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子材督办钦廉防务及会办广西军务述论

2018-07-09黎春晓

珞珈史苑 2018年0期
关键词:丛刊文海史料

黎春晓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他自道光年间入伍清军后,参与镇压天地会、太平天国等活动,随后在中法战争中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并受命督办钦廉防务、到海南剿黎抚黎,其中大部分政绩已有专文披露,唯独冯子材在钦廉一带督办防务之事,虽则为海南剿黎打下基础,且对稳定粤省海疆有颇大意义,然而不仅清史稿、清实录对此事一笔带过,学界竟也无一专文述及,这与其历史重要性极不相称。本文拟述冯子材在任督办(广东)钦廉防务大臣事的主要政绩,以为冯子材研究增添一笔色彩。

光绪十一年(1885)3月,中法战争接近尾声,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之战的胜利。此时中法虽然已经处在谈判阶段,但有了北黎冲突的前车之鉴,为了防止法军狡诈,“耍我军先撤,而台、越法军不严退期”①邵循正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5页。,中越边境仍有加强防守的必要,于是军机处下令,“冯子材威望素孚,即着督办钦廉一带防务”②《清德宗实录》卷250,光绪十一年三月癸亥,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4页。,同时任命他会办广西军务,一则为防止法军反扑,二则为处置粤省战后的善后措置事宜。

一、布置钦廉一带防务

晚清时期③笔者注:主要指光绪十五年之前的廉州府建制,据《中国地方志集成·民国合浦县志》记载,光绪十五年时,改钦州为直隶州,与廉州府分治。,廉州府辖二县(合浦、灵山)一州(钦州),④《嘉靖钦州志》卷1《沿革》,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四)》,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位于粤地西南部,又处南海之滨,不仅有海路与法占越南相通,而且廉州府的钦州还与越南陆路相连,是中越边境的边防要镇(参见图1)。

冯子材受命为督办钦廉防务大臣时,即意识到在中法战争后期的边防里,此地的防务工作将起重要作用,遂上书朝廷,称“奏查西省边防各军尚敷防守,惟钦廉为广东门户,水路皆通越境,防务尤为紧要”⑤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恭谢督办钦廉防务折》卷11(影印版),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事实证明,冯子材在接管钦廉一带军务时,法军在周围的活动仍十分嚣张,时有记载:

图1 晚清廉州府区划图

署钦州营恭将莫善喜电报,三月二十七日(1885年5月2日),青梅地方新到法船三艘,载兵二千余名,拖鬼板十六只,调越官前往法轮绘图,声言欲进芒街。又据署高州镇梁正源电称,四月初一日北海法船忽移进南澫港口①笔者注:现为南澫中心渔港一带。,桩内距岸仅止三里,人心颇为惊疑,夷情诡谲,瞬息千变。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恭谢督办钦廉防务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法军在议和阶段,仍未停止向越地增兵,而法船在北部湾的活动也颇为频繁,这给沿岸居民带来了极大恐慌。南澫港口在合浦县西南端,法船的活动往西既可辐射钦州沿岸,又可和越南的法军联系照应;往东即威胁粤东安全,因此做好钦廉一带的沿海防务,既能保证中国东南地区的稳定,也能打破法军试图以越南东北为照应,向粤地沿海侵扰的企图,为中法和谈巩固后方。

为稳定粤西局势,冯子材旋即动身,风雨兼程抵达沿海一带,向当地镇守官员了解情况,“接见统领防军梁署镇正源及署廉州营游击刘瀚清、管带萃字前军右营刘守汝奇、并侦探委员刘倅保林张、州判炳麟等辈”①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初步了解情况后,开始布置廉州府的防务工作,其采取的措施如下:

第一,重新分配军事部署。中法战争结束后,中越的宗藩关系瓦解,法国在越南建立殖民统治,中国与强为邻,诸多情势的改变,使中越边境地区的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冯子材将所统帅的军队分为两拨,一拨往东回到钦廉地区“将北海龙门等处相度布置”,另一拨向西“余营拟分屯龙州上司等处”,在以上几个地区的驻防使得东西两边的边防“脉络贯通”。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恭谢督办钦廉防务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第二,修筑防御工事,主要是检查沿海旧炮台、督建新炮台。广西向来财政吃紧,经常需要外省“协饷”支援,通过两年的抗法战争,更是千疮百孔,经过张之洞的力争,广西全省用于延边炮台建设的款项也仅有10万两③据张之洞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的奏稿记载,张之洞向清政府极力争取,清政府方才答应从所借“洋款”项下拨出10万两,作为广西沿边炮台购买洋炮之用。邵循正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7页。。冯子材在广西财政困窘之际,首先考虑到的是充分利用旧炮台,冯子材从当下的防务需要考察合浦县原有的炮台,认为地角岭上的三处炮台,“修筑尚称坚固,布置亦属得宜”;石埠岭、北田岭、天马岭、冠头岭等山岭尾的炮台“亦合方位”①冯子材:《冯宫保 (子材)军牍集要· 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冯子材又在踏阅了南澫村、白寮沙鱼湾、高沙、龙白、虎头等地后,察知南澫湾内汊一面水浅港窄,轮船难以行驶,而“海皮一面难防”②冯子材:《冯宫保 (子材)军牍集要· 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提出在冠头岭前后山顶,有八处需筑新炮台。

第三,拟定突发状况的援应方案。对于无炮台的地区,冯子材根据各地的情况拟出两种策应方案:一种是不远处有炮台的,可利用临近炮台攻击,加上驻扎军队配合防御,如马鞍山、黄屋坡一带未设炮台的,“有事之时,但于冠头岭扎两营炮勇分守,炮台放大炮,南澫村扎一营援应,冠头各岭炮台,马鞍山扎一营援应,地角三处炮台,高德亦扎两营防守,崩沙口一带内汊,则北海街地角村一面可以无虑”③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另一种是沿岸坦平宽广、无险可扼的地区,如旬白寮、白虎头等一片淤沙之处,不适合修筑炮台,冯子材更是不敢疏忽,在距离白虎头不远的铜鼓岭处(距北海街二十里),留驻两营官兵,“一旦有事,先以此两营扼筑长墙据守,可当敌炮,勇心自壮,不致惊惶,设长墙之上用马,遂藏于入村竹木之中,伺其小板载兵,逼近淤沙,争先登岸,各勇齐站营墙,先开车炮,快枪连环施放击彼,继即号角一响各村伏兵齐出,横抄截击。冠头南马高德各营,四集援应包抄,街道营墙之勇亦开闸杀出,敌势必败。各村竹木林中,马队即便奔腾追逐掩杀,彼上船不及,必为我尽灭而止,如此相机预备,因地制宜,不难得手”④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第四,裁撤部分军队筹集军饷,以谋长久防备之计。原有炮台不足,驻扎军队亦不能长久留驻,冯子材意识到长久的防务之计“然必有大炮计出万全”①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但是炮台修筑耗费巨资,难以筹措,冯子材考虑到中越边境已经停战,粤西的兵力已经足以调配,“材查西军除裁销外,尚有三十营之多,加以王藩一军八营,共三十八营已不可谓不厚”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便向上级提出裁军筹饷的建议:“所有勤军四营、景军四营并萃军,现扎龙州一营,上思两营,共三营,计十一营,可裁撤以省粮费,撤存军饷,留为铸炮之资,就地铸造于冠头岭龙门两处,鸠工庀料,搭敞开炉,大约半年之间,必可筹齐”③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基于如上布置,“钦廉防务水陆均可无虑”④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致彭宫保雪琴、张制军香涛、倪中丞豹岑书》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二、肃清粤省盗匪

稳定沿海之后,钦内地的治安也是重头戏。冯子材到任时,“粤省积匪纠结,隐患日深”⑤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奏粤省积匪隐患分任文武大员查办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结盗现象普遍,械斗事件常发,是社会一大毒瘤。冯子材迅速核查各地治安情况,摸清了粤匪“约有三类,一曰盗劫,一曰拜会,一曰械斗盗”①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奏粤省积匪隐患分任文武大员查办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盗匪的集中地“以广州府属沿海各县,肇庆、韶州两府,沿江各县及廉州、琼州两府洋面为最多;会以惠州府及毗连香港之九龙司等处为最多,高廉所属亦渐蔓衍”,而经常惹事械斗的盗匪则集中在以下地区:“斗以惠潮广三府最多,廉琼次之”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奏粤省积匪隐患分任文武大员查办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冯子材还意识到,此时趁中法勘界未定,中方军队在边界行动尚为方便,是肃清粤省盗匪的最佳时期;同时“廉琼水陆防务均形吃重”③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奏粤省积匪隐患分任文武大员查办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如果若不趁此清厘,将来容易勾串越匪,常为边患,所以也是肃清粤匪最紧迫的时机。

为了将这些为害一方的土匪洋匪一网打尽,冯子材先从办理积压盗案入手,一则杀一儆百,对当下猖獗作案的匪徒起警示作用;二则整顿风气,消除民众因怕盗匪报复畏报案的心理,整顿官员敷衍了事的作风;三则顺藤摸瓜,摸清各窝盗的底细,便于下一步清剿。然而具体处理起来困难重重,冯子材为此一一制定解决的方针:对于时间跨度大、核查困难的积压案件,有的“远者已历十余年,近者亦数年不等,迭次积压几难查核”④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开办积案情形咨覆察核咨》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解决的方案是饬令各州县将案件列册登记上报,“该管历年不论拒匪、械斗、命盗、奸拐各要案是何事由、年月,盗犯是何姓名、住居、何处系归、某团所属列册前来”,核查后由该案所属的州县勒缉解案;对于定罪有误或者避重就轻的糊涂案,则下令各州县具陈案情,重新定罪,“应饬各州于开列各案清册内,某犯应办某罪,每案共贼多少,某人为首、某人为从,逐案核,并将拟定罪名”①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开办积案情形咨覆察核咨》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关于案件过多而抓捕人手不够的问题,决定由团练捐资重新募集临时的抓捕人手,“既起团练大局,准用练丁二十名,小局十名,专为缉解匪徒之用,此项练费,即由各团捐资,雇募事竣即撤”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开办积案情形咨覆察核咨》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关于跨境缉匪难度大的问题,则与临边、临省、临州、临县联合办案,“各属不论城市乡镇,一体转饬截缉,如邻封获犯解案,亦核其案,情大小出力之人,给予奖赏,以示大公,其越边沿海水陆均仿照此办理,一获犯交府审办也”③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开办积案情形咨覆察核咨》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此外,冯子材还强调奖惩分明,“事竣后核其获犯大小多少……贵部堂酌给奖赏,以示鼓励,倘若阳阴违,有心庇匪,亦当革惩办,决不宽贷”④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开办积案情形咨覆察核咨》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有了以上总体布置之后,冯子材便领头重点打击势力最大的盗犯,其中最重大的政绩当属剿灭九头山亚婆澫洋匪。

九头山在粤省北海与越南临界的洋面,距离钦州下属的东兴司海口西南大约有百里,距离越南新安州海口东南也有百余里,是琼、廉两郡商船、渔船必经之路。九头山四岛错峙相对,岛屿周围六十多里物产匮乏,岛上的居民大多数是中国沿海无业游民或者逃犯,因为中国官船上该岛巡查,以至该岛游民窝据成盗匪。九头山洋匪经常劫掠过往的商旅,或者剽掠沿海村镇,是该地沿海大患。同治十二年(1873)十月,督军副将雷秉刚统带兵船曾赴九头山亚婆澫一带剿获多名盗匪,历年间,琼廉一带官员也曾多次从九头山救出被劫商民,但由于兵力不足,不能常往该山搜捕,九头山匪患并不能彻底清除。冯子材查明情况后,便开始“酌拨营勇,水陆相机剿捕”①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会陈剿办九头山亚婆澫洋匪安辑岛民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冯子材军与九头山洋匪交手数回,才逐次将其剿灭:首次交战是光绪十二年(1886)九月初十日,署龙门协副将梁正源在涠洲东湾巡查时,与九头山四支海盗船相遇,“饬中军都司梁鼎勋、署右营守备邱子贵督兵开炮,该匪还炮,拒敌弁兵猛击焚毁匪船一只,救回民船一只救出被掳水手何亚美等六名”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会陈剿办九头山亚婆澫洋匪安辑岛民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但因为北风起,不能穷追,盗匪凫水逃窜。随后,冯子材所部军队又与九头山洋盗于三娘湾、白龙尾、青梅头等交手,每仗皆有斩获。然而最终给九头山洋匪以毁灭性打击的一仗,是在九头山的交战,当时,“知县李家焯,都司刘华青,守备黎炳泰、黄廷琛,府经历石佩琼、恭将符坚高,守备陈才业,千总黄辅成等,十二月正月初六、初七、初九等日,齐抵九头山亚婆澫洋面”③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会陈剿办九头山亚婆澫洋匪安辑岛民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九头山洋匪不敌官军,败逃上山,于是官军“由白沙败环一路直捣山上”④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会陈剿办九头山亚婆澫洋匪安辑岛民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双方在山上一番激战,最终将九头山洋盗的大部分头领擒获,移交钦州知州审讯后正法。这次出击,九头山“水路附近盗匪失其所恃”⑤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会陈剿办九头山亚婆澫洋匪安辑岛民折》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

经冯子材如此整治,土盗洋匪遭受重创,地方官府无作为的坏风气渐失,钦廉一带内陆及北部湾沿海的治安终于有了较大的好转。

三、历史意义

冯子材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期间的政绩,对稳定当时边疆具有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为剿灭琼州黎匪奠定基础。扫荡九头山盗匪的行动,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仅“水陆均就肃清,中外商旅得免戒心”,更重要的是,“旁氓悉臻安堵”①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查明剿办洋匪出力员弁遵旨酌保》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从前肆虐的盗匪也终于认识到官军的威力,这无疑起到给琼州黎匪威慑之效。另外,钦廉地区的治安行动,给冯子材奉旨剿办海南黎匪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冯子材曾上奏张之洞,请求从钦州一带加招募十二营新勇,“委各员弁内渡,分赴合浦、钦州、灵山募劲勇回琼成军”②冯子材:《冯宫保(子材)军牍集要·官军分道进剿大获全胜黎山已通咨粤督会奏咨》卷11,都启模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3辑,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版。,随后亲率二子冯相荣、冯相华及所部八营(每营三百人左右)共计二千多人,从广西钦州港起程,前往琼州海口。

第二,钦廉防务对稳固整个粤西海疆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中法战后,中法之间的谈判在紧张进行,而法军在中越边疆的骚扰是清政府最为劳心费神之事,法军果然在谈判过程中威胁钦州边境,此事在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初十日发给冯子材的电报中得到验证:“屡接邓星使电,法兵分屯江平、黄竹、石角、句冬、白龙尾等处,百姓死亡转徙,恐有他变,望速筹备等语。诚恐藉游勇为名,逼蹑华界,必应防维弹压。”③邵循正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3页。冯子材稳定了钦廉一带沿海地区的局势,必然使法军有所忌惮,不敢任意前来。

猜你喜欢

丛刊文海史料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文海红国画展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史料二则
柳文海作品
巴金主编的刊物
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