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教学法的几种弊端
2018-07-07曹世栋
曹世栋
内容摘要:传统教学法是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反映教学规律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它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弊端。
关键词:传统 教学法 弊端
一.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并没有把“下一代”所需掌握的“生存能力”分为知识、智力、能力三个不同层次。当时的知识就包含了现今分出的智力、能力。所以,在教法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例如,蒙学中的阅读教学方法包括教书、背书、理书、讲书等环节。蒙学中的阅读教学方法有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教书,透彻学习,深悟领会;背书,强化巩固,提高记忆;理书,及时复习,抵制遗忘;讲书,个别辅导,答疑解难。它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范读、自读、讲解、辅导等。它还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方法系统,即某一具体教学方式解决某一教学内容的具体环节,把许多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去完成一个明确的教学任务。
但是,上述这些只是针对传授知识而言,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就没有这样完善的实施步骤,它们只散见于哲学等一些论述中,而且不成系统。但是,我们又不能片面地说,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确切地申明: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没有“终端”这个概念是很关键的。当今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开发学生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能力,若不注重传授相应的系统知识,不注重学生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就不可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实际上告诉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过时(相反,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但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再以一个相对的整体结构出现,而应该以一个教学方法的“一部分”出现。
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师生间存在着不民主、不平等,造成了学生的人格缺陷
传统教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主要方面(教师)与次要方面(学生)的关系。
改革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是根据上述两种关系展開的。比如: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学生的次要方面为主要方面,并以此探讨、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抓住本质,并不能准确地阐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主动”与“被动”、“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在不断转化。因此,用“主动教授”与“被动接受”,“主要方面(教师)”与“次要方面(学生)”评定传统教学方法中师生的关系,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从大量的教育史料来看,古人的教学实践中,也注重学生的“主动接受”,也承认学生有时是“主要方面”,但是,这些都是在把教师和天、地、君、亲并列起来,提到崇高尊贵的地位上,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民主、不平等关系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
传统教学强调师道尊严,讲究教师的权威,所以,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衡量传统教学与改革后教学方法的基本标准,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不民主、不平等属权威型关系,可以规定、评判为传统教学方法;民主、平等属民主型关系,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
三.传统教学方法对自身构成要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方式,而忽略其他自身构成要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适应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结构要素也在变化。这时,仍然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自身结构要素不变,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方式的结构要素。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我们改革后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即探求教学方法的规律,提出原则性要求。这一点古今是相通的,造成传统教学方法呆板、僵化的原因,不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过错,而是有其他许多复杂因素。传统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至今仍然有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学相长,温故知新,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所不同的是,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随着教学分工的日趋完备,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比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分得更细、更有条理,对教学方法中具体环节、具体程序的一般规律也有所揭示。但这些都没有本质的不同。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