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籍中阴痒外洗方用药浅析*
2018-07-09王洪彬邱昌龙
赵 华,曹 岩,王洪彬,曹 颖,闫 昕,朱 亮,邱昌龙,赵 舒**
(1.华北理工大学 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 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阴痒即妇人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1]。西医妇产科学中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等出现阴痒症状者,均可参照阴痒辨证治疗。阴道炎、外阴白色病变等为妇科常见病,可出现在育龄期妇女、绝经期妇女以及老年妇女各个阶段[2~4]。近年文献报道[5~8],以中药外洗方或内服合并外洗方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阴痒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系统整理中医古籍中治疗阴痒的外洗方药,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以更好地继承前人宝贵经验,指导临床治疗。
1 资 料
1.1 资料来源
借助《中华医典》(第5版)检索治疗阴痒的相关方药。《中华医典》是大型中医古籍系列电子光盘,汇集了中国历代的主要医著,如《外台秘要》《女科指掌》《太平圣恵方》《妇人大全良方》《明代方书》《傅氏验方秘方》《妇科心境》等。
1.2 检索词
依据《中医大辞典》(第2版)、《中医妇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面整理“阴痒”的别称,有“阴门痒”“阴门瘙痒”“阴蠚”。将“阴痒”及其别称作为检索词,分别键入《中华医典》,全面检索并搜集治疗阴痒的外洗方药。
1.3 文献纳入标准
①方药用法为外洗者;②方名方药完整者;③虽方名缺失,但组方明确者;④单有方名,但依据方名查考可明确组方者。
1.4 文献排除标准
①排除内服、针灸、纳药等治疗方式者;②单味药物功效,未载剂量用法者;③单有方名,组方缺失且无法查考者;④组方用药完全相同,重复出现者。
1.5 数据库的构建
1.5.1 药名规范化
古籍所载药物存在一药多名现象,参考《中药大辞典》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药名规范化处理,如川椒和花椒统一为花椒;川连和黄连统一为黄连;明矾、白矾、矾石、枯矾统一为白矾。
1.5.2 软件及统计学方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阴痒外洗方数据库,并对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借助SPSS Clementine对阴痒外洗方组方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 果
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得到文献43条,即43首治疗阴痒的外洗方。
2.1 常用药物频次
古籍中阴痒外洗方应用药物51味,使用频次共计135次。使用频次4次以上的药物有10种,其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为蛇床子、花椒、白矾。累积频率50 %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小到大的药物依次为:白芷、杏仁、艾叶、苦参、吴茱萸、荆芥、白矾、花椒、蛇床子,详见表1。
表1 阴痒外洗方用药频次与频率
2.2 常用药物的关联分析
通过关联分析挖掘阴痒外洗方中药物配伍关系。设定支持度大于10,置信度大于50,支持度大于3时,共有15条数据,其中包括6种药对组合,以及9种药组组合。详见表2、表3。
表3 阴痒外洗方常用药组
以上药物组合,共涉及药物11味,即白矾、杏仁、花椒、白芷、细辛、荆芥、茶叶、吴茱萸、盐、蛇床子、苦参。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与药物间配伍关系的网络节点图。见图1。
图1 阴痒外洗方药—药关联图
3 讨 论
3.1 单味药物频数分析
将古籍中阴痒外洗方使用频率大于4次以上的药物依据功效分类:①祛风:荆芥、防风;②祛湿:吴茱萸、艾叶、白芷(燥湿止带);③杀虫:杏仁(有小毒);④燥湿杀虫:蛇床子、花椒、白矾、苦参。《疡医大全·阴痒门主论》曰:“妇人阴户作痒,乃肝脾风湿流注,亦有肝火郁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四》妇人杂病诸候:“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女科经纶·前阴诸证》云:“厥阴属风木之脏,木朽则蠹生,肝经血少,津液枯竭,致气血不能荣运,则壅郁生湿,湿生热,热生虫,理所必然。故治法不外渗湿清热,外以杀虫为治。”由古籍记载可知,阴痒多由湿、虫所致,故组方多以祛湿、杀虫,或燥湿杀虫药为主,兼以祛风药增强燥湿止痒之效。
3.2 药对、药组分析
根据药物关联分析结果,选出支持度大于10,置信度大于80 %的药对及药组进行讨论。
3.2.1 白矾配杏仁
白矾配杏仁即《金匮要略》“矾石丸”,治“妇人经水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白矾酸、涩、寒,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本草经疏》记载其“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妇科百辨·杂证》云:“妇人阴痒不可忍者何?曰:此湿热生虫蚀食之故。若久不愈,渐淫蚀脏腑之间,宜用杏仁研烂,绢包入阴户内,数日愈。”此为以杏仁单味药外用杀虫止痒治疗阴痒的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由此可知,杏仁因其毒而杀虫疗疮。白矾与杏仁配伍,燥湿杀虫止痒。
3.2.2 花椒配伍白芷
花椒配白芷即古方“椒芷汤”。《竹林女科证治·妊娠阴痒》载:“妊娠受妊后,不节房劳,阴精留蓄,因而作痒,宜椒芷汤,内服外洗。椒芷汤,川椒(去目,一两)、白芷(一两五钱),水煎,服头煎,以二煎洗之。”其中,“阴精留蓄,因而作痒”为肾精不固而致带下量多出现阴痒,用花椒、白芷水煎外洗,燥湿止带,且妊娠期也可使用。
3.2.3 荆芥、白矾配花椒
荆芥长于祛风,白矾长于燥湿,花椒长于杀虫;荆芥、白矾配花椒,构成古籍阴痒外洗方中最常用的药组,其功效为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如《邯郸遗稿》载“产后阴肿、阴痒者,此乃湿也,宜小治方(荆芥、白芷、花椒、细辛、枯矾)煎汤熏洗,甚者不过三、四次”,说明以“荆芥、白矾配花椒”药组配伍治疗阴痒疗效确切。
以上为古籍中阴痒外洗方常用药物及其配伍规律的浅要论述。在整理阴痒外用方药的过程中发现,除外洗方外,古籍中还记载了以阴道纳药、外涂等方法治疗阴痒的组方,有待后续进一步整理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齐 聪.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2-223.
[2] 冯瑞祥,甫月明,赵永辉,等.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炎病因分析[J].检验医学,2006,21(3):291-293.
[3] 李丽梅,魏丽江,张莉萍,等.基层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11):1475-1476.
[4] 陆大春,姚金燕,冉永国,等.宜都市女性外阴白色病变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96-98.
[5] 董全芳.自拟中药内服、外洗方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2):263-265.
[6] 徐丽红,杨 静.中药外洗配合地榆油涂抹治疗老年性外阴白斑23例[J].光明中医,2016,31(3):342-343.
[7] 潘莲香.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4):469-470.
[8] 王丽红.中药外用治疗阴痒7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