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敷改善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2018-07-09刘群莉胡娟娟张媛媛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阻型风湿性关节炎中药

刘群莉,胡娟娟,张媛媛,姜 楠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多累及小关节,具有慢性、进展性、对称性等特点,中医称为“痹证”“尪痹”。本病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往往多年迁延不愈,日久导致关节畸形、残疾[1],最终严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社会劳动能力,加之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无特效药物,常选用免疫抑制剂、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本研究在应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局部中药热敷,在改善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相对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有一定优势,具体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8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RA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45.65±6.92)岁;病程(5.68±2.45)a。治疗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43.27±7.93)岁;病程(4.86±3.23)a。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诊断标准[2]。①晨僵至少1 h,持续至少6周;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炎肿胀持续至少6周;③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④对称性关节肿胀;⑤手X光片应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变而且必须包括糜烂和骨质脱钙;⑥类风湿结节;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具备上述4项即可确诊。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3]痹证之风寒湿阻型。主症: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次症: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舌脉: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及功能障碍等表现;③患者无严重关节畸形;④患者无药物过敏史;⑤患者对治疗过程及风险充分知情,表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肝、肾功能和造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妊娠期妇女;③过敏体质或中药过敏;④精神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口服:①氨甲蝶呤每次7.5 mg,每周1次;②来氟米特每次20 mg,每周1次;③洛索洛芬钠每次60 mg,每周3次。同时配合常规护理。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热敷,热敷药物处方:附子15 g,生姜30 g,桂枝30 g,芍药25 g,艾叶30 g,独活20 g,红花10 g,防风30 g,伸筋草15 g。操作方法:将选好的药物放在布袋中,用温水浸湿,放于70 ℃恒温箱中热蒸,30 min后取出,用干燥毛巾单层包裹后敷于患处30 min,1次/d,7 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4]对受试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含29条条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自我认识4个亚量表。量表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分发给患者并做基本说明后,受试者需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后自行完成填写。②测评方法:生活质量表中的每一个问题,按1分~5分五级评分,计算各亚表分值,应用极距加权法[(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得出生活质量总分。两组间的生活质量比较采用改善值(干预前值﹣干预后值)表示。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3.2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及总积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各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4 讨 论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知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方面有明显改善,改善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热敷能明显改善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RA患者70 %~80 %呈慢性持续性发展,关节长期反复经受炎症刺激,常出现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甚至丧失自理能力。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部分症状,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比较大[5]。祖国医学基于辨证论治特色,在本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内经》中即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2],一般认为应以清热祛湿、化瘀泄浊、通络止痛为治则[6]。中药热敷始于唐朝,结合多种药物成分及酒精等强烈的挥发物质作用于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使皮肤毛孔打开,增强透皮吸收作用,促进药物吸收,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和温经散寒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血液循环,阻断本病的病理机制,缓解松解关节囊和韧带的挛缩,从而改善临床症状[7],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方着眼于风寒湿阻之病因,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治则。附子大辛大热,通络止痛,伍以生姜,药效更甚;桂枝辛温,通经络之闭塞,芍药酸甘,舒筋脉之拘挛,无论内服外用,均为调和营卫、缓急止痛常用配伍;艾叶性温走十二经,祛诸经中之寒湿;独活苦温治诸风,百节痛风无论新旧均可使用;经络之病,日久易生血瘀,加重病情,故于方中加红花活血通络止痛;防风辛甘微温,升发而能散,为治风同用药,伸筋草辛温,性善走窜,为除痹通络要药,二者相合,祛风通痹,无论证之虚实,病之新久,但见关节疼痛,经脉拘急,均可应用。热蒸外敷,取其温煦透达之力,直达患处,增强疗效。所谓“肢节挛缩,莫妙于熨法,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拳曲自松”。

综上所述,中药热敷能通过改善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周 静,张琼予,王春霞.中医外治配合辨证施护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0):30-32.

[2] 马雪英,马晓东,杨登贵,等.中药热敷结合针灸治疗寒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5):73-7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2-324.

[4] 姜林娣,李建林,王吉耀,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命质量表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9,8:9-12.

[5] 郭粉莲,叶志中,徐 珊,等.功能训练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学报,2006,13(4):1-3.

[6] 周 奕,潘 浩,徐涵斌,等.宋南昌治疗风湿类疾病经验浅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1):59-60.

[7] 金 军.中药热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4):344-345.

猜你喜欢

阻型风湿性关节炎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