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教师良好儿童观的建议

2018-07-07徐秀云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观念幼儿园

徐秀云

内容摘要:儿童观问题是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相应的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教师的儿童观影响其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增强自我反思意识,进行反思性实践;幼儿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培训应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儿童观的研究和解释。幼儿教师应该努力使浅层的儿童观转化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深层儿童观,使教师的儿童观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师 儿童观

儿童观问题是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相应的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教师的儿童观影响其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是淳朴的、天真的,他们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他们对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自己的教师非常崇拜、热爱,所以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是否能够获得更多幸福、更多快乐。

在十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念和教师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尽管教师能够说出很多适宜的儿童观,但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存在诸多偏颇之处;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往往并不依据适宜的儿童观、教育观念来思考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因而这些观念也常常并不能真正指导其教育行为。教师说一套,做一套,言行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念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而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念存在与教育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与教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关。当前教师教育比较注重传输新的、社会倡导的儿童观、教育理念,而忽视教师原有的深层儿童观的状况与特点,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影响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要增强自我反思意识,进行反思性实践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身心健康,这对于他们一生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教师认为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问、兴趣易转移等年龄特点;幼儿虽然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但他们更多地具有个体差异等等。但不少教师的这些观念有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有甚者并没有很好地以这些观念作为指导实践的依据。教师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教师的儿童观存在深层、浅层层次上的区别。而且从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教师的儿童观还存在非科学性等局限。

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從浅层向深层的转变,幼儿教师儿童观科学性的增强,虽然受制于一定的外界条件,但教师本人主体性的发挥、自我反思意识的增强则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人具有主体性,也只有人具有主体性,人在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完成对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改造。也只有人能够以自我为认识、改造的对象,只有人才可以对自我进行思考。教师只有在自我反思意识增强时,才能认识到自己儿童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加积极、有效地改正它,促进自身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变。

幼儿教师的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批判,它不同于一般的思考,反思对幼儿教师自身的主体精神状态有更高的要求。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认识和理解幼儿,完善自身儿童观的重要途径。

目前,对于幼儿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研究比较多见。幼儿教师的反思需要一定外在氛围上的培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教师自身的自觉反思意识。从幼儿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研究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反思重要手段,行动研究是应该受到广大幼儿教师关注的。行动研究不是一个独立的、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幼儿园一线教师就自己的教育工作展开研究而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一种反思与反审活动。幼儿教师的反思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反思的中心,以实践中的问题作为反思的内容,在教师自身的行动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统一于教师同一主体身上。

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幼儿教师有机会深入发掘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有机会深入了解儿童的内在本质。例如,教师可以在反思中关注这样的问题: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否被理解、尊重和接纳?幼儿是否拥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幼儿某一行为出现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是由其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还是幼儿自然天性的体现?幼儿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中是否蕴藏着重大的教育契机,教师应该如何艺术地利用这样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

二.幼儿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1.给教师一定的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权利。

教师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精神环境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解放,教师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前提是教师自身首先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人。我校允许参加“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自己的特点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进行的方式等,虽然幼儿园也有周、月计划。教师非常欢迎这种政策,这也间接地为幼儿的幸福、快乐成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园领导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发展性教师评价观。

园领导的支持是幼儿教师进行工作的强大后盾。教师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在进行活动时教师就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给幼儿的身体一个锻炼的机会。如果教育评价者—幼儿园领导的观念仍非常陈旧,她们就会认为教师的活动太乱、不分主次,幼儿太没规矩。如果情况如此,那么即使教师具有科学儿童观,她们迫于评价者的压力,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评价者的要求。如果幼儿园几位评价者的意见不一致,那么生存在夹缝中的教师就更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了。园领导如果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而且意见一致,那么即使教师的儿童观不够科学,她们也会在幼儿园良好、积极向上、求新的氛围中受到熏染,并逐步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的儿童观,逐步去更新、改变自己的儿童观。

长期以来,大多数幼儿园实行的是奖惩性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是以量化形式做出的终结性、历史性、功利性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教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它不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未来的发展。幼儿园要尽可能地采取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来评价教师。

三.教师培训应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采用多种途径进行

儿童观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心理背景,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相应的对待儿童的方式和态度。儿童观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素质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培训必须要注重教师进行教学的心理背景—儿童观的相关内容。以往的教师培训多是以传授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技能为主,而且教师基本上只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和观众,教师的主动性被忽视。这样的教师培训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人唯有发挥主体性了,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他才是自己的主人,他才能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慧进行实践。所以教师培训要给教师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要给教师参与讨论、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机会。教师之间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还会引起教师认知上的冲突,使她或同化或顺应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更改自己的认知图式。而且教师的切身参与将会使教师更加深刻地领会教育理念的内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培训应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要注意克服仅仅是“讲师团”的简单做法,单纯的你讲我听。教师培训不仅要采用适当的理论教授方式,更要充分运用亲身实践、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小组研讨、录像课分析等方法,引导教师提问、讨论,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

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讨,然后再实践、再研讨。现在教师教育采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如“微格教学法”,它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录像,之后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评价,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教师也提出一些意见。教师再实践、再自评与他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知道了哪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甚至是对幼儿的极大伤害,而且教师通过再实践,她会在情感上接受正确的儿童观,并在其指引下做出进一步的尝试,逐步改进自己观念中、实践上存在的不足。

四.教育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儿童观的研究和解释

不少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存在着偏现实性、非科学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儿童观研究的局限。比如教师对幼儿权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仅仅能认识到幼儿具有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和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

在我国幼教界,目前对与儿童权利相关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尚未有充分、深入的探讨,如儿童权利的性质是什么、范围包括多大,在幼儿园如何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等等。所以,为了让教师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并能以此来指导实践,幼教理论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儿童观的研究和解释。当然,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儿童观的研究并不能仅在象牙塔内进行,我们还要深入到幼儿教育第一线,深入到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中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样才能使儿童观的研究更加丰富,易于幼儿教师对之理解、吸收并将它转化为在实践中运用的观念。

我們在实践中还发现,教育实践对于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儿童观的转变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教育观念、儿童观的转变要以相应的实践为凭借。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反过来,教育行为不仅是对教育观念的反映与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观念的理解和内化。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悉心体会、领悟现代儿童观,并通过反思性实践来改变自己不适宜的儿童观;另一方面,幼儿园要给更多的教师参与教育改革与实验的机会;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要密切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要加强体现新《纲要》精神、现代儿童观思想的新课程的开发。再一方面,教师教育不仅要发挥大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学与幼儿园密切联系起来,加强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使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关专家、学者更加细致、及时的教学上的指导和教育观念、儿童观上的点拨。

幼儿教师儿童观的更新和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幼儿园氛围、教师教育、幼教理论界对儿童观的研究和解释等。但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认识到了自己儿童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在教育实践中真正以科学儿童观为指导进行教学,她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行为与社会倡导的儿童观相符合。教师发挥了主体性,增强了自我反思意识,进行了反思性实践,教师儿童观的改变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叶子.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7).

[2]高月梅,张涨.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观念幼儿园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