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8-07-08李泽群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梅花文字课文

李泽群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学生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当然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二、重视教师范读指导

因为小学生常常把老师当着自己的表率,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范读是常用的、十分重要、不可少的。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范读能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产生朗读的欲望、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作用。

在执教一年级的课文《平平搭积木》一文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不久,学习、积累的汉字不多,朗读的机会不多,学生对问句的朗读还是难点,所以当出现问句:“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呢?”我先让孩子们自读,然后又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让孩子学着朗读,再抽读。经过多次练习,全班孩子都能读出问话的语气来。学生对这一段让人看着眼晕的文字产生了好感。通过朗读,增强了文字的魅力。

三、理解感悟重点词句

曾经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梅花魂》一文的中心段:“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时候,对于梅花的描写,我先让学生理解“秉性”和四个“愈”的意思,并进行了朗读指导。对于中华民族里有气节的人物的描写,“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在学孩子回答的基础上,我接着出示了这些人物写的诗句,如苏轼的《题林岭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于谦的《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的《扬子江》中的“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等诗句的引入,不仅让孩子积累了语言,还帮助学生理解了文字表达的意思。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这段文字,读出自己的感悟。随后,我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问:“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他们想到了医生、消防员等时代的英雄,接着我又出示有关图片。在这样的感受之上,引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并告诉学生,上面写的是梅花精神,下面写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通过范读,变换形式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理解、记忆了这个中心段。

四、发挥丰富想象体验

“想象体验”指学生按照课文的文字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体验是指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想象体验的主要方法有: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我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的一段时,先出示这段文字,让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朗读,让学生对文字有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圈出“沙滩”“耕地”“山脉”“河流”等字,配上适当的音乐渲染:“这里曾经留下他们多少美妙的回忆呀!在每一片沙滩上,他们曾经……(孩子想象回答)在每一片耕地上,他们曾经……(孩子想象回答)”剩下的词语通过出示图片朗读句子来感受,接着又说:“可是,这美好的一切西雅图的族人们要远离了。此时,他们心情怎样?”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这短短的文字里,包含着西雅图族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不舍。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种体会,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这一段,孩子们朗读的很到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及时、适当的评价鼓励

评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師给予及时、具体、恰当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使其明确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同时,对班级的其他同学而言,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中有指导,指导中有评价。可以是在学生接读课文时进行评价,一般是对学生生词及多音字的发音进行评价;可以是用在重点段的朗读上评价,也可以是在学生朗读的声音、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学生之间的评价,使用的形式方法很多、很灵活。当某位学生读得好时,老师会及时引导全班学生:“掌声在哪里?”虽然学生没有说一个字,但这热烈的掌声不就是一种无言的评价吗?使朗读学生的增强了自信心,成就感。

六、采用分角色朗读

评价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听其声,视其形”。教学中经常都运用这种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我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楚王的话,一位学生读晏子的话,一位学生读作者的话,学生的兴趣很高,但读楚王的那位学生表现的没有大王的范儿,就让他学生做出楚王不可一世的霸道的表情,再结合这种表情再次朗读,效果就好多了。读晏子的话的学生就让他做出一个严肃的表情,要有外交家的范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分角色读一读,效果就比第一次好多了。

总之,多读才能促悟!只有大胆实践,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只有课堂、教室、校园书声琅琅,才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梅花文字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梅花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