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18-07-09李淼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组织学肌层盆腔

李淼

【摘 要】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年龄:≥60岁、<60岁,病灶大小:≥2cm、<2cm,病理类型:非内膜样癌、内膜样癌,组织学分期:G1期、G2期、G3期,分化程度:高分化、低、中分化,宫颈浸润:无、有,肌层浸润:≥1/2、<1/2,腹水转移:无、有,附件转移:无、有,脉管转移:阳性、阴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期、分化程度、肌層浸润以及脉管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年龄、宫颈浸润、腹水转移、病理类型、附件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以及脉管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相关性。

【关键词】

病理特征;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与长期且持续的雌激素刺激,子宫有长期慢性的炎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绝经,不育或不孕等体质因素和遗传因素紧密相关[1-2]。盆腔淋巴结转移会严重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54.32±8.34)岁;未绝经27例,已绝经47例;非内膜样癌5例,内膜样癌69例;深度肌层浸润20例,中度肌层浸润43例,无肌层浸润11例;无宫颈受累63例,宫颈受累11例;无脉管浸润64例,发生脉管浸润10例。

1.2 研究方法

分析本研究的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年龄:≥60岁、<60岁,病灶大小:≥2cm、<2cm,病理类型:非内膜样癌、内膜样癌,组织学分期:G1期、G2期、G3期,分化程度:高分化、低、中分化,宫颈浸润:无、有,肌层浸润:≥1/2、<1/2,腹水转移:无、有,附件转移:无、有,脉管转移:阳性、阴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以及脉管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年龄,宫颈浸润,腹水转移,病理类型,附件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包块和同侧下肢水肿、疼痛、输尿管积水、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不调和阴道排液,这些症状与其他妇科疾病较为相似,极易混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5]。临床上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主要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年龄、病变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病变范围,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扩散方式和生长方式在严重依赖于细胞分化的程度,如果肿瘤分化程度越差,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盆腔转移的可能性就更高[6-7]。本研究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以及脉管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年龄,宫颈浸润,腹水转移,病理类型,附件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临床上应重视病灶大小≥2cm、组织学分期G3期、分化程度高分化、肌层浸润<1/2、脉管转移阴性等会引起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以及脉管转移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代艳芬,满霞霞,李佳佳,等.ER、PR、P53、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8):1606-1608.

[2] 张英兰,吕昌帅,郎景和,等.2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6,35(02):109-112.

[3] 陈玉荣,赵文娟,汪四八.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08(10):48-51.

[4] 肖波,余桂梅.GPR30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J].安徽医药,2016,20(03):538-540.

[5] 蒋丽娜,李嘉舟,孟青.超声、CT及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粘膜层侵犯及淋巴转移的判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3):100-102.

[6] 李美灵,曾淑梅,纪晓丹,等.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miR-181a与CA-125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01):26-30.

[7] 梁朵献,邱华娟,纪燕琴.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8):1816-1818.

猜你喜欢

组织学肌层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盆腔积液怎么办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五花八门话憩室
经腹超声引导绝经妇女取环31例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