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2018-07-09倪德财闫鹏旗
倪德财 闫鹏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的健康,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体育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课程中,体育课的教学应该得到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师要深入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落实贯彻以强身健体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好习惯从娃娃抓起”由此可见,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是未来成功的垫脚石。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基础训练应该得到重视。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效地发展。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学习上也是一样,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所以身体素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体育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在中学时期,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是比较重的,所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体育课上的知识进行实际锻炼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应该得到重视,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陋习,进行开拓创新,用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健康茁壮的環境中成长与学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的教学课程模式,课余帮互助学生改善课程组织形式和课余时间锻炼的有效衔接,逐步促进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和身心健康。
1 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
根据学生运动的实践经验,可以把我国的课余组织形式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初级、中级还有高级。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强调要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发展业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型的人才。也就是说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进行课外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也就是强调了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要在平时的体育课程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掌握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好的实施体育教学。
2 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2.1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缺乏兴趣
虽然如今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还是会通过学生的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学的好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使得学校降低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也就停留在了应付的层面,这也就会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学习锻炼相对来说不够重视,缺乏对于锻炼的兴趣更是不会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2.2学生的纪律思想散漫
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是很热爱体育活动。由于长期自由散漫的态度导致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很差,这样就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长期的自由散漫也会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专业的知识作为指导,这样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因此进行了锻炼却没有做到拥有健康的体魄,影响学生的信心。
2.3学生缺乏自信心
可能是因为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会有一些不如意,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运动的技能、技巧,这样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一定的伤害,使得学生缺乏学生兴趣,丧失对体育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要不断的进行课下的训练,多鼓励学生,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创建课余组织形式的相关策略
3.1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不用他人监督都会去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教学法不仅仅是依靠学生的兴趣,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体育项目分很多种,有的可以增强体力,有的可以加强柔韧性,有的可以塑造身形。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使学生们眼花缭乱,不过,学生们精力有限,所以只能在这其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或者两项体育项目。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项目,喜欢在球场上奔跑的学生可以选择打篮球这种消耗体力,但是释放压力的体育项目;而喜欢安静的学生可以选择瑜伽这种放松心情的体育项目,瑜伽不仅可以塑造完美的形体,而且也可以洗涤心灵,使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还有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跳街舞这种既好看,又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总之,体育分项是一种既可以使学生们遵从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又可以强身健体的良好措施。
3.2恩威并施,进行专业的训练
运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人们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陌生是指:对于专业的运动知识不了解,就会造成身体损伤,这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与体育的教学理念相违背,所以有专业性的指导也是必要的。比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运动项目是,它的重点是要学生的双手,双脚配合默契,掌握起跳的力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用理论配合实践演示一下怎样“立定跳远”,而后进行讲解和观察,纠正学生们在练习中的错误,使其掌握动作的关键要领。与传统体育不同的是,当下的体育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上课就可以,更重要的是体育可以让学生们强身健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后,鼓励学生们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一份奖罚制度,不仅公平公正,而且自己亲自制定的会增加印象,更能提醒自己,会潜移默化的激励自己。在这种奖罚分明的制度下,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这样能促进学生的运动效率。对于个体而言,茶文化的价值可以体现在茶叶对于人的物质需求方面的满足,例如:养生保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方面,它的价值相对属于一种“静”,而体育拓展训练对于个体是一种通过运动,可以释放自身压力、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特征的一种“动作”形式,在学生运动后,一杯爽口的茶可以解去一身的疲惫,归于平静,这一静一动可以说是体育拓展训练和茶文化的有机结合。
3.3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兴趣教学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学生的思想里还是属于新概念的,所以对于体育的教学要讲的直白一点,便于学生的理解。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本身就比较差,在平时的练习上会比其他人稍差一些,这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很有可能对运动产生反感,这就会导致体育成绩越来越不如意,甚至会因为体育学习的自卑而影响文化课程学习,所以教师应在他们失败时给予鼓励,在他们成功时给他们应有的赞扬,而这时一次成功的赞美就有可能挽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重获信心。教师们通过鼓励和安慰使同学们建立起自信心,让学生们相信下一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样学生们在下次运动时,可以表现的更加积极踊跃,也可以让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形式更加丰富。例如:在篮球的运球学习上,先让学生做好热身运动,掌握好动作要领,在练习中,多多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不惧怕球会掉下来的,这是学习运球不可避免的,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丧失信心,这时教师要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对体育学习有所畏惧。
4 结束语
在进行体育的训练时,要把握好体育训练以及文化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可以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在学校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课余组织形式的相关策略就是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问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认知贯彻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逐渐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相关训练的技巧,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余时间里强身健体,体会运动的快乐。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