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病句教学中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2018-07-08娄天宇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类型细节习惯

娄天宇

[摘 要]病句辨析是中考的一个热点,也可以说是一个必考点。宏观上讲病句涵盖有“成语使用”“词语搭配”“关联词运用”“标点符号”和“语言习惯”等知识。为此,病句修改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知道各种病因,并“对症下药”外,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培养正确的语言辨析能力、分清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把握住细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关键词]病句修改;注意的问题;习惯;类型;细节

我因今年上九年级之故,在对学生进行总复习过程中曾见下列一题: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的博物馆的空白。

C、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这是2015年我国某地中考题,参考答案是D项,该项的语病是“获奖者中首次出现两位农民,并代表获奖者发言”是谁“代表获奖者发言”,指代不明。这确实是有问题的。但依我之拙见,A项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发现”后面跟的是逗号,而“上调”后面也用的是逗号。我认为这就指代不明:“发现”的是什么?是“部分药品价格上调”,还是“部分药品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所以我认为“发现”后面应用冒号而不能用逗号。而B项应该是“长江文明馆填补了空白”,原句如按初中所学单句划分成份,那就是“筹建填补了空白”。因为就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来看,“筹建”是动词,不能作句子主语部分的中心词。当然这句是可以把“长江文明馆的筹建”这整个短语理解为主语的,可初中語文语法中主语只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化动词(形容词)充当。所以B项也是一句有争议的句子。这样看来,原题是不是应改为“没有语病的一项”呢?

病句辨析是中考的一个热点,也可以说是一个必考点。宏观上讲病句涵盖有“成语使用”“词语搭配”“关联词运用”“标点符号”和“语言习惯”等知识。所以这个知识点确实很值得拿来检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掌握能力。为此,我们得让学生“学理论,识药品、找病因、写处方、抓对药、打对针、成良医”。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会病句辨析呢?

首先,培养学生品读名著的习惯。在学生品读名著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细、悟、辨”,不能走马观花。“细”就是要他们慢读细读而且要做笔记;“悟”就是要他们边读边想边运用(体会);“辨”就是要他们理性地接受知识,不能盲从也不能自大。名家也不是绝对的权威,尤其是我们近代的名家。比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有这么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按现代规范化语言理解,“大约”表示推测、不肯定,“的确”表示肯定,这两个词从表意上讲是一组反义词,是不可以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的。而在文中同时使用这样两个词又是表意最准确的。又如“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这句中“谁”“居然睡安稳了”,也指代不明。这样的句子不少,因为有些句子在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那样特殊运用的。但是文章中可以出现的句子,并不代表它就不是病句。

其次,要教学生真正学会划分句子成份和能辨别复句类型。初中语文语法中,句子分单句和复句这两类。对于单句型病句,要注意 “二看”,一看主谓宾,二看定状补。比如“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一句,我们可以先按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给它整理成“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学生就会明白这句话主干部分没有语病,可修饰谓语的“大约”和“的确”却有问题。然后我们再多用同类型的题让学生练习、领悟。我想学生最终一定能自己解决同样的语病的。如果病句是复句,初中语文《大纲》要求初中学生对复句只需简单掌握,那么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关联词的性质和搭配,明白各分句间的关系就行了。

第三,要要求学生注意细节。病句辨析细节至关重要,比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这句话。其中“将”和“了”属于不同“时态”,可日常生活中,我们口语表达也常这么说,如果学生不细心,就发现不了这个语病。又如“八百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这句话。乍看这句似乎没有任何语病,可如果认真一分析就不难发现:八百个人,哪来几千条胳膊!再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这一句,该句中“烧毁并洗劫”语序不当,如果不细心也不容易发现的。所以我们必须时常提醒学生“细节决定一切”。

同时,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总结。病句源于生活,由于我们往往没有把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分清,很多时候会因为“习惯”,把原本有语病的句子看成没有语病。比如口语中常会说:“吃饭了吗?”如果把它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除非转述人物对话,否则必须变成“××吃饭了吗”;当然,还要学生注意一些习惯语言的错误,比如“目前当务之急……”或者“现在当务之急……”。因为其中“当务之急”本身的意思就是“当前任务中最为急切要办的事”,如果再在它的前面加“目前”或“现在”,那就语意重复了。

另外,要提醒学生注意书面表达与生活实际符合。如“满天繁星,在一轮明月的陪伴下,我漫步校园。”猛一看去,这句话非常有诗意,也没有任何语病。而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的人,就会发现这是一句病句,因为实际生活中“满天繁星”是不可能与“一轮明月”同时出现的。同时,病句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规律”,如“增加了几倍”而不能说“降低了几倍”。当然,概念混淆的语病也需要学生平时练习积累,才会熟能生巧。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本文学书。”该句中《新华字典》并不属于文学书。这样的句子就是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

总之,病句辨析务必要求学生做到“十不放”,即:看到介词不放;看到连续动词不放;看到否定词连用不放;看到肯定否定连用不放;看到关联词连用不放;看到并列短语不放;看到程度副词不放;看到带感情色彩的词不放;看到判断动词“是”不放;看到指示代词不放。

因笔者才疏笔拙,很多知识也只是个人教学中的发现。只希望自己所写的这些,能让看者或多或少得到点有价值的东西!

猜你喜欢

类型细节习惯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