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中农药使用现状与降低农药残留的措施研究

2018-07-09杨森杨留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药残留茶叶现状

杨森 杨留勇

摘 要:茶叶中农药残留过高是茶叶生产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和安全。该文简述了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农药使用的现状,就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提供途径。

关键词:茶叶;农药残留;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66-03

Current Situation of Pesticide Use in Tea and Measures for Reducing Pesticide Residues

Yang Sen et al.

(Biji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ea production,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ea.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esticide use in the production of tea,on how to reduce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an exploration approach that analysis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Tea;Pesticide residues;Present situation;Measures

茶叶是一种具有独特香气天然保健品,有延缓衰老及抗癌等药用和保健功效[1],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健康饮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每年茶叶出口20余万t,出口占我国茶叶生产总量的1/3[2]。但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今天,茶叶安全问题,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中国茶叶出口最主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影响。

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简称农残,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是指农药在某农产品、食品、饲料中的最高法定允许残留浓度。本文对当前茶叶中的农药使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就如何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茶产业的发展以及品质安全探索一些新途径。

1 茶叶中农药使用现状

1.1 农药残留形成因素 环境因子是农药形成的主要原因,农作物和土壤中农药残留是吸收了环境中的农药或者通过食物链、生物富集而造成的,也能通过生物或者非生物分解而消失。滥用农药是导致农药残留的根本原因,农户未按照农药使用标准和推荐剂量、施药次数,任意时间喷洒农药,病虫害虽可能得以控制,但最终带来健康危害。农药生产商为了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为了销量和利益置国家标准不顾,故意在农药中添加隐性成分,甚至冠名贴上“茶叶专用药”标签冒名顶替[3]。

1.2 我国茶叶农药登记使用与农药使用现状 根据2013年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当前在农业农村部(农业部)登记有效期内在茶树和茶叶上使用的农药品种880个,其中杀虫剂729个,杀菌剂22个,植物生长调节剂22个,除草剂122个,具体如表1所示。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39种。茶叶农药残留出现在60年代,主要是滴滴涕和六六六,80—90年代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4],之后随农药品种繁多,国家陆续出台政策,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2016年环保部发布了《2016年茶叶農药调查报告》,对15家茶叶品牌的26种在售茶叶进行了465项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有12个品牌茶叶样品被检出国家禁用农药,其中检测出御青绿茶中禁用农药灭多威严重超标[5]。

1.3 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的施用为提高茶叶产量得到保证,但不可避免也带来了茶园环境和茶叶产品污染,残留超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因而建立一种合理的限量标准对于保障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欧盟规定了茶叶中515种农药的限量。日本规定了茶叶中264种农药限量,对于未规定的全部按照0.01mg/kg的“一律标准”执行[6],这毫无疑问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国际法典委员会(CAC)规定了茶叶中15种农药的限量,种类虽不多,但严格度很高。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不同食品中387种农药的限量,但涉及茶叶的只有28种(具体限量标准见表2),且限量值在0.1~20mg/kg之间,可以看出,我国的标准在农药种类上少于欧盟和日本,多于CAC,处在中等水平。

从表2可知,对于同一品种农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规定MRLs值上最大相差有1500倍之多(喹螨醚:欧盟规定0.01mg/kg,中国规定15mg/kg);4国之间对于同一农药的规定标准最大相差有2000倍之多(丁醚脲:欧盟规定0.01mg/kg,日本规定20mg/kg);对于同一农药品种标准规定倍数未超过10倍只有5种农药(噻螨酮8.75倍、硫丹3倍、杀螟硫磷2.5倍、草铵膦5倍、草甘膦2倍),标准规定一样的只有滴滴涕(CAC未规定)。由此可见,标准的制定差别较大,在茶叶标准的制定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还不深入,缺乏合理、科学、统一的强制措施。

2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措施

当前降低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减少农药的使用、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方面,今后应杜绝使用禁用的农药,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的方法,加强对茶叶生产管理的力度,保护和利用好天敌。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药残留分析研究工作,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举措来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

2.1 把握源头,做好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工作 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农户滥用和增加防治施药次数,不按国家政策和农药使用说明,凭自我主观意念施药。据此,在使用农药上要向农户普及和推广农药知识,提高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识,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必须在安全间隔期过后采茶。把握好最佳施药时机,避免“见虫就治”和“治早了”的错误做法[11]。

2.2 发展无公害茶叶 从病虫害防治角度而言,无公害茶是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在发展茶产业时,使用多种菊酯类农药,以联苯菊酯为首选品种,发挥1次喷药兼治多种虫害的作用。科学管理茶园,如在采摘茶叶时有效预防和减少分布在嫩梢、嫩芽叶上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2.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以及无污染的特点,如利用捕食螨来控制茶叶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防治方法,例如瓢虫、蜘蛛可以捕食各种蚧类、茶蚜等害虫,苏云杆菌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运用植物源药物防治,如苦參碱、除虫菊素防治茶蚜、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类等[12]。生物技术基本不会产生抗药性,能长期使用且成本低廉,是目前用于防治茶叶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

2.4 优化农药使用技术 在使用农药防治茶叶病虫害时,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喷药,提高农药对病虫的中靶率,如利用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低龄幼虫期多在茶丛中部两侧叶背群栖为害习性,在虫口密度超出防治指标的茶园,实行喷洒茶丛两侧,可大大减少鲜叶中农药的残留量。还可根据不同的病虫种类和茶园类型,采用不同的喷雾方式。优化化学农药喷洒技术,采用低容量和小孔喷片喷雾技术。喷药时只喷蓬面,改变喷药技术是提高病虫害的中靶率、降低农药残留的好方法[13]。

2.5 建立生态茶园,加强病虫害预警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按照优化互利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多物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高效、持续、稳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14],生态茶园具有增加茶园物种多样性、延长食物链、增加食物网的功能,还可以维护茶树病虫害群落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药量。加强病虫害预警,在病虫害发生频繁区建立预报网点,配备专业植保人员,建立茶叶生产区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

2.6 加大生物农药等3代农药的开发力度 要加大对生物农药的开发力度,根据不同病虫害的防治对象,确定不同常规农药品种的替代品,重点突破生物农药见效慢、效率低的问题。茶园病虫害防治实现由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生态平衡的综合治理理念上,着力开发植物源农药和运用昆虫信息激素相互防治[15]。

2.7 统一制定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建立国与国接轨的质量体系,组织实施茶叶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通过表2数据分析得知,每一国家在同一农药的标准上存在很大区别,且存在仿制或照搬他国标准的现象,在制定标准上未能考虑区域环境不同,土壤基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农药的降解趋势和速度不同,最终按照标准检测时,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建立国与国之间的法典委员会,根据实地状况、采用联动机制统一标准。

3 结论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关键是要科学合理地种植管理,从源头抓起,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大力提倡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第3代农药的开发力度,同时建立生态茶园、加强病虫害预警,发展无公害茶叶,利用好物理机械防治的方法,攻克技术难关,合理、规范使用农药,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水平,从而来提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在国际上加强交流与合作,使农药在茶叶上的限量标准尽量统一制定,宣传科学、规范的农药使用章程,为茶叶生产、饮用建立良好的安全措施,使我国的茶叶贸易不再受阻,使茶叶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NAGHMA K,HASAN M. Tea and health:studies in humans [J].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13,19(34):6141-6147(7).

[2]王丽娟,王文瑞.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5):193-194.

[3]李晋瑜,茶叶农残形成因素及检测技术[J].福建茶叶,2014(2):15-16.

[4]李秀蜂,林小端,涂良剑.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7(3):1-5.

[5]黎洪霞,晏嫦妤.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J].广东茶业,2017(3):6-9.

[6]李军明,钟读波,王亚琴,等.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2010(S1):299-304.

[7]European Union. Pesticide residues and maximum residue levels[DB/OL].[2016-05-05]. http://ec. europa. eu/ sanco -pesticides/ public/ index. Cfm.

[8]The Japan Food Chem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foods[DB/OL].[2016-05-05].http://www.ffcr.or. jp/ zaidan/ FFCRHOME. nsf/ pages/ MRLs-p.

[9]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odex pesticides residues in food online database[DB/ OL].[2016-05-05]. http://www. codexal imentarius. org/ standards/en/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1]陈亚,李霞雪.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及技术途径[J].四川农业科技,2016(1):34-35.

[12]钟灼仔.控制茶叶农残的主要技术措施[J].茶叶科学技术,2005(2):29-30.

[13]赵志清.茶叶农药残留量的主要控制途径[J].贵州茶叶,2001(4):20-22.

[14田永辉,田永军.贵州生态茶园模式及效益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03):46-48.

[15]曹爱民.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措施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1,(5):193-194.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农药残留茶叶现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