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音、美意、美情

2018-07-08刘应环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3期

刘应环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诗歌,古代的唐诗宋词,到现当代诗歌。如此大量的诗歌学习,如果学生感受不到美,那么诗歌教学就是失败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而,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这一片审美的天地中显得尤为关键。怎样才能让学生聆听诗歌的声音,走进语言的核心,走进美的天地是我们每个语文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唯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诗歌有音美、意美、情美,才能逐步走进诗歌,继而产生学习兴趣,最终直面高考试题。

一、音美

当代诗人北岛曾说:“诗歌不是拿来看的,詩歌是拿来读的。”的确,不管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诵读都是接近诗歌的第一步。其实,对学生而言,尤其是理科生,老师们眼中的优美诗篇,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篇艰深的文言文,他们不知道如何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叠音词、节奏、押韵、对偶、反复等跟诗歌外在音韵相关的知识点,从简单的外形切入赶制,再加以持续引导,潜移默化,学生才能从“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中读出轻灵轻巧,才能从“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嘈嘈切切”中读出乐调变化。

好的诵读是我们下一步深入了解诗歌的基础。能够流畅地诵读诗句,感受到诗歌音乐般的美感,才能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学习诗歌的主动性。

二、意美

对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有足够的时间来重现诗歌图面是很重要的。构建图面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景和人,从写景的名词、修饰景或人的形容词、表示动作的动词等词性特征比较明显的词汇来切入理解诗歌,运用想象联想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来重建、体悟,再现诗人创作时的情景,尝试感受诗人的情感,一步步深入了解诗歌。多次训练后,学生也能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简单构图,上升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或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较难的图面。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换字截句的方式来深入了解诗歌意境。

换字主要是针对诗歌中出现的虚词或数词。通过替换不同的词语,学生可以体会到换与不换的差异。典型句子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可以换为“尽”“皆”,字不同,情不同。迁移学习到“环佩空归夜月魂”的“空”字赏析。

截句的方法常用在形象清晰但情感较隐晦的诗句中。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在教学时让学生只看前半截,“沧海月明”“珠”,“蓝田日暖”“玉”,图面是清晰美丽的。“有泪”和“生烟”两词加上以后,画风逆转,诗歌悲情立现。

这些都是依靠想象联想来重现图面,再现意境的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凭借,不空泛,再现了图画之后,再从关键词对画面的影响、改变入手,逐步把握到诗人的情感。

三、情美

刚刚接触诗歌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词是陌生的。他们头脑中最多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喜悦悲伤、保家卫国等简单词汇,四字词的术语概括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天方夜谭。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情感,不知道这些情感长什么样。因此我们就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能感受到这世间万千真情。从《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到《再别康桥》的依依惜别,再到《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从《蜀道难》的对国事的担忧,到《登高》的沉郁忧民,再到《锦瑟》的迷茫隐晦,每首诗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情感的范本,让学生体会理解之后再和其他诗歌对比赏析。

情之美在于它是诗人心中最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学生把握了情感范本后要让学生了解,情也是有差别的。即使同是将愁写得又多又广的名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会因作者经历不同而情感不同,知人论世方可把握最细腻的情感。

李泽厚先生曾说:“审美体验分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志,悦志悦神。”诗歌教学只有引起学生注意才能让学生接近诗歌的灵魂,倾听诗歌的声音感受诗歌的美感。

诗歌教学虽然是为高考服务,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懂点诗歌,会赏析诗歌,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诗人可以使我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们以后能够透过诗歌让生活多点诗意,多点美的音,美的意,美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