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华巴洛克”建筑分析哈尔滨地方文化的形成

2018-07-06袁方铭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巴洛克哈尔滨中华

袁方铭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近代“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探究地方文化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因素。本文将以“中华巴洛克”这一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历史局限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近代文化的迁徙的原因;其次,详细的阐述中华巴洛克风格历史意义的评价;最后,探讨哈尔滨特色的地方文化形成的多重因素。另外,现有论文常常关注于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成原因和建筑装饰的研究以及对中华巴洛克建筑保护的探讨,本文将着重对中华巴洛克建筑进行客观的批判性的思考。

关键词:中华巴洛克;地方文化;地方文化

一、文化大迁徙

哈尔滨地处我国北疆,远离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因此构成的文化是典型的“大陆边缘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明,距离文化中心越近受其影响程度越大,反之距离传统文化中心越远传统文化影响力和束缚力越小。例如,上海、广州、厦门就属于海洋边缘文化。而哈尔滨则属于大陆边缘文化。而这种边缘文化显著特征是具有“受容性”,即容易感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产生文化交流和碰撞,处于“高位势”的文化向“低位势”的流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本规律。在19世纪开埠之前,哈尔滨是属于游牧文明背景下的比较荒凉的地区,文化相对薄弱,并受中原文明影响,因此处于文化“低位势”。开埠之后,伴随铁路而来的近代工业文明处于“高位势”,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势差。工业文明和俄罗斯传统文化迅速的涌入并且奠定了哈尔滨的文化基础;并且因铁路修建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劳工带来了中原传统文化。

19世纪末,俄罗斯建筑师占据主导地位时,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

新艺术运动风格由俄罗斯建筑师大规模的传入哈尔滨;20世纪初,折衷主义风格在西方不在流行时,折衷主义却被各国的建筑师导入哈尔滨并延续了50年,巴洛克式风格正是这一时期传入哈尔滨;30年代后,以日本建筑师为主体,将与工业文明相契合的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带入哈尔滨。形成了更加多元的建筑形式。

二、中华巴洛克的评价

中华巴洛克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城市兴盛的见证者仍有其历史意义。一方面中华巴洛克本身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贫弱的历史。另一方面反映了城市的变迁兴盛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一百年前的中国是山河破败,制度腐朽,极其渴望变革的社会,鸦片战争使得国门开放,让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化科技的优越,因此从天朝上国到崇洋媚外的转变,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之后重新与世界接轨之后依旧明显,显然这是妄自菲薄。然而某种程度上,中华巴洛克也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憧憬。

但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式样仅是对外来文化的片面的因袭和模仿。巴洛克风格在中式建筑上的应用是纯粹的装饰性的,并不具有功能性。在建筑史上,中华巴洛克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它借用巴洛克的语言形式加以中国意义的阐释,采用了中国式的庭院布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装饰,西方的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构图和构件。并没有推动当时现代主义风格运动的发展,也仅仅是对其继承和沿袭的新艺术运动的保留和镜像。在国内的建筑影响力上,中华巴洛克样式的建筑也仅仅出现在哈尔滨、北京、武汉等少数地区。在建筑群落相对完整和规模较大的哈尔滨地区,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中华巴洛克”主要集中在最早开埠的道里道外地区,具有典型的阶级性。其他地区的仍保留原有中国村落的样貌;建国后,哈尔滨地区的建筑更是在政治因素下全面受到苏联建筑风格的影响,中国巴洛克的建筑风格走向式微。

三、结语

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产生的人员流动带来全世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人员的流动实质上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流动。并且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间的物理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处于优势地位的文化向出于劣势地位的文化进行传播和同化。优势文明向劣势文明传播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文明差距过大,处于优势地位的文明甚至会取代原有的文明的地位。历史上,地理封闭造就相對独立的孤岛式文明,形成一个野蛮生长的文明圈。当临近的文明圈扩张时,长期的孤岛文明被外部强势文明入侵就会产生无法适从的劣势地位。鸦片战争,日本的黑船叩关,都是如此。文明发展差异最明显的是文明圈的大小,多民族融合的西亚北非地区最早绽放出璀璨的文明。大文明圈犹如一个系统,存在更多的人“试错”,因此文明进化发展的更快。

因此,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受到文化认同的影响。不同文化进行碰撞融合的关键就是能否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如果是民族矛盾,宗教信仰,这样的破化社会稳定的因素,那么文化多元化和融会贯通的地方文化就不可能形成。例如印巴之间的宗教问题造成的矛盾对立,即使属于同一语境下的文化也是充满尖锐矛盾的,多元的文化最终能否形成一种认同感,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巴洛克哈尔滨中华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没规矩”的巴洛克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