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影艺术发展史初探、现状及研究计划

2018-07-09刘晓倩

大观 2018年5期
关键词: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晓倩

摘 要:皮影作为陕西非物质遗产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悠久,除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外,与壁画、戏曲、雕刻、民俗等都有极大的关联性和相互参考价值。根据皮影发展史研究现状,对皮影艺术发展史进行整理总结,从工艺、戏曲、民俗方面分析皮影艺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皮影研究的建议与研究计划。

关键词:皮影艺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与发展,陕西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及文化传承日益受到关注。在政府的引导下,各界人士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中。在本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作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皮影,以其悠久的历史,民间化的艺术形式以及与壁画、戏曲、雕刻、民俗等的关联性,引起关注。又因其传承与发展问题令人担忧。本文整理总结皮影艺术发展历史,从工艺、戏曲、民俗方面分析皮影艺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并提出皮影研究的建议与研究计划。

一、皮影艺术发展历史

皮影艺术与中国众多的民间艺术一样,具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一方面,皮影艺术曾经广泛存在于各个城市与乡村,以活跃趣味的文化艺术形式流传于民间,是市井群众可以理解、欣赏的,在文化的传播扩大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皮影属于民间艺术,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皮影艺术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当时政府的指导或干预,更未得到上层文化阶级的重视。加之皮影制作与表演行业的从业者文化水平有限,其雕刻工艺、纹饰、上色、搭配都没有文字记录可考,只通过艺人之间传承。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许多具体问题已经失传。

关于皮影艺术的起源,一般认为皮影艺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汉书》有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故去,武帝思念爱妃神情恍惚,大臣李少翁一日见孩童持布偶玩耍,其影映于地面,便以绵帛剪裁涂色,手脚处装上木杆,夜晚围方帷,掌灯请武帝坐观。武帝龙颜大悦。此为皮影之起源。以目前能查阅到的文字史料为依据,最晚在北宋时期,皮影艺术已经极其成熟。在传统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时,宋代的影戏已能表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都记述了影戏的盛况,认为皮影艺术是宋代发明兴起的。现在普遍认为皮影艺术在唐代达到成熟,历经各代发展,在清代达到鼎盛。并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外传到南亚、中亚及欧洲各国,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名片之一。

二、皮影艺术研究现状

皮影艺术的研究现状可大致分为文化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文化研究包括工艺美术、戏曲、民俗方面。应用研究包括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应用发展。

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皮影的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在造型艺术方面,得出其主要的特点是平面化的结论。除此之外,笔者认为皮影在工艺美术方面的价值应主要体现在雕刻造型与色彩方面。根据走访调研,已知的雕刻工艺包括阳雕阴镂、阴阳铺刻、明暗锉纹等。刀法主要通过口传及亲手实操获得,未见文字记录。常见纹饰包括雪花纹、万字纹、团花图案、散枝花卉、梅花纹、双钱纹及组合花纹等。皮影的纹饰在区别人物时起决定作用,其名称、形式和用法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色彩方面,皮影制作通常使用红、黄、绿、黑、白五色和牛皮本色,纯色平涂。遗憾的是,对古代壁画与中国传统绘画颜料具有极大参考价值的皮影上色颜料已经失传,现在仅了解到是以皮胶熬制,并且上色时需要持续加热。制作工艺方面,已知的工序包括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订缀。

在戏曲艺术方面,关于皮影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剧本剧目、曲调流派与戏班组织。研究多与地方戏曲的发展研究结合,成果清晰。

在相关的民俗研究方面,牵涉内容广泛,因篇幅原因可总结为皮影艺术问世之初可能受到巫术、图腾文化的影响,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艺术形式以保持其活力,并与世俗文化艺术结合,逐渐发展为带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皮影艺术的地域特色从其东路与西路的分类就可以明确的看出。

在传承现状与保护方面,由于现代信息文化的冲击,皮影艺术作为娱乐活动的市场逐渐缩小。市场衰落导致需求量减少,皮影艺术的制作及表演传承都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这种衰落自清朝末年开始,至今已有部分失传。现有研究提出的保护措施主要是政策保护、财政支持,例如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建立奖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在发展方面提倡发展新剧目、文化衍生品及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以上方式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皮影艺术的应用与发展方面,笔者认为现有的保护与发展方式都相对被动,只在已有的方式中进行维护,缺少创新性的应用。我们知道,一件事物如果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进步,终将被淘汰。所以笔者认为,对皮影艺术最好的保护应当是发展利用。

三、皮影艺术研究计划

笔者随后的研究计划是在关中皮影艺术传承与保护的视域下,基于皮影基础制作与使用方面的需求提出以传统纹饰固定名称及使用,与颜料成分分析的研究。

在笔者与皮影行业从业者的接触中发现,由于皮影艺术的长期衰落,传承人员凋零且老龄化严重。作为具有重要民间工艺美术价值的皮影雕刻纹饰名称、纹饰所代表的意义与人物身份搭配、特殊人物所使用的特殊配件等,现都存在混乱失传情况,急待通过走访权威老艺人进行研究确认。在颜料成分分析方面,现在老艺人已经不确定传统皮影颜料的成分。如今制作的皮影色彩也与留存下来的传统皮影色彩不同。

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将主要包括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残片材料化学实验分析法、数据分析法。调查法用于本研究的第一阶段,即对关中皮影艺术制作与表演大师的走访部分。通过多次走访老艺术家,请老艺术家口头介绍所知的皮影相关信息,对已经在前期整理出来的皮影图样纹饰进行辨认。通过对老艺术家口述资料与图样纹饰辨认的整理生成资料库。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确认关中皮影传统纹饰固定名称及使用。残片材料化学实验分析法用于解决已经失传的传统皮影颜料成分问题。用已收集到的清代为主的各色皮影残片整理归类,送至日本奈良正仓院研究员处做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大量分析生成经过公正的颜料成分数据。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与颜料制作工艺对残片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传统皮影颜料成分做出可靠推断。力求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得出现有研究条件下的可靠结论。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系统补充现有皮影研究的细节,从工艺美术与表演使用的角度,落实到最终的细节上。通过本研究,观者可以了解到皮影雕刻艺术的纹饰图样、确认某种纹饰图样对应使用的人物或代表的特点,并尝试探究其中原因。觀者还可以通过残片颜料分析研究建立传统皮影颜料资料库,对传统颜料恢复提供理论基础。从以上两个实际且必要的研究点出发,将关中皮影的保护研究从理论层面落到实处。同时,笔者相信,以上切实有用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皮影艺术的应用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西安欧亚学院

猜你喜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Research on Practical English Rhetoric Education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