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图案造型的渊源与衍变

2018-07-06周逸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太极

周逸煊

摘要:太极这一概念源于《周易·系辞》,是太极图案造型的最早的理论依据,历史上东亚各国以理学、易学学者为代表,据此假设而推演出了多种太极图案造型,无独有偶,在乌克兰的特里波耶文化、古罗马军队徽章、佛教阿赖耶识图等文献中也有对于太极图案造型的描绘或援引,说明太极图案不仅是一种区域性文化产物,而是一种源于人对于自然观照的朴素的哲学思维和视觉审美共性。

关键词:太极;造型渊源;造型衍变

一、易学中太极造型的渊源与衍变

“太极”概念最早源于《周易·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语,可以看出太极图案之渊源与易学密不可分,但是易学方面历来著述丰富、源流广博,宋明理学以来尤其卷帙浩繁,如果将研究领域侧身于太极图案的象数与义理之中,笔者自知并非能力之所及,所以首先在此就太极图案的造型渊源做一个归纳与整理。

“太极”这一词汇的明确文字记载可追溯至中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庄子》,但此后长时间并未见有太极图案面世。直至宋代,理学兴起,构建了一个自古至宋以来的儒家思想传承谱系,谓之“道统”,作为继承先道的手段之一,易学画图之风便日渐兴盛,其后出现了三种基于周易理论的太极图案。

第一种为宋代林至《易裨传》,有图题“太极者,万化之本也”表示阴阳未判,太极混沌之意,奠定太极图案以圆为基础的造型。其次为宋代理学先驱周敦颐于《太极图说》中所绘太极,相传为宋初华山道士陈抟所授,这种太极图案继承了道家解释与汉唐以来义理学派的传统,仍将圆作基础造型,黑白色各自代表阴阳,取离(火)象与坎(水)象对立的三环圈结构图式。与之近似的是唐代高僧宗密在其著作《原人论》中载“十重图”,也称“阿赖耶识图”,用以说明净染程度、佛学层次的不同,日本学者多认为太极图案源于阿赖耶识图。另有清代毛奇龄所作《太极图说遗议》一书中,就此图在唐代《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中找到了名为“水火匡廓图”的原型,多有存疑,目前学者也多认为有捕风捉影之嫌。第三种则是流传甚广的阴阳鱼太极,也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太极造型。元末明初赵抵谦在《六书本义》中载有一幅“天地自然之图”,以曲线为主的阴阳鱼动态分明,鱼眼呈偏长的泪痕状。此外还有明代来知德太极图、张景岳太极图、清代端木国瑚太极图等绘述。清代通过对明代太极图加以规范修饰,至此奠定了现代为人们所公认的太极图案的基本造型。

二、东亚文化中太极造型的渊源与衍变

随着亚欧等地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300至前2600年的中国湖北屈家岭文化、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的特里波耶文化中,都巧合似的出现了图式已然臻于成熟的太极图案,说明太极图案的造型不仅源于东亚易学文明所独创,也是早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体验的共同结果。太极造型除了存在于早期人类文明所萌生的装饰意识中,随着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也不断衍生出更多的内涵与象征。韩国作为将太极图案使用于国旗的国家之一,太极图案已深入民心。

1959年韩国国立博物馆考古发掘队对于始建于公元625年的感恩寺进行发掘,在感恩寺基石上发现了石刻太极图案,据《三国遗事》记载,这是新罗第30代国王文武王逝世之后,其子为文武王化身为龙所立。日本的太极图案被称为阴阳勾玉巴纹,相传其源于对水中漩涡的抽象模拟,所以使之具有了防火的意味,常饰于屋顶或者屋檐上的瓦当。蒙古国与韩国同样将太极图案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国旗中,但不同的是太极图案在这里并不具有独立性,而是与日、月、火等一起组成蒙古民族的一种古老图案,名为索永布,象征着崛起与发展,并有祝福人吉祥长寿的寓意。

三、太极图案的现代性价值

太极图案由远及近、从无至有,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長河,反映了早期哲学思维和审美意识的萌生。其造型上的对称、节奏以及韵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象征艺术,也源于人着眼于宇宙本体的朴素的视觉本性。并且,它囊括了人们意识中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象征性观察比拟,在秩序和矛盾中笼统而又准确地概括身边的世界,完成了由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的象征性模拟转换,是一种理性形象与感性形象相结合的独特象征符号,同时也与西方几何学等研究领域遥相呼应。

由阴阳二气交感而成的太极图案,其所蕴含的整体与辩证思维对东亚人文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构建作用,奠定了东方文化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是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思维与求真的辨证统一。

总之,通过对于太极图案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东亚各国文化发展的深层规律,探索东亚文化的源泉,在文化比较研究层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太极
太极
游太极洞
精密热控技术在太极一号卫星上的应用
『太极+』,未来可期
陈家沟:孕育『太极梦』的地方
世界,从此『太极』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太极
太极马扎(三)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