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聚落民居形制演变

2018-07-10晨,邓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民居

张 晨,邓 晗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自清政府对东北解除封禁后,经过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数次大规模的迁徙,朝鲜族人民陆续自朝鲜半岛迁徙至我国东北地区,以图们江及鸭绿江为聚点,呈现向内陆地区扩散的趋势。偏内陆地区的朝鲜族受当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影响较大,其中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民自朝鲜半岛咸境道而来,由于地缘关系较近,加之延边地区早期是大片森林,与外界沟通不便,朝鲜族民居建造技艺保存完好,民居空间特征也较为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古时民居的建造要旨是就地取材、随形而建,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民居的建造也有了新的技术与构造,农村转型新时期下的当代民居单体建造的出发点已远不限于此,更多的是对人群需求的满足。如何解决新旧民居之间的矛盾,既延续古民居的建筑元素,又充分满足当代人群生活需求是新时代民居建造的重要问题。

1 自然生境

1.1 地理环境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长白山山脉体系,长白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州境,全州地势西高东低,最低处为珲春市图们江入海口,海拔仅5 m。低海拔的平原地形十分适宜避难而来的朝鲜族人民开荒拓野,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族民居群。

1.2 气候环境

延边朝鲜族地区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阴凉多雨,秋季气候高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夏季平均温度在20°以上,为延边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冬季气候寒冷,建筑建造主要考虑节能防寒,以较厚的墙体及满铺式的火炕为主要特点。冬季低温漫长,早晚温差较大,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延边地区位于山区林地,林业发达,在朝鲜族人民迁至之前,延边地区是一片森林,丰富的木材为人群提供了建筑材料。

2 人文特征

2.1 地域文化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在建筑风格上受东北地区建筑风格影响,朴拙粗犷。同时,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建筑构造上多运用完整的圆木作柱,且间距一般不超过1 m,且为了防风,民居单体多以一层为主;建筑风格上也倾向于体现材料的原真性,减少对材料的二次加工,优质的木料以原色原质呈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

2.2 民族文化

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生活方式,早在1 700多年前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由此可见朝鲜族人民对家庭共处交流的重视,在家中的火炕上生活,无长幼男女尊卑之分,家中男女各司其职,体现出平等和睦的家庭生活。[1]朝鲜族自古重视向中国学习先进的建造技术,借鉴部分建造手法,结合本民族文化元素,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汉式民居的影子。

朝鲜族人民自称“白衣民族”,白色是朝鲜族人民崇拜的象征神圣与光明的颜色。由于古时染料珍贵,普通朝鲜族人民均着白衣,而白色是原色,被认为是象征着自然,与其自古不违背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契合。朝鲜族对白色的崇拜也体现在建筑上,外立面墙体部分及内墙均以白色饰面。朝鲜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色彩的选择上注重素雅的颜色,多以灰色为顶,白色为底,强调庄重和谐的氛围[2]①刘治龙.东北民居空间演绎研究。。

3 民居特点

3.1 传统民居外部结构建造特点分析

延边地区地冬季寒冷,建筑体型上注重保暖能效。院落由简单的围墙围成,民居呈一字型,以减少能量损耗,由外及内的空间序列由大门、前院、正房、后院、柴垛及菜窖等构成。其中后院及菜窖主要用于贮藏,前院用于肉类及蔬菜的晾晒(图1)。

朝鲜族民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不挖地基,垒筑台地,一次区分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防止雨水倒灌,台地的材料多为石头(图2)。

图1 房屋前院晾晒的明太鱼(来源:作者自摄)

图2 房前的石头台地(来源:作者自摄)

由于朝鲜半岛受汉文化影响强烈,建筑形态也接近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朝鲜族的屋顶形态大致有两类,分别模仿汉式庑殿式与歇山式屋顶。青瓦屋面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的选择。做法与汉式瓦屋顶相近,在搭好的三角形梁架上挂瓦,仰合而成,屋脊线处叠瓦以控制屋顶起翘形态,形成线条简洁优美的屋顶形态。石板屋顶是歇山式屋顶的主要材料之一,屋顶以大小、形状不一的片状石板搭接而成,在屋脊线部分以合瓦覆之(图3(a))。石板的比热容较小,热传导性能较好,冬天保暖良好,夏天荫凉效果较差。还有一种屋顶用稻草作建筑材料,东北地区盛产稻草,这种草制屋顶恰恰是贫穷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素、智慧的劳动精神的体现[3]。在木构架屋架上均匀地搭接檩条,其上覆以望板、黄泥、铺油毡纸,最后盖以厚厚的稻草,并将稻草捆扎成层次分明的草帘,以防被风吹散(图3(b))。

屋内结构上采用汉式传统的梁柱结构,墙体作为围护结构不承重,以稻草及水泥砂浆混合制成。柱选用松树圆木,以榫卯结构搭接,结构牢固,屋顶举折由椽子的倾斜角度决定,形成稳固的三角形屋架[4](图3(c))。朝鲜族的房屋结构与传统民居并无较大差异。

图3 不同材质的屋顶(来源:作者自摄)

3.2 传统民居内部建造特点分析

“满铺炕”是朝鲜族民居独特的火炕形式,即炕的面积占到住宅使用面积的70%以上古代建筑热能效率较低,冬季也更为寒冷,故将火炕满铺于室内,火炕高约300 mm,便于跨入。火炕的构造由灶火口、掏灰口、灶台、翻火台、炕板、烟道及烟囱组成,其中烟囱是火炕的终端,一般有独立屋外设立及从屋顶穿出两种(图4)。炕多选用石板作为构造材料,石板对灶火有较好的耐受性,稍次的材料有砖或土坯,但比热容较大,对灶火的耐受性也较差[5](图5)。

室内日常的活动主要在炕上进行,男性修理家用,女性做针线活儿、做饭,儿童在炕上读书。朝鲜族人民 “坐式”及“卧式”生活的生活方式与室内取暖方式相互适应,相得益彰。这种根据生活方式而确定的室内取暖方式使朝鲜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室内设计,形成了风格迥然的民居内部构建方式。

图4 独立屋外设置的烟囱(来源:作者自摄)

图5 从屋顶穿出的烟囱(来源:作者自摄)

在民居内部空间的空间分隔上运用双拉门或推门的形式,门的材料及形制与外门一致,强调室内不同空间的分而不隔,仅在需要时作遮挡视线用(图6)。

图6 室内隔断门(来源:作者自摄)

3.3 典型民居案例分析

位于密江乡密江村的一处朝鲜族古民居建于民国时期,是延边地区保存较完好的民居单体。民居单体为六开间,遵照朝鲜族民居白墙灰瓦的建造规则建造。屋顶形制采用合阁式屋顶,不同于汉族民居,屋脊线用瓦片垒得很高,昂翘部分用瓦片垒砌,强调屋顶线条,并与屋面形态相协调,形成更具美感的屋顶形制(图7)。不同于汉式民居,屋顶起翘部分由瓦片垒叠而成,起翘的端部叠以与屋脊线方向垂直的瓦片收尾[6](图8),在屋顶的端部放置具有民族特征的三角形图腾,朝向四面,保佑家庭幸福安康。

图7 线条明确的屋脊线(来源:作者自摄)

图8 朝鲜族屋顶的起翘(来源:作者自摄)

民居墙体以砖砌成,外墙面以白色为主,建筑风格素雅整洁,南向每间房间均开窗,北向无窗,西侧开一窗,且每间房间的开窗均以门代之,方格形格栅图案占据了门的大部分面积,格栅内糊纸,增强室内的透光性,夏季每扇门均可对外敞开,加快室内外空气流通,形成半开放的室内空间。入户门的形制区别于其他门扇,封闭性较强,但也保证一半的格栅面积,原因是入户即是灶台与灶口,可为煮饭、添柴提供自然光线。

4 当代民居形制变迁

当代朝鲜族人民外迁情况较为普遍,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中打工或生活,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是留守老人,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弭。民宅也久经风霜,疏于修缮,出于保暖效果及经济效益的考虑,村民多选择保温效果较好、运输搬运较便捷的铝制钢板,这无意中破坏了传统色彩的肌理,形成了较为混乱的聚落秩序(图9)。

图9 风貌较差的朝鲜族民居聚落(来源:作者自摄)

4.1 当代民居外部建造特点分析

随着延边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地方政府从21世纪初即开始重点关注朝鲜族农村的居住问题,针对民居单体外观改造的具体措施有:承包更换全村屋顶,统一颜色、形制,材料选用轻质保暖的铝板,选择色彩饱和度较高的蓝色、红色等。这种屋顶的保暖效果较好,修缮成本较低,但在观赏性及民族文化的体现上较传统青瓦屋顶差之千里(图10)。过轻的屋顶搭载民居单体上失去传统民居的体量感及造型美感,严重破坏了传统风貌。

条件较差的村落对于民居外部形象的整治缺少控制,村民全凭自家喜好粉饰外立面,形成紫、绿、黄等多种颜色的外墙面;缺乏统一规划,可选范围内随意建造宅基地,在村落中造成空间秩序的混乱。

图10 风貌较好的朝鲜族民居单体(来源:作者自摄)

4.2 当代民居内部建造特点分析

现代生活多文化的沟通交流加快了民族融合,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朝鲜族坐式的生活方式。民居内部的建造也有了相应变化,炕的高度大大降低,方便行走[7];西方居住文化的引入也使部分朝鲜族青年更喜欢在床上休息,传统“满铺炕”的居住模式已经悄悄发生转变。此外,取暖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房间的热能效率,更具优势的“空心炕”等节能高效的取暖设施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改变了朝鲜族民居的内部空间[8]。

5 当代民居建造的借鉴与反思

朝鲜族人民在传统民居的天然节能环保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当今乡村民居的绿色建造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其民族文化同样是我国民居文化中极其宝贵的遗产。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经验:

(1)朝鲜族民居体现了朝鲜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其民居单体的外部装饰及内部功能组织均极具特色。白色的外立面体现出朝鲜民族的白色崇拜;徐徐舒展的屋顶象征着朝鲜民族轻盈善舞的体态;通室满铺的火炕表现坐式生活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对家庭文化的重视。在民族间交流密切的当代社会,传统朝鲜族的生活方式及白色崇拜已渐渐淡去,出现的“奇奇怪怪”的形式和色彩的建筑对民居文化发展的误导性较强,对传统民居风貌的传承也有一定破坏性。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浪潮下,应兼收并蓄其他文化的优势,结合现代技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在保暖技术方面,传统的取暖技术虽然饱含朝鲜族人民的劳动智慧,但是在热效性能及环境保护方面表现较弱,而新型取暖技术使人们生活更便捷、更环保。特别是现代家具的引入,如床、客厅功能的置入等,原本低矮的炕桌也变成适合阅读的书桌,这些都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坐式生活。

(3)在建筑造型方面,民居的发展也面临较大挑战。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稍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搬到城市中,在气候寒冷的延边地区,室内保暖的建造占据大部分的财力物力,对民居单体造型的关注越来越弱,造成农村风貌的缺失。为了更加快速高效地建造民居,人们通常选择价格较低、质地轻薄、保温效果尚可的轻质铝板作为屋顶,与造型厚重庄严却又不失轻盈的传统灰瓦屋顶相比,缺少美感。同时在建筑外墙颜色的选择上也越来越与白色崇拜背道而驰,村民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而为,呈现出秩序较差的色彩风貌。

6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民居在保证低能耗、低成本的基础上,如何灵活运用传统建筑元素,合理表达民族文化是当代民居建造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密江乡的传统古民居和龙市东光村现代化改造的比较,从民居结构、建造技术、建筑风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迁找到未来朝鲜族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建造策略,为日后的民居建造提供可行的实践方法。

猜你喜欢

延边朝鲜族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作品
KORE A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