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用背景,走阅读教学应然之道

2018-07-09杨桂如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涵泳白骨精词句

杨桂如

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然而不少教師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时就指导学生展开言语实践,围绕写作知识和技法展开学习。这样的言语实践缺乏特定的语用背景,所以不少学生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言语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反复涵泳、对比朗读、实践应用中逐步提高言语实践的能力。

一、反复涵泳,走进人物内心

在小学课本中不少课文里都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言语实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涵泳的方式理解人物的内心。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词汇进行句式练习,由于已经在特定的语境中了解了词汇的意思,因此,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词汇造句。

指导学生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的词句,在反复涵泳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当唐僧看见孙悟空又杀死了人后,“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从这个“不由分说”中能看出怎样的情感。又如“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中的“不甘心”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围绕人物形象进行揣摩,认为“不由分说”能体现唐僧焦急的内心,唐僧对孙悟空杀死平民感到十分气愤,因此作者才用了“不由分说”一词。还有学生认为“不甘心”体现出白骨精的心态,白骨精贪恋唐僧肉,不甘心就此罢休。在此基础上如果让学生用“不由分说、不甘心”等词汇造句,则学生能更准确地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如有学生造句:“我在看杂志,爸爸大怒:‘怎么不去做作业?不由分说就抢走了我的杂志。”这个句子就很好地运用了“不由分说”一词。

学习如何使用语言文字要先让学生走入文本中,学生如果能披文入境地展开阅读,则能更好地感受文字中所承载的人物内心世界。如果能让学生把握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涵泳,站在文章中人物的角度对关键词句进行感悟和揣摩,学生的言语实践效果会有所提高。

二、对比朗读,引导入情入境

基于语用背景展开阅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文章。通过对比朗读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如何选择词汇,学生也能更准确地从文章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学生通过诵读能品味语言,发展智慧,也能通过揣摩语气表现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

学习《爱如茉莉》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深情地诵读课文,并揣摩要用怎样的语气进行诵读才能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如“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学生最初诵读时体现出了愤怒的语气。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委婉的语气诵读,并对比之前的愤怒语气展开思考:“妈妈当时怀有怎样的想法,是否真的生气了?”学生在对比诵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提出:“其实妈妈并不怪‘我,只是觉得这个问题让自己感到害羞,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内心的秘密,才会假意装作生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读到这部分内容时,不能表现出气愤,而应该体现出欲语还休,有一种淡淡的羞涩。”通过对比诵读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展开诵读,体会到文章中的言外之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认识到在自己表达时,如何运用类似的方式展开创作。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朗读,才能有所收获。诵读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用情境,学生能在这样特定的语境中对文章中的词句进行深入感悟和体验,可以产生更多的感化。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知识内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效果。

三、尝试仿写,提升迁移能力

在语用背景下展开实践应用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迁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适度展开迁移运用。学生可以尝试模仿文章中的词句进行写作,逐步提高自己的言语实践能力。

学习《烟台的海》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应用,尝试写一下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风景,进而提高迁移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中精彩的比喻句,如“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个顽皮的孩子”等句子,然后尝试展开仿写。如有学生写道:“绿柳好像一个有着柔顺头发的女子,在微风的轻抚下害羞地低下了头,用长发遮住了面目。”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如何安排文章的语段。学生发现作者将最具有特点,也最具有对比性的冬天和春天放在了最前面,而夏天和秋天则放在后面略写。学生因此认识到在写作中也要把握住重点的内容进行详写,其余部分则可以略写。学生由句到段,仿照写一处景物,将最有特色的部分放在文前,合理地进行段落编排,提高言语实践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仿写时,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写作。这样能让学生更有感触,有内容可以选择。在尝试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自然迁移内化,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能灵活运用的语言。

不管是充分的理解还是投入的诵读,又或者是迁移运用,都能促使学生在文章特定的语用背景下展开语言训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也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达到“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涵泳白骨精词句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