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

2018-07-09李颖汤艳张炜嵬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宿迁市协调发展环境

李颖 汤艳 张炜嵬

摘 要:该文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个方面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价了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并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趋势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宿迁市

中图分类号 F127;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08-03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Suqian City

Li Ying et al.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Suqian University,Suqian 223800,China)

Abstract:Sustain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basic idea of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wo aspects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and use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Suqian City,and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deficiencies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Finally,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Economy;Environ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Suqian City

在资源能够永续利用,并且不对人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展经济是宿迁建市以来的不懈追求。宿迁作为江苏省北部新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在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宿迁市的经济与环境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协调经济增长及环境改善,是目前宿迁市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研究评价综述如下: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概况 宿迁地处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境内有广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河湖交错,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高速、宿新高速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穿境而过,宿淮铁路、省道344加快推进,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km,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km,东到淮安涟水机场130km。

1.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6年底,宿迁户籍总户数150.12万户,户籍总人口591.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87.9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80.71万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2351.12亿元,人均GDP达48309元(折合7275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为11.7:48.5:39.8。与2015年比较,一产比重和三产比重,前者下降0.4个百分点,后者提高0.4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持平。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比GDP快1.1个百分点,对宿迁市GDP的贡献率为43.7%。

2 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

2.1 指标的选择 环境与经济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仅作定性分析是基本无效的,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没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1]。急需选取合适的、能够良好反映宿迁市经济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指标,来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2.2 数据的标准化 本文所选数据指标分为负效指标和正效指标两大类,负效指标是数据越小越好型,正效指标反之[2]。选用公式1初步处理数据,来消除因指标量纲的差异,而对数据最终处理结果造成的影响。

[X=xiλmax,xi是正效指标λminxi,xi是负效指标] (i=1,2,…,m)

[Y=yjλmax,yj是正效指标λminyj,yj是负效指标] (j=1,2,…,n)

式中,[λmax]是所对应的正效指标的最大值,[λmin]是所对应的负效指标的最小值。

2.3 评价模型函数 经济效应指数f(x)、环境效应指数g(y),其公式如下:

[f(x)=i-1maiXi]

[g(y)=j-1mbiYi]

其中[ai]、[bj]分别为所选各经济指标、环境指标对应的权重,由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求得,[Xi]、[Yj]为经过处理的标准化值。

2.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

本文以协调发展度为度量尺度,具体公式为:

[D=C×T],[C=f(x)×g(y)f(x)+g(y)22k]

[T=αf(x)+βg(y)]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k取2),[a]、[β]为权重,鉴于经济和环境的重要程度相当,取[α=β=1/2][2]。

3 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分析

3.1 计算结果 根据构建的模型對宿迁市2008—2016年经济和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宿迁市经济效益指数、环境效益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表2)。根据宿经济与环境类型评判标准(表3),判定得出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类型(表4)。

3.2 效益指数分析 由表2可知,宿迁市经济效益指数和环境效益指数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指数由2008年的0.56基本上平稳的增长到2016年的0.99。经济总体实力增幅巨大,GDP由2008年的721.0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26.19亿元,翻了三番。经济结构变化不大,一产比重仅从20.4%降低到11.7%,三产比重仅从33.8%提升到39.8%,依旧停留在“二三一”的发展模式。经济繁荣度变化明显,尤其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8年的3681元增加到2016年的11980元。环境效益指数由2008年的0.52缓慢增长到2012年的0.59,2012年后,进入飞速发展模式。在气环境和水环境方面,单位工业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两者改善明显,分别由2008年的72.90t/亿元降到2016年的15.48t/亿元和由161.92t/亿元降到72.50t/亿元。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由2008年的36.66%到当前的百分之百。

3.3 协调发展度分析 由表4可知,宿迁市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趋势是稳步上升的,由2008年中级协调发展类(D=0.73)上升到2011年良好协调发展类(D=0.80),再到2016年的和谐发展类(D=0.99),这说明生态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改善,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成功避开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误区。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宿迁市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为工作导向,贯彻落实党“稳增长”的方针政策,积极突破发展瓶颈,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由协调发展亚型可以看出,宿迁市经济与环境无论处于哪一类协调发展型,环境都是滞后型,这是因为以宿迁市目前的经济水平,无力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全遏制环境的恶化,只能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但可喜的是,在正确的政策统领下,目前环境质量改善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僵局被打破,已经基本达到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

4 宿迁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

4.1 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区域特色 宿迁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第一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应该稳定的发展农业,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着重优化农业产业的结构,提高其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但因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相对较低,所以进一步的发展要减少农业的比重,将经济重心转向工业与服务业[3]。产业结构程度不高,科技竞争力水平低是目前宿迁发展的真实写照,唯有提升科技竞争力,突破原有经济结构,构建新型发展模式。

4.2 推进生态建设,注重旅游开发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决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理性看待经济发展问题[4]。将环湖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加快湖滨特色城市建设,紧扣城市特色塑造这一理念,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宿迁市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特色道路。

4.3 发展高新产业,增强科技竞争 将主导产业转向高新技术型产业,积极应对宿迁资源劣势的现状。宿迁是资源缺乏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较快发展,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现有的矿产资源应用面狭隘,不能支撑多种产业发展。当前宿迁的支柱产业大多为轻工业,无法通过重工业化的路径实现工业的崛起,只能另辟蹊径,扬长避短,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型产业,但也要时刻警惕互联网经济的潜在危险。

4.4 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创新升级 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宿迁产业由“要素驱动类”向“创新驱动类”升级[3]。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振兴的战略机遇,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改革举措来加快发展[5]。找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改革,促进宿迁从“追赶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方道,殷钰.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61-64.

[2]成长春.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8.

[3]房勇志.浅析宿迁市产业结构优化路径[J].商,2015(33):265.

[4]龚丽肖.河北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证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9.

[5]陈碧.改善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的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28-3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宿迁市协调发展环境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