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标,有效检测阅读核心能力

2018-07-09刘学林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标阅读能力

刘学林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为学科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测试如何在课标的指引下确实测出阅读核心能力呢?笔者就第三学段语文阅读纸笔测试谈如下几个观点。

关键词 课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62-01

一、研习课标,在课标梯度中把握核心能力的检测“度”

在命题测试时,经常会出现命题要求过高或过低,学段特性不强,学段检测要求模糊等弊病。

如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学习共提出了8条要求,其中适合纸笔检测的共有4条要求。在这些要求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几个检测特点:一是阅读能力加深,课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主要要求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第三学段则提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即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样的转变,凸显了第三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提升;二是对不同的文体检测要求做了较清晰的区别界定,分别对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提出阅读要求,对各类文体要求掌握的能力点也做出较详细的罗列;三是增加了一种新类型文本的考察,即“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要求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学段目标要求清楚了,命题时关于测试核心能力的“度”就易于把握,这样命题核心能力就有了科学的参照。

二、对照课标,在精选材料中提升核心能力的检测效度

阅读命题设计中,情境材料的选取对于命好题至关重要。在情境材料的选取中,可参照课标要求,体现如下两点:

(一)把握难易程度

阅读的学习规律告诉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螺旋式上升的。如北师大版教材,一至三学段都编排了以“书”为主题的单元学习内容,第一学段编在二年级主要是初步认识书作用,介绍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书;第二学段编在三年级,课文从不同侧面体现学生读书的兴趣、志向和习惯;第三学段编在五年级,选编名家作品为课文,从人生的意义高度谈书,思想内涵比前两个学段高得多。教材的编排是对课标具体要求的内化,如上述第三学段“书”主题单元安排,体现了第三学段的学生经过第一、二学段的课内学习,课外积淀所具备的阅读能力,阅读学习材料内涵更加丰富,思考更加深刻。

(二)紧扣评价目的

在选取命题检测的阅读材料时,应区分好平时的阅读与考试阅读两者间的区别,平时的阅读材料,文质兼美,思想健康,适合学生阅读即可认为是好作品,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而作为命题检测的阅读材料,除了文质兼美,难易适中外,还需充分从评价检测点的角度来选取阅读材料,即根据检测的意图,保证有题可设。如依据第三学段阅读课标要求,选取叙事类的情境材料时,要尽量从“是否适合概述文章内容、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顺序有什么值得借鉴分析点等”这些要素考量是否适合作为检测的材料,凸现评价的目的。

三、内化课标,在精准设题中提升核心能力检测效度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要求的表述一般显得精干简练,在理清课标的要求后,命题者需要把检测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精准设题。如下面几组题,就从第三学段课标的命题要求做出了探索。

材料一:《鲸》(节选)

(1)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鲸。

(2)鲸的种类主要有须鲸和齿鲸,请依据文中的信息,你是怎样区别判断须鲸与齿鲸的?

须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齿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填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E.分类别

①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②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③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鲸。( )

上面的三道题主要围绕第三学段关于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说明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的要求进行命制,题一考察了学生抓住说明文要点、概括说明内容的能力;题二考察的是检索信息,提炼说明事物的特点;题三考察的是对基本的说明方法的了解,因为课标要求只是了解,所以在题型上就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而不是填空的形式。

材料二:《新叶》节选

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当冰消雪融,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

△ 文中加点词中写出了新叶______的景象,从中你体会到______的感受。

材料三:《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 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爸爸__________的形象,从中你感受到了爸爸_______的精神。

上述两则材料题,主要围绕“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一要求进行命制,命题时能较好依据文本段落特点,实现了考察意图。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核心能力的小学语文阅读测试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6xb685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标阅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