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式探析

2018-07-09朱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围术组间肌瘤

朱虹

【摘 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运用腹腔镜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成为了趋势[1]。但是,腹腔镜技术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显示围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治疗质量并不能够保证,因此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具有必要性[2]。本次就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中,年龄为30~47岁,平均年龄为(41.22±3.11)岁;观察组中,年龄为30~48岁,平均年龄为(42.18±3.1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价值,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合理卧位,观察和监测血压、脉搏和心率,手术切口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要加强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其次,要做好术前准备,叮嘱患者在手术前要禁食、禁水,避免在手术中进行麻醉导致排便污染。与此同时要做好备皮的准备,对脐孔进行常规清理,降低术后穿刺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利用500mL浓度为30%的Ⅰ型银离子抗菌消炎液来冲洗阴道;2)术中护理:要建立人工气腹,并且将压力波控制在12~15mmHg,在手术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发生呼吸加速的现象,需要向麻醉师及时进行报告,对症处理;3)术后护理:首先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和脉搏,密切观察其是否存在休克和出血的情况[3]。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其次护理管道,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或者堵塞的情况,密切观察引流管性状,将引流管进行固定,避免患者翻身或者进行其他活动而导致引流管发生移位。在术后24h拔除导尿管,防止患者出现尿潴留。最后需要进行出院指导,需要叮嘱患者出院以后3个月内禁止同房、避免盆浴,要保持外阴卫生清洁。在饮食上需要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时进行敷料的更换,压迫止血来避免穿刺孔出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统计学意义不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从表1中能够看出,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2.2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从表2中能够看出,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女性盆腔中,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子宫肌瘤容易造成盆腔出血或者感染,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少部分会导致患者流产或者不孕,严重时会发生癌变。

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来说,其手术创伤小、恢复比较快,优势比较显著。但是,手术对于患者机体都存在一定的创伤,患者心理不稳定对于手术结果的影响比较大,患者容易在临床中表现出较大的恐惧情绪,使得临床的护理工作比较困难[4]。因此,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十分有必要。

在本次研究中,对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案的效果比较显著。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状态进行详细掌握,充分落实好术前准备,能够提升手术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护理方案中加入环境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顾虑[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

综上所述,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强化康复。但是,腹腔镜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项较为严肃的工作,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升技能,总结临床经验,保证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于美玲,徐丽丽.同理心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8,(05):83-84.

[2] 郭晓敏.同质医疗理念创新型护理实践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32):4148-4151.

[3] 梁彩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6):150-151.

[4] 张迎辉,张奕坚,刘丽.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7,(35):236-237.

[5] 余雪霞.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52):125,127.

猜你喜欢

围术组间肌瘤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剖宫产、切肌瘤,能否“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