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2018-07-08王玥
内容摘要:芬兰,这地处北欧,领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云南省的面积,人口仅530万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的驱动下,芬兰开始在综合学校施行九年义务教育,此后芬兰的教育体系一直高踞国际教育体系排名前列。自200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首次举办以来,芬兰每次都能在各项目中达到或逼近最高水平,其结果令人瞩目。文章立足于相关文献和数据,研究了芬兰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了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最后通过与我国的教育现状作对比提出关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芬兰 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教师
一.芬兰基础教育的概况
(一)九年制义务教育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的驱动下,芬兰开始在综合学校施行九年义务教育。芬兰基础教育法规定7~16周岁的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每年上学190天,假期不给学生留作业。学生就学无择校行为,就近入学。义务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培育出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一代人。将培养阅读兴趣的课置于首位,与此同时,开设灵活多样的选学课程,以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二)持续增加的教育投资
在芬兰,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公共学校,只有极少数独立学校是例外,换言之,无论儿童在芬兰的哪里长大,都能免费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接触到高素质的教师,遵循平衡的课程大纲,享用健康的午餐,使用高质量的教材。芬兰的教育开支占GDP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开支在当局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的支出。中央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资比例为:基础教育占40%。中小学都是免费的,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国家和政府都一视同仁,按在校生数量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政府还为那些偏僻学校免费提供计程车接送学生上下学,从而为偏僻学校的生源提供了保障。因为各地方投注的教育资源相当,而可以放心地在一般学校和外语、双语学校之间进行理性的平实的选择。
二.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
(一)贯彻平等的教育理念
芬兰建立了一个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础,公平、包容的教育体系。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同一班级里学习数学、语言以及其它科目。在实际过程中,强调对落后人员或有困难的学生的资源倾斜及帮助。针对班上有学生学习进度跟不上的情况,就有相应的教师在课堂会课后开小灶,而这费用由政府出资,有20%的学生安排补习。初级阶段的6年里,孩子不考试也没有成绩单,学生只在16岁时必须参加惟一的一次标准化测试。
通过这种做法不凸显资优学生,善加鼓励、运用资质优异的学生来帮助一般或落后的学生,也使资优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不会影响资优生的学习,优生与落后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也开始缩小。
(二)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按照芬兰《基础教育法》,全部教师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才可以申请教师岗位。有26%的人希望以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而每年只有13%左右的申请者才被容许加入教师队伍。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对于教育的认可度,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即通过面试等形式筛选出具有教师情怀,从内心认可这份职业的学生去从事,而非社会地位、收入或其他为导向因素。
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另外,芬兰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教师都在综合性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与大多数国家的教师在学术性不强的师范学院或师范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由于国家重视教育,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
(三)全民阅读是芬蘭教育的社会基础
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优秀,得益于学生经常读报和看书。据统计,61%的学生每天读报,85%的学生每月经常读报,2/3的学生经常参与阅读书报、看动画片和卡通漫画的课外活动,下午四点放学后学生就可以自由读报和看书。芬兰通过学校和图书馆一体化鼓励学生多读书,经常组织开展日报、周刊、杂志的纪念活动,颁发读书资格证书,放映外国原版字幕电影。
据世界新闻协会统计,芬兰学生读报率高达87%,居世界之最。图书馆是阅读教育的摇篮。芬兰全国有989个公共图书馆,平均约5250人就拥有一个,人均据有图书馆的比例居全球之首。
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摒弃精英教育,追求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是芬兰最主要的价值观,芬兰的突出在于选择“专注”的策略,把资源配置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也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把坚持平等精神、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贯穿于政府教育改革脉络当中,是促使芬兰教育改革与政策不断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
反观我国,因为长久的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区域、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了教育的发展差距,加之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更加剧了教育差距,造成极大的教育不公。首先,教育投资的不公平,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所有教育投入的23%。其次,应试教育造成的重点学校制度人为的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各种预科班,优选班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向尖子生靠拢而使得多数儿童的利益受损。最后,农民工子女没有平等受教育权,其进城上学处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教育的投入应该得到充分的保证;在整个教育支出的分配上,确保基础教育的公平又应占首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确保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上得到优先解决。其次是要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按照各地考生数平均分配招生名额,杜绝竞争性教育,保证公平竞争。
(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虽然我们分析了芬兰对教育各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但如果不是老师大力支持,配合师资改革决策,芬兰教育绝不会有今天成果。
芬兰制订了举世最严格的师资标准,芬兰教委会规定,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可以说是全球最严格的规定。在教学上,芬兰教师非常看重经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老师会参与学生的讨论,问题解决小组是芬兰学校的一个常见组织,它会经历策划、实施和反思评价这样一个循环过程,整个教师教育过程都会不断强化这种做法。
反观我国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基本情况,从地域上看,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和教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中小学教师数量充足,而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严重匮乏;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充足,西部地区教师素质合格率相对较低。从学历来看,本科专科学历的教师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主体。从教学方式上看,基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我国的教师普遍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通过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这种做法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
基于以上对比,我认为在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师资准入上要建立严格的把关制度,除了在考分上设置门槛,更应该加强面试环节,挑选出具有教师特质的考生。
其次要在课程上丰富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其职业知识应该包括教学知识,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以及有关学生评价的知识。
最后还要力求教学、科研一体化,让师范生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教育问题,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学习中,不断收集和整理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不断地发展教学,研究与思考的多轨能力。
(三)灵活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它体现出来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教育体系提倡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偏完整,常规的基础教育中,除语言、数理化、文哲史这些外,还包含了艺术、手工、科学、家庭经济等各类学科,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学生能够选择选修的科目,学校和教师有调整课程与选择教学方式的自主权。
反观我国,由于自古以来读书为了科举谋官的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因此课程的现代化改革时必然有着重重阻力的。应试教育导致的课程设置死板,对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阻力,严重扼杀的创造力。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摈弃“考试分数主义”,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与评价标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乐于索求、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在课程结构方面,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夸大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域和学生成长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最后在课程任务方面,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这里是芬兰,https://finland.fi/zh/
[2]陈之华.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原青林.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新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36-39.
[4]梁文道.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这么厉害?[J].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6,(2).
(作者介绍:王玥,蘭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