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唱法的音乐特征

2018-07-06苗加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唱法原生态

苗加佳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民俗、服饰等文化背景,也都拥有各自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和歌唱风格。其歌曲风格的多样性和演唱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原生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和歌唱发声方法的多样性,什么样的风格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演唱风格,二者永远是统一的。

关键词:原生态;唱法;音乐特征

在原生态歌曲演唱中要根据不同音色,表达的不同情感,同时还强调了字、声、调的连续转换歌唱技巧,因此,要唱好一首歌,必须根据歌曲的内容情节来调整变化自己的音色。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这也是原生态唱法的音乐特征。

一、放、收

“放、收”是指声音的强弱对比,它是与真假声同时并用的唱法。还是以《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为例:在首句上扬之前的旋律从中声区开始,用真声唱“羊肚子手巾”,当旋律成四度上行至re音的“吆”字时,声音渐强全部放出,从re到sol再度上扬四度时,突然换成假声,声音也随之收拢变弱,与平直的真声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同一个人由宽阔的山底爬到高高的山顶一样,由宽到窄,由低到高,由真到假,由强到弱。歌唱中的音色变化,所谓变声即指声音高低强弱的音色变化,敦声即指宽厚敦实的声音,杌声是从内里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腔共鸣,睚声、困声是娇慵懒散且具媚态的声音,还有声、字、调连续转换的三过声

二、泛

“泛”即泛音。它介于假声和虚声之间,有如弦乐中的泛音。拉弦乐器演奏泛音时,手指在把位上只需一碰就松掉,不可按实,歌唱也是如此。假声是高位置的真声而不是虚的声音,在假声中糅进虚声所发出的声音就是泛音。

泛音多用在突然翻上的短促的高音,或者下行旋律的下滑时,表现有气无力、无可奈何的情绪,用好了会有一种非常感人的特殊效果。比如《三十里铺》中“提起个家来”的“家”字,《脚夫调》中“三月里太阳红又红”的“红”字等,都是用了泛音,不能唱得很实。如山西河曲民歌手辛礼生所唱的《三天的路程两天到》,在唱到“不大大的小青马马多喂上二升料,三天的路程两天到”,其中结尾处的“料”字和“到”字都是用了泛音演唱,表现了歌者无力又无奈的心情。

三、滑、甩

滑和甩都是装饰音“后倚音”的特殊处理,是歌曲表现手段之一。滑音多用在下滑,三度下滑较多见。“甩”多为上扬,有直接往上甩的,也有先下滑后上甩的,根據情感的不同需要而做不同处理。一般滑音落音较长,甩音较短,在甩之前都有一个出声平直的延长音。滑与甩可单独用,也可以在同一个乐句中先后连续使用。

演唱中他采用了大量“滑”“甩”的技术处理,更增加了感染力。该曲分上下两句,上句“一把把拉住哥哥你的手,在同一音高re上用真声音唱出“一把把”之后,紧接着用一个短促的上滑音把声音甩出,撕心裂肺如同呼喊一般,随着音乐连续下行,在“拉住呀”“哥哥的手”两处也是连续的下滑;第二句旋律的走势是先下行之后又往上挑,唱到“说不下那日子呀你不要走”的“走”字之后就是先下滑后上甩。这样的处理贯穿全曲四段歌词,歌者随着情绪的需要用真声、假声、上甩、下滑和先下滑后上甩等多种技巧,滑、甩的运用如同生活中的哭诉,表现妇女悲恸欲绝的心境。滑和甩的歌唱处理,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悲哀的情绪,有时还用短促的上甩下滑来表现活泼俏皮欢快的情绪。

四、花舌

“花舌”是民歌演唱常用的技法,演唱时舌尖在口腔放松而自然卷曲,同时用气息冲击声带所发出的声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嘟噜”。

花舌在民歌演唱中多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可长可短,有的整段旋律都用花舌演唱,比如鞠秀芳演唱的《小九连环》、彭丽媛演唱的《包楞调》都是如此;有的则仅在衬词上,用舌尖打一下嘟噜,如“得儿吆依吆”,还有的是一字一嘟噜,比如河北民歌《对花》中“正(得儿)月(得儿)里(得儿)来(得儿)开的什么花(得儿)花”。花舌的长短不同,所表现的情绪也有所不同。长的表现出音乐的华彩,短的则表现出俏皮活泼。

五、顿

在歌唱中常用顿挫来表现歌者的欢乐、悲伤、劳累和辛苦。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中在“顿挫”一节中有这样的描述:“唱曲之妙,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之神理自出,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之;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愤出。”可见顿挫在歌唱中不仅仅是声音的处理,更重要的它是歌者喜、怒、哀、乐的表达方式。

在原生态民歌中常见顿挫的处理,如王向荣演唱的《黄河船夫曲》,顿挫唱出了船工们的劳动状态,也唱出了劳动者的精气神,正所谓“顿挫得款神理自出”。顿挫不仅是情感的表达,同时又是在歌唱中迅速换气使歌者得以休息的手段。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唱法原生态
原生态静宁苹果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