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醒世姻缘传》看女性复仇意识的发展

2018-07-06黄利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女性

黄利芳

摘要:“复仇”,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复仇意识的存在,是价值主体对于实现自身价值强烈渴望的一种表现,希望通过复仇的方式来获取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以《醒世姻缘传》为例,通过人物的复仇意识,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诠释人物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女性;复仇意识

一、前言

在中国古代父系男权社会的压抑下,女性的存在大多就是为了衬托男性的价值。《说文解字》对“妇”的解释为“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意思是女性必须服从自己的丈夫,操劳家务。不管一个女性有多大的才能,不管她是如何的努力,她的最终命运都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一旦她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时,等待她的只能是悲剧。但是任何受压迫的主体都不可能永远受着压迫而不进行任何的反抗,她们同样地需要肯定自身价值的东西,来平衡自己的存在价值。而复仇,就是女性用来平衡自身价值的一个武器。女性的复仇,大多数是对男性的报复,从深入一些的层面讲就是对不公平的社会的一种控诉。

二、女性复仇故事的渊源

《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故事最多的著作。《山海经·北山经第三》:“又北二百里日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蔽。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北出焉,东流注与河。”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不慎淹死于海中,死后化成了鸟。而精卫将自己的死全部归为东海,于是从西山衔木石,立志要将东海填干,以报其淹死自己之仇。东海之广深,精卫鸟力量之弱小,但精卫却丝毫没有退缩。在精卫的心中,已完全被复仇意识占据,对大自然的仇恨让精卫忘了自己应该“量力而行”,她只是一味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唐代女性的地位相对来说是较高的,以传奇小说为代表的一类文学作品也开始关注女性,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蒋防的《霍小玉传》不但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在女性复仇作品中也独树一帜。霍小玉本是名门之后,却沦落青楼,她不但有着绝世的美丽容颜,更是一位多情的才女。她对才子李益有爱慕之情,希望李益可以爱自己八年,然后分手,互不牵挂。但是李益背弃了他与小玉之间的八年之约,不但娶了名门之女,还刻意与小玉断绝来往。豪士黄衫客将李益带到小玉的病床前,小玉终于将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恨全部发泄出来,并立下誓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然后含恨而死。果然,李益此后的生活都在怀疑与忧虑中度过。对爱的执着,反面就是对负心汉的疯狂报复。李公佐的《谢小娥传》则是唐传奇中另一类女性复仇的代表作品。谢小娥本是一个弱女子,她的父亲和丈夫都被强盗杀了,于是她以毕生的精力去报这不共戴天之仇。她乔装改扮,当了仇人的佣仆,最后终于达到了手刃仇人的目的。小娥的复仇行动,不但是因为仇恨积压在心中给自己的动力,同样地也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是有一个有价值的主体,并且她完全可以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故事后来被凌濛初改编收进彻刻拍案惊奇》。唐传奇中关于女性复仇的作品还有《崔慎思》、《贾人妻》、《歌者妇》、《上清传》、硎十三娘》、《张景先婢》、《严武盗妾》等等。

在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女性在作品中的受关注程度却越来越大。关于女性复仇的故事也继续发展着。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也有好几篇是以女性复仇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商三官》讲述了年仅十六岁的三官因为父亲冤死而不愿出嫁,并私自离家,为父报仇。《庚娘》的故事情节与《谢小娥传》有些相似,讲一位妇女忍辱负重为夫君报仇,不但用自己的机智保全了自己,更将仇人的罪行昭告于世。《侠女》一篇更是扣人心弦,直到故事最后才交代出侠女的身世,身负杀父之仇的侠女隐姓埋名,只为报仇。即使是面对自己心爱男子也不将自己的身世告之,报仇之后毅然离去,毫不留恋。

三、《醒世姻缘传》中女性复仇意识的表现

署名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则较全面地展示了女性的复仇心理并将这种心理付诸行动。小说一共一百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写了女性通过前生今世的方式对男性进行报复,并通过对男性的报复上升为对整个社会提出控诉。如此长篇、如此全方位地讲述女性的复仇故事,《醒世姻缘传》是空前绝后的。小说的前二十二回叙写前世的晁源纵妾虐妻,与妾珍哥儿一起逼死妻計氏。之前晁源还射杀了一只有着千年道行的狐精后来,这些前世里的人和狐都重新投胎转世。晁源转世为狄希陈,计氏转世为狄希陈的二房童寄姐,仙狐转为狄希陈的正妻薛素姐,珍哥儿则转世为童寄姐的婢女珍珠。从此素姐和童寄姐开始了他们的复仇之路。而在这二人中,尤以薛素姐的复仇行动最为残忍,同时也是最为彻底的。有人把薛素姐之所以在婚后如此张狂地虐待自己的丈夫归结为她婚前父母对自己的说教以及书中提到的那次‘换心”。其实,素姐对狄希陈的仇恨是与生俱来的,她是怀着复仇之心来到世上。当她得知自己被许配给狄希陈时,说道:“那么,他要做了我的夫婿,我白日里不打死他,我夜晚间也必定打死他,出我这一口气”,“再没有别的话说,只是看我报仇便了”。哒是她“换心”之前就已经有了的复仇心理。那次“换心”,只能是说是素姐婚前婚后巨大变化的的一爪‘‘借口”而已,而父母的一大串说教“台词”无疑将埋葬在素姐心中的仇恨全部重新燃烧起来。更值得注意的是,素姐对狄希陈的报复方式既让人感到震惊,同时又有几分可笑,棒打、鞭笞、针刺、监禁、火烧,时不时地就将狄希陈身上的某块肉给咬了下来。小说从第四十五回开始,凡是写到素姐和狄希陈,就几乎没有不是素姐在打骂狄希陈的,而狄希陈似乎只有在养伤期间才能逃避素姐的毒打。因为素姐忘记了自己前生的事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痛恨自己的丈夫,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这却连我也自己不省的。其实俺公公、婆婆极不琐碎,且极疼我,就是他也极不敢冲犯着我,饶我这般难为了他,他也绝没有丝毫怨我之意。我也极知道公婆是该孝顺的,丈夫是该爱敬的,但我不知怎样,一见了他,不由自己就像不是我一般,一似他们就和我有世仇一般,……我想必定前世里与他家有甚冤仇,所以神差鬼使,也由不得我自己。”并且素姐每次对狄希陈的毒打都没有丝毫的不忍,“我不知他身上疼不疼,我只知道使的我胳膊生疼,折了般是的,抬也抬不起来”。素姐在打狄希陈的时候已经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了。在素姐的心里,已完全被复仇所占据,而她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去思考后果。直到她逼死婆婆、气死生父,也没有降低素姐的复仇程度。“悍妇”从此成了素姐的代名词。素姐的种种乖戾的复仇方式,作者是费了很多的笔墨来写,也多亏了作者的用心,才让读者看到一位如此千变万化的“虐夫”的妻子形象。

而书中的另一个复仇女性童寄姐,相对于薛素姐来说,其实“逊色”的多。她与狄希陈本来就是表兄妹,婚前二人的关系也相处的不错。而寄姐的转变,导火线就是有珍哥儿转世的珍珠的出现。这也是因为在前世里,计氏在珍哥儿嫁给晁源之前,也曾过过几年幸福的日子,而珍哥儿的出现把计氏原本的平静生活全部打乱。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不管是计氏还是童寄姐,骨子里都是受着传统的封建思想教育出来的女人,这与狐仙投胎转世的素姐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童寄姐把自己心中的仇恨大部分地归结到了珍珠身上,正如她自己说的“自己也不知所为,只是一见了他,恰象与他有素仇一般,恨不能吞他下肚子里去”。而寄姐对狄希陈本没有什么仇恨,即使是前世里的仇恨也没有过多的占据寄姐的心。但当珍珠出现时,尤其是看到狄希陈对珍珠好时,寄姐的怒火就如火山爆发。从此,寄姐对狄希陈和珍珠这前世冤家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疯狂报复。终于在第八十回“童寄姐报冤前世,小珍珠偿命今生”。珍珠死后,童寄姐与狄希陈的关系总的来说还是有几分和睦的。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真正能代表女性对男性和对男性社会统治下的不公正社会报复的人只有薛素姐。“薛素姐与狄希陈之间‘阳消阴长“阴阳大颠倒的关系,客观上表达了女性对男性主体生命的强烈仇恨心理,薛素姐把几千年来男性社会对女子施行过的种种酷刑,都还击在狄希陈身上,她代表女性尽情发泄了对男性的积怨宿仇。”相信在那个夫权大于天的社会里,女性在看到《醒世姻缘传》里薛素姐对狄希陈的虐待行为,会有几分“快意”。

四、《醒世姻缘传》中复仇意识的文学意义

第一,通过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复仇意识,表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对道德礼法的反抗。

薛素姐怀着仇恨投胎转世,她不但对杀害自己的丈夫进行惨烈的报复,还对所有反对自己的人进行反抗,寻求不计后果的绝对自由。小说中写到薛素姐不顾父母的阻拦出去逛庙会的情节,事后她只有得意和自豪:“那么不许我去,我怎么也自己去了!”。这些都说明,在明清时期人們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

第二,女性的复仇意识也会通过肉体的摧残或生命的搏杀表现出来,这便成为构成侠义公案小说的主导因素。

在清末,受到《水浒传》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在政治腐败,生灵涂炭的社会背景下,这类小说的出现无疑给广大市民的精神添加了点“兴奋剂”。而贯穿侠义公案小说的情节中,必然少不了复仇的故事,甚至有一些作品纯粹就是以复仇作为故事的主流或是导火线,如《儿女英雄传》。其他的一些作品,如《三侠五义》中就时不时地涉及到个人的恩怨复仇。

第三,复仇意识给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审美理念。

复仇意识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艺术思维的活跃。在有限的实录描述不足以充分表达主题之时,复仇意识就可以对此进行强有力的的补充。而复仇悬念更容易引起接受者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惩恶向善的理想期待。

因此,复仇意识用新的审美形式走进小说中,对小说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醒世姻缘传女性
浅谈《醒世姻缘传》名词性四字格词语的语法功能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