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8-07-06蔡倩倩
蔡倩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发展,高中音乐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 审美能力 培养 鉴赏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已经够成为了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所以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从当今高中音乐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反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枯燥、无聊,无法体现出音乐艺术的魅力,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很多学生将音乐课当做“放松课”、“娱乐课”,影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从本质上说,音乐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会唱几首歌、掌握多少音乐技巧,而是以音乐艺术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价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丰富教学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从高中音乐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鉴赏内容还是学习内容,都包含着国内外著名的乐曲,这些作品包含了人类音乐艺术的结晶。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学生更喜爱流行歌曲,对世界名曲或民族歌曲不感兴趣,学生在课堂中也缺乏积极性,疲于应付,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低。
1.1 注重音乐创作过程
究根结底,学生之所以对音乐不感兴趣,主要是对音乐作品不熟悉,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作品的音乐气息,如果了解音乐创作过程即可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产生内心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事前搜集有关本节课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相当与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在学生正式开始学习前,可以先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在充分了解音乐创作背景后,会加强对音乐知识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进行导人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往往都是对自己熟悉的音乐作品更感兴趣,对于教材内容较为陌生。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熟知的作品引人到教学当中,从而为后续教材内容教学奠定技术。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教学中,由于该内容中带有琵琶合奏,因此可以将《十面埋伏》进行导入,这里面包含了一段非常经典的琵琶演奏,对琵琶演奏技巧、展现形式粗略的讲解后,加强学生对琵琶弹奏的兴趣,引出《草原放牧》,这样学生的内心会有一个过渡,以另一种眼光看待《草原放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音乐课程多元化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通过不断的尝试来突破音乐教学瓶颈。
2、挖掘作品的含义,感受主题与情感
2.1 音乐引导,做好准备工作
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创作背景,特别是一些世界名作,其蕴含着非常浓厚的情感。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通过音乐引导来学生加强对作品的积极性。针对一些较为新颖的曲目,事先准备一些欢快、激昂的音乐作品。在一次欣赏课中,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欢乐颂》,由于《欢乐烦》也是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学生看到音乐标题时非常感兴趣,通过和热播电视剧进行音乐引导,学生也想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欢乐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有了电视剧内容的依托,所以会更容易的融入自身情感。
2.2挖掘音乐深层含义,拓展学生艺术思维
挖掘音乐深层含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我如何不想他》教学当中,从作品名称上来看,这首歌似乎是一首现代流行歌曲,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部作品的认知深度、培养审美能力,笔者用5-10分钟的时间讲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提出了“‘五四运动时期,当时青少年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抗争。”学生在倾听完之后,不是用流行音乐的眼光看待这幅作品,而是结合当时生活情况和社会环境欣赏这部作品,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中,即可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强核心素养。
2.3从历史角度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
教材中的作品由于创作时间较早,特别是一些西方的音乐作品,不仅创作时代存在着滞后性,并且创作环境与现实也相差甚远。如在《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中,该作品具有非常激昂的旋律,但想要让学生了解作品实质内容,仅凭听是无法做到的。笔者先是介绍了作品创作背景,特别是作品中歌烦的人物。这位人物在战场中屡立奇功,受到了皇室贵族的尊敬,作曲家以这位英雄作为创作原型,旨在不让人们不要忘记这名英雄,并且也要认识到战争的冷酷。通过从历史角度阐述这部作品,学生可以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到无畏、残酷、侵略、暴虐的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3.1 教学创新
传统逐字逐句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音乐教学需求,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课堂有效性,就必须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这样即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对于艺术教学来说,笔者还是推荐采用情景教学法,这是由于情景教学法可以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从音乐所承载的内容中表现出来。如《黄河谣》教学当中,笔者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感受日寇侵华时,百姓受到欺辱、流离失所的场景,之后单独播放一段《黄河谣》,先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永垂不朽的情感,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采用“抗日战争”视频和《黄河谣》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这样的方法代人感非常强,学生在欣赏时也主动的跟着学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2 学生创新
当然,创新还表现在学生创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如果缺少了学生自我探究以及创新过程,就不会产生亮点,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身临其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过多,就显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在艺术美创新当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现代化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创编,笔者在《黄河谣》教学中,待到教学内容完毕后,学生对歌曲也有了很多了解,这时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即兴创编歌词,因为《黄河谣》类似的歌曲节奏比较鲜明,时刻开展即兴演唱,老师可以先带个头开展即兴创编和演唱,之后引导学生开展即兴创编歌词,让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很多学生在创编中不仅仅局限在抗战,也有很多学生呈现出了歌颂祖国、感恩教师、赞美家乡等内容,这些歌词不仅通俗易懂,也能够呈现出学生的审美观,与《黄河谣》的音律非常契合,学生在表演自己的作品当中,个个都十分的幽默生动,学生与教师也都感受颇深。可见,在学生展开自主创新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
4、加强歌曲表现力,呈现出艺术美
艺术是不断发展,不发展的艺术早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探究性、啟发性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学生聆听音乐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适当的参加表演,教师精彩表演可以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价值。例如在《东亚音乐》一课中,当讲述到日本民歌环节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延长《北国之春》,让学生感受到该首歌曲的深情、优美、亲切,并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调试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日本很多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近,例如以12356五个音作为民歌。再如《音乐能高速我们什么》教学中,如果教师钢琴功底较少,可以演奏或播放《少女的祈祷》,让学生感受到这首钢琴曲的美感。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依然要以学生为主,不可过多表现占用学生时间,但是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环,其不仅能够看出一个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本质上来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作品的艺术美、价值美,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感受,才能够实现最终目标。
结束语:高中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内在情感、树立正确“三观”。这就需要融入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加强对音乐链接的深度,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兵.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7(96):166.
[2]郭翼美.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析[J].科技资讯,2016,14(35):187-188.
[3]谢翠玲.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0):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