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渗透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8-07-07陈会勇
陈会勇
内容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代表了人才培养方向,更是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难题,尤其是与各个专业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本文着重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如何渗透于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 渗透 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首要任务。由此可见,中职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还要突出语文教育的职业性,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呢?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应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工匠精神强调执着、专注,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的“匠气”,其中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二.中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如果都能有精湛的职业技艺,所做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品质高,其身份地位自然就会得到社会认同。因此,工匠精神應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中职学校是培养工匠的学校,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材的编纂已越来越贴近中职学生的现实需求,这也使得中职语文的“工匠精神”培养有了更加现实的基础。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中很大的比重是对工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知识进行教学,包括应用文的写作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执着专注、创新进取、淡泊宁静的工匠精神。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主动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其职业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假若能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学校的育人成果就自然会被广泛认可。
三.将工匠精神渗透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工匠精神。备课时,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工匠精神,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新课导入等,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工匠精神。例如,设计《劝学》的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必须“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课文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之后,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第一段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人只要广泛地学习,培养道德品质,就能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人。第二段作者运用五个比喻,来说明君子之所以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在于善于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第三段作者首先用十个比喻,论述了在学习中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作用;接着又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最后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这样设计教学的内容,就体现了工匠精神中“专注敬业”和“耐心坚持”的特点,有理有据,引人深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首先,将工匠精神融入课文讲授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掌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荣誉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科学、合理、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职业合作意识;利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服务意识;利用影视教学法,引导学生观看具有工匠精神的影片,增强学生对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精神的认知,并充分认知到工艺的精美以及工匠精神的伟大。此外,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后复习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感受的抒发,培养学生敬业、精业精神。
3.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渗透工匠精神。阅读可以促进个体心灵的成长和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在培育学生专注和精益求精等人生态度方面的作用,科学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体现工匠精神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应该“授之以渔”。因为学生掌握理解一本书或一个理念的方法,是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工必经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教师身份互换等形式“逼迫”学生阅读课外书。职业情景模拟法可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精神和换位思考、优质服务意识;案例教学法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在课外阅读后期,教师应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中渗透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