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中获得阅读的独特体验

2018-07-07邵亚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邵亚辉

内容摘要: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自主探究是获得独特体验的有效方式,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其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候还是完全不同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探究方式 范例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度“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有创意地阅读”,足见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理念强调的是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是学习者独立的个性化的行为,一般不受别人的支配或者外部的干扰,但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相互交流的场所,师生的行为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团队行为,因此,既不能用教师教的方式替代学生学的方式,也不能用学生学的方式替代教师教的方式,应该把两种方式相互转化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和谐地形成教学方式。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叙了鲁迅到日本求学之后弃医学文原因,表达了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起国民的觉醒的思想,歌颂了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方式,具体设计以“问题”为引领,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阅读课文。

问题1: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探究结果: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1)“我”在东京;(2)“我”在仙台;(3)“我”离开仙台后。

问题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探究结果: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问题3: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探究结果:“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问题4: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探究结果: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问题5:学生阅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探究结果: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问题6: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探究结果: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问题7:作者說:“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探究结果: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