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作文的高效性教学策略

2018-07-07王建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策略

王建珍

内容摘要:生活化作文要求写作时要反映学生的学习、娱乐、社交等等日常生活中所看、所想、所行的真实场景,以及学生通过各种媒体间接接触的知识、信息等所有从学生角度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生元素。

关键词:生活化 作文 策略

一.把小学生的作文定位在“习作”的层面上

《语文课程标准》把写作划分为“习作”和“写作”两个阶段,小学阶段为“习作”,把“习作”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段的一二年级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这种定位,无疑是在降低难度,注重“习练”这一本质特征,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习作与写作同属于一个性质,即《标准》所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他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依理说,心中有所积蓄,自然要说话;感到说话不足行远传久,自然要作文。作文以表达所积蓄的为目的。”“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这就深刻地道出了作文的本质。小学生作文是一个习练的过程,一定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按照写作的不同阶段,着力于“习”和练,一点一点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收获,切莫随意拔高要求,影响学生的习作兴趣,挫伤学生的信心。

二.树立作文需教的思想

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对作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作文课的作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与要求,肤浅地零乱地讲一讲学生很难懂得的所谓理论,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写作。我们认为,习作需“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的前提是教师的“教”,“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会再到熟练,由他主到自主的主导因素。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中不懈地“学”,才能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小学生学生由于身体、心理、认知上的原因,其学习过程主要依赖老师(有时候是完全依赖)。当学生进入作文这个新领域时,只有老师扎扎实实地“教”,学生规规矩矩跟着老師学,才能让学生逐步地由依赖走向独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教师要充分考虑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等一系列问题;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要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又符合“学”的规律,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

三.构建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构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发挥课堂的整体功能。我们构建并应用了灵活多样的变式,如“挖掘生活资源——筛选兴趣题材——表达独特认识——交流典型作品”的模式。挖掘生活化资源,就是要把无意生活的状态变成有意生活的状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重新观察山水风光、重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重新认识故事的发展过程、体验生活的情趣等。筛选兴趣题材就是把生活的内容变成习作的素材。表达独特认识是习作最难的一关,教师要帮助学生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换。交流典型作品就让学生相互交流,拓展文化的认识,学习作文的技能,提高作文水平。再如,我们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思想的“下水示范——讲解——模仿——创新”四环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依据的“自主习练——互动评点——提升习练”三环节模式。我们还从从“材料取舍”角度切入,构建了“搜集—交流—取舍”的模式,从“发表”角度切入,构建“示范—模仿—独写”的模式,“话题交流—教师下水—创意表达”的模式,“自由表达—相互交流—赏导评价”的模式。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活化作文的高效性教学策略研究》(GS[2017]GHB0039)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