中患者的病足的创面完全愈合并结痂,各项病症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病足创面的面积明显减少,各项病症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存在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的病足创面没有任何变化,各项病症与入院时进行比较没有任何改善为无效。并在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填写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其中得分在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0分为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10-11]。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与两组患者有关各方面数据都借助SPSS 19.0实施处理,采用(±s)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 n(%)]
表1 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 n(%)]
0(0)1(12.5)13.333 0.000组别 例数 所需住院治疗时间 需要截肢的患者数量观察组对照组t/χ2 P 8 8 32.5±4.2 47.3±3.8 7.391 0.000
2.2 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中存在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其余患者的问卷调查得分均在60分以上,所占比例为87.50%,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χ2=13.333,P=0.000)。
3 讨论
近些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病症表现为慢性高血糖,患者的病足会出现创面,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很可能需要截肢,截肢会导致患者产生行动障碍问题,进而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患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12-14]。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在治疗糖尿病病足中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能够显著减少需要截肢的患者数量,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在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的过程中落实综合性护理,患者所需住院治疗时间也明显减少,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5]。综合性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足部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外固定支架护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不利于病情康复的情绪,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足部护理中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不同病症进行治疗,整个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作用效果显著提升;饮食护理中减少了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含糖低的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量,保证患者的血糖能够处于稳定的范围内。根据患者的VAS评分采取放松疗法、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减轻患者疼痛,保证充足的睡眠,采用“宁慢勿快”按程序操作的骨搬移原则,确保建立大量侧支循环,改善下肢血供,避免截肢。本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对其中一半数量的患者落实综合性护理,其中只有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效果不明显,其余患者的各项病症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均存在明显改善,患者病足创面的面积也明显减少,与传统护理进行比较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落实综合性护理,其治疗效果显著提升,需要截肢的患者数量以及患者所需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减少,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也明显较高,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值得在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中选择使用。
[1]余建平.胫骨骨搬运微循环再生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38-1340.
[2]袁晓丹.浅谈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35(2):29.
[3]蔡媛媛.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45(2):155-157.
[4]邢银花.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76-77.
[5]孙霞.护理教育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3):195-196.
[6]张清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7(12):213-214.
[7]陈新婵.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8):113-115.
[8]吕静.糖尿病足的康复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6):91.
[9]方春娟.综合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246.
[10]周红.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0):175-176.
[11]Han X.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nalysis of Alginate Dres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J].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2017,23(72):82.
[12]Zhang Q.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Foo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6,12(63):82.
[13]Sun K. Clinical Analysis of Diabetic Foot an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2015,1(72):92.
[14]Li X. Discomforts occurring in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diabetic foot: Analysis of causes and nursing strategy[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9,23(72):92.
[15]XIAN Yu-ying. Study of Merger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Effect 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2013,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