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科反思能力的培养

2018-07-07言斌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能力

言斌

内容摘要:本文在讨论了学科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特征以及对中学生缺乏反思能力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反思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学科反思 能力 原因 培养 方法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而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功利性极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育中往往只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知识再现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是机械的记忆与简单的模仿,根本谈不上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本身进行反思,这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学生学科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学科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学科反思是通过对学科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对自身学科思维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它不仅是对学科学习的一般性回顾,而且是对学科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的探究。而学科反思能力是认知者在学科思维活动中对自己学科认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是学科反思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反思的体验,反思的知识和反思的技能为基础,并在对学科认知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知道、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它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敏锐的觉察能力

学科反思能力使认知者对现成的结论,如课本知识及别人的建议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不机械地接受、盲从或拒绝,而会根据自己的分析,有选择的吸收。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对“问题”的出现有一种敏感性,能主动地去监视思维过程,收集有关信息,一旦起疑就进入反思状态,这是有学科反思能力者主动关心思维的目的和结果以及解题技能、技巧的有效性,而形成的直觉的自我觉察意识。他们对思维过程产生的信息敏感并能及时吸收,在制定改进措施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

(二)高度的责任心

具有学科反思能力者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能够以更高的标准检查思维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能够纵横比较地分析与思考思维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正确地评估思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动地调节认识过程,支配数学思维的发展方向,表现出对自己学习和前途高度负责的精神。

(三)坚强的意志

学科反思能力使认知者多方面多角度坚持不懈地对学科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收集的各式改进方案进行评估、估计,按反思的结果去行动,有选择的进行最优化处理,而不满足于一般性的解决,而且反思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痛苦的行为,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影响其信念和价值观,因而学科反思者通常有忍受挫折,克服困难,长时间反思的执著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对学习有更高的坚持性。

二.学科反思能力对学生成长及发展的意义

学科反思能力通过对数学思维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促进学生其他学科能力的发展,提高學生对问题情景中各种线索的敏感度。让学生抓住反思的机会,及时调节思维的方向,对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权衡、预见,从而提高认识效率,缩短了认识时间,加深了认识体验。学科反思要求学生不断地自省、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是一个不断磨练人的耐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反思能力水平较高者,由于对思维过程有很强的觉察、调节、控制能力,因而表现出良好的具有批判性、深刻、广阔性的学科思维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从而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更高的坚持性和更多的投入,最终成为一个自律性的终身学习者。可以说,学科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学生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

三.中学生缺少学科反思能力的原因

(一)缺少反思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被动地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即“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出题,我做题”、“老师怎么说,我怎么做”、“标准答案是多少,就是多少”诸如此类,在此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为什么这道题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选另外一个答案”、“为什么这道题这个解法比较好”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而且在许多时候人们提倡“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东西就去问,很少自己去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这些都直接造成了学生反思意识的缺乏。

(二)缺少反思氛围

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采用的仍是“讲练结合”和“精讲多练”的方法,在加强将知识一步到位直接明了的讲课过程中,老师很少暴露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解法选择最简单的方法传授,很少从几种不同的方法中去选择,比较反思,老师不和学生交流,不给学生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也就没有去模仿的机会和氛围。而且,在同学之间交流的时候也很少暴露出自己做题失败时通过反思寻求出正确答案解法的过程,更多的时候只需给出自己的答案就可以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表明反思的过程,这样使得学生缺少了一种反思的学习氛围。

(三)缺少反思的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中,不少学生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学生自己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总结和提炼。现在的数学教材、教参的编写省去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是经过抽象理想化形成的,没有呈现出为了得到这些结论一代代数学家是通过不断反思前人和自己的认识,最后才达成共识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不到人类对学科概念认识的曲折过程,看不到前人不断地反思自己认识的思维轨迹,因而丧失了模仿学习得到反思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的机会。

四.培养中学生学科反思能力的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反思的主要步骤为:(1)形成一种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2)为了发现和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日常反思阶段:是认知者对认知活动无意识地监控,调节,反思的目的性极弱的阶段;(2)被迫反思阶段:是指认知者对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困惑问题被迫进行反思的阶段;(3)主动反思阶段:是指认知者对认知活动主动地有意识地监控、调节的阶段;(4)自觉反思阶段:是指认知者对认知活动过程的监控达到了不假思索,油然而生的境界,即达到了“自我意识”阶段。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培养中学生学科反思能力:

(1)要让学生有反思的动力

(a)创设情境,促发内需。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

(b)体味成功,适当鼓励。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老师要对学生在反思探究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c)要把反思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要采取回避、堵塞、应付和推委的态度,甚至置之不理的处理办法。要让学生遇疑不慌,处疑不乱,不受课堂时空限制,教师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成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2)要让学生能够发现新问题。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度还不够,这就应该介绍让他们明白找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在知识的“源头”上找问题;在与什么旧知识相衔接、易混淆的知识点上找问题;在知识“是什么”上找问题;在知识“为什么”上找问题;在知识的“归类或分类”上找问题;在知识的“拓展延伸”上找问题。

(3)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a)让他们学会在探究中反思。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数学实践活动秋游购票,怎样购票,师生的门票钱才会最划算。学生设计方案并计算完后,就分小组反思设计方案的过程,从中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就能针对问题进行质疑。

(b)在结论中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正确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更精确的结论?”“其他现象可不可以得出一样的结论”让学生在反思中将新知识得到内化,真正把知识吸收,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c)在反思后反思,反思是没有终结的。在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思中,教师可采用“因果假设与反思、比较归纳与反思、演变设问与反思、迁移设问与反思”等方法来对前面的反思进行再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科反思与归纳猜想,合情推理、演绎证明、理性思维和理论建构等能力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中的核心和动力。”現在中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习惯于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这些都使得对他们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但是中学生反思的意识仍不强,反思的技能不高,反思的方法欠缺,使得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容易产生死扣教条的毛病。为此,我们在对中学生的学科反思能力培养上应注重引导,让他们能正确把握学科反思的技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铁路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