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家庭教育理念分析
2018-07-08张嘉佳
张嘉佳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若干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想。他批判和主张破除封建思想对学生的毒害,反对刻板教条的教育,推崇发挥孩子的天性,锻炼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力。他提出的保护、尊重、信任和引导孩子的成长等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鲁迅 文学作品 家庭教育
鲁迅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学家。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着对家庭教育的独特想法,他提出,将来的时代总是属于子孙后代的,孩子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20多岁的青年,便可以晓得50年后、70年后中国的情形”,他批判当时的家庭封建教育思想和模式,推崇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其理念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一.鲁迅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批判旧社会体制下家庭刻板的教育模式。他认为,旧中国的教育模式完全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之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自由发展和健康成长。那时的小学教科书基本就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书籍,重视封建礼教的灌输,结果是“孩子长大,不但失掉天真,还变得呆头呆脑”。他认为只有孩子得到了解放,国家的命运才会得到改变。反帝反封建思想是鲁迅文学作品的思想主线,也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处在中国封建思想盛行的时代里,那时候孩子的思想从小被严重禁锢,所学非热爱,教育方式固化刻板。他在《狂人日记》中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希望学生应该保持个性和创造力,呼吁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引导而不是让“催熟”学生的成長,其作品批判揭露了封建奴化教育对孩子身心的危害和摧残,试图唤起人们对封建专制教育的质疑和反思,进而号召人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同一切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反动教育政策作斗争。在教育自己孩子时,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不失父亲的慈爱和严厉,但却也足够民主。这种家长与孩子平等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弥足珍贵。
(二)强调家长对孩子成长教育的责任感。鲁迅小时候受到了封闭式的家庭教育,对自己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深深的感触。他批判旧时代的父亲母亲对于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注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生存的权利却不把他们引领到正确路程上来。他们让孩子信奉父母讲的一切都是对的的,听从于父母的话。鲁迅严厉批评这种思想非常没有责任感,他认为小时候不引领他走到正确路途上,长大了在做人的路上会偏离,所以孩子小时候接受的家庭影响会对他的人生走向有直接关系。在19世纪初,鲁迅就对办学堂不理解的百姓而批评:“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初等第一年级”
鲁迅在对旧社会的思想完全痛斥时,也向家庭提出要正确引导孩子。他认为,在旧时代的家中,尤其是地位高的人往往是权力高于自己要付出的义务,家长们对孩子有绝对的命令,那种命令“必须服从的画面简直就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孩子们能得到的权力就是特别少了,所以他对家庭教育孩子的义务需要非常重视。在鲁迅的观点中,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使得自己的生命有延续的机会,就要尽自己的责任,指引新的生命正确的方向。“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稚,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必须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这是鲁迅对父亲母亲教导孩子们需要尽到责任的理论,虽然没有达到很高的思想进度,但已经非常明确了。
(三)提出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鲁迅作品中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放养”,对孩子的成长历程百依百顺,过度骄纵,他认为这样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成“小霸王”、“小太阳”,全家人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过度宠爱,这样的孩子不会照顾别人感受,认为所有人都理所应当顺从于他。另一种方式是“圈养”,对孩子的天性和活动性思维冷眼相待,甚至呵斥打骂,造成孩子心理和身体的创伤。鲁迅认为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会变成“傀儡”和“奴才”,让孩子完全一味接受书本或者家长的教育为本,禁锢孩子所有的自由选择和兴趣爱好,使孩子对学习食之无味,常感自卑,甚至出现社交障碍。对这两种教育方式,鲁迅先生都是十分反对的。他认为天真活泼、想法天马行空是孩子最珍贵的特性,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天真烂漫并对其给予理解和尊重。在鲁迅的《风筝》中,自己觉得放风筝是没出息的,所以也不让弟弟玩,成年后向弟弟道歉,弟弟却全然忘记,他反思其弟弟也被死板的教育影响,哥哥的话就是真理,是不能违背的,这使鲁迅自己感觉不能被宽恕。《五猖会》描述的父亲强烈要求其背书,他日后只记得背诵当时的《鉴略》,对于五猖会的热闹已全然不感兴趣。表面上父亲是为了孩子着想,却不知已经毫不留情的将孩子原本的兴致扼杀在摇篮中。
二.鲁迅家庭教育思想的时代启示
(一)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鲁迅对自己的孩子海婴的教育十分看重,所以有时他自己没有空暇时间,也强迫自己至少留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为他指引方向。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不偏离方向,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关注孩子的生活,他的夫人曾经说过,鲁迅会在空间不大的房间里,为儿子放一个暖暖的床,坐车旅行的时候,儿子会被放到中间的位置。在写给妈妈的信里,鲁迅会诉写儿子的每个生活时刻。有人说他这样是对儿子有一分溺爱,所以鲁迅做了一首诗:《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认为就算是凶猛的野兽,在面对孩子时,目光也是温柔爱惜的。可见父母对孩子不仅要有抚养的义务,更要有指导孩子成长的责任。
(二)尊重孩子,赋予孩子独立思想。鲁迅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从不指定海婴应该学什么、看什么,他认为孩子将来学什么应该由孩子的喜好来决定。小海婴每天放学回家后,鲁迅只是问他功课做完了吗,如果海婴说做完了,鲁迅就会让他出去玩,从不布置额外的作业。在家庭关系中,家长应该亦师亦友,保护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对待,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在教育自己孩子时,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不失父亲的慈爱、严厉,但却足够民主。鲁迅这种家长与孩子平等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弥足珍贵。当代家庭的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
鲁迅建议不要太干涉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给予一定的平台。这种平台也不是一直退让,孩子的思想如果是不恰当的,不对的就应该给予改正。鲁迅和孩子海婴就跨越平常的父子关系,他不要求海婴一定服从他的命令,也不要海婴去遵守旧时代的那种固执的思想。他的妻子说:如果海婴与我们意见不合,可以以提出来,他不会强制的要求海婴接受,只是笑笑。
(三)丰富家庭教育形式。孩子天性有求知欲,什么事情好奇。鲁迅一是重视儿童教育,他翻译过很多国外的儿童读物,如《爱罗先珂童话集》、《俄罗斯童话》、《小约翰》等。鲁迅主张,儿童读物应当符合儿童自身的天马行空、天真无邪,不应把封建思想、大人的很多定势思维潜移默化甚至明目张胆写进儿童书里,压抑、愚弄甚至毒害儿童。现在儿童读物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十分丰富,一方面需要家长充分让孩子多读儿童读物,扩展思维空间,同事也要注意辨别读物的文化性,不能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对那些不健康儿童作品要留意回避。二是发挥玩具的启迪作用。他认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对孩子的有开发智力的好处,锻炼孩子的身体,将孩子的思维发展到高度。鲁迅给孩子购买的玩具特别多,像火车玩具模型、汽车玩具模型等,他教导海婴,在玩玩具时可以解决日常的问题,增加自己的知识。在上海鲁迅的旧房子里,海婴的橱窗里有一个可以做算术的玩具,这就体现出鲁迅先生的心思。现在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天天学习,忽略了孩子爱玩的天性,缺少玩游戏的时间。而在玩具方面,虽然有了大量丰富的玩具,但是玩具的选择比较杂,而且很少陪孩子一起玩玩具,缺少了爱的陪伴。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玩的时间,并多陪孩子一起玩,在玩中增加知识的学习。
鲁迅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与他反对封建礼教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当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现状十分无奈,他把对教育的不满和自己对教育的思想写进了他的小说中,试图利用文学进行启蒙,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让社会和家庭认识到儿童教育对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鲁迅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宝贵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借鉴。使中国家庭懂得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对孩子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发展甚至是生死都很重要,想改變孩子的教育,就必须有牺牲,真正的牺牲,就是将固执的旧教育思维和模式打破,重新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大环境,给孩子们发展搭建一个与时俱进、适应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平台。鲁迅的文学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对指导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不失为教育诤言。
参考文献
[1]马天保.遵守幼者本位的道德:鲁迅家庭教育思想的中心[J].文学教育(上),2016(07):164-166.
[2]邵巧云,梁巍.论鲁迅作品的儿童本位家庭教育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2):87-88.
[3]包雪亭.《朝花夕拾》中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14.
[4]沈沉沉.从《上海的儿童》看鲁迅的儿童教育观[J].语文学刊,2014(07):43-44.
[5]刘楠.论鲁迅的“立人”思想——基于鲁迅的家庭教育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4(01):9-12+23.
[6]黄奕莲.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对现代教育的几点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3.[1]《鲁迅全集》编委会编.《鲁迅全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