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8-07-09高飞王岁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月经统计学

高飞 王岁霞

【摘 要】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2016级及2017级检验及护理专业的715名在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本院自制的月经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将受试者分为月经正常组360名及月经失调组355名,分析其月经失调的原因,并比较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月经失调与学生短期入学、与原生长环境差别较大、考试压力、过度节食、肥胖、失恋等因素有关。月经失调组学生各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月经正常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职院校女学生月经失调与其不健康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尽可能减少负面心理应激反应,促进女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月经失调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以月经周期紊乱、经前期综合症、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1]。月经失调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性腺轴的功能调节有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能导致月经失调[2]。有研究表明,長期的营养不良、情感变化、精神压抑、环境骤变等因素均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而导致月经失调[3]。高职院校女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心理情绪变化较大,机体常因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水平出现暂时性变化而引起月经失调。为此本研究以2016级及2017级检验及护理专业的715名在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月经失调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6级及2017级检验及护理专业的715名在校女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既往月经均正常,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生殖道相关疾病、人格障碍、心理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根据本院自制的月经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将受试者分为月经正常组360名及月经失调组355名,月经正常组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19.33±1.05)岁;月经失调组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19.44±1.11)岁,其中痛经126例,月经周期紊乱110例,异常子宫出血79例,继发性闭经40例。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月经问卷调查表详细记录学生的年龄、体质量、身高、初潮时间及月经情况等基本资料,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从焦虑、抑郁、偏执、敌对、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其他等9个因子测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计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标准,分值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4]。测试期间应详细向学生讲解测试的目的、内容及评价方法,保证测试结果真实有效,分析月经失调的原因,并比较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 P<0.05表现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月经失调常见原因分析

在月经失调组355名学生中,其中入校3个月内115例(占32.39%),与原生长环境差别较大110例(占30.99%),考试前后78例(占21.97%),体质量下降严重25例(占7.04%),失恋18例(占5.07%),过度肥胖9例(占2.54%)。

2.2 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月经失调组学生各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月经正常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职院校女学生身体生理结构改变较大,加之学习生活环境及心理情绪的变化极易导致月经不调,有研究表明,在高职就医的女学生中,其中月经不调的发生率位居第一[5]。高职院校女学生常需独立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加之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考试压力、恋爱问题等而产生焦虑、抑郁、挫败感等负性心理应激反应,当负性情绪无法排解时必然会引发心理及生理变化而增加皮质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垂体分泌性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因此不健康的心理状况是女学生月经失调的重要影响因素[6]。因此女学生应坦然面对生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同时校医院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月经失调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月经失调与学生短期入学、新环境与原生长环境差别较大、考试压力、过度节食、肥胖、失恋等因素有关。提示除了心理因素的影响,女学生还应合理控制体重,坚持规律的运动锻炼,避免过度肥胖及过度节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调节,促进子宫动脉血液循环,加快子宫收缩频率,改善月经失调症状[7]。结果还表明,月经失调组学生各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月经正常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女学生月经失调与其不健康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尽可能减少负面心理应激反应,促进女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婧杰,孙亚茹.月经失调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1):39-40.

[2] 柯键,张青.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与月经情况的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6):667-670.

[3] 罗华丽.心理健康状况与青春期月经失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50-51.

[4] 唐小琼,唐卫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月经失调的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4-75.

[5] 陈云洁.云南大学女大学生月经机能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84-2685.

[6] 孙茜.女大学生月经失调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683-685.

[7] 谢玲.遵义市650例女大学生月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884-2885.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月经统计学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月经带的改朝换代产品:月经杯的使用
月经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