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2018-07-06马茜
马茜
【摘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促进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 发展策略
引言:2017年长沙县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独大占比65%,农业和服务业分别占5.8%、29.2%,第三产业不及三分之一;与全国百强省排名第六位的宜兴县相比,总量不及一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行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长沙县全域旅游,有利于更好地服务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长沙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有”、“缺”、“补”
(一)我县发展全域旅游独具“三有”
一是有基础。我县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地州市前列;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全面完成;全县主题文化游、乡村休闲游、农耕体验游、现代工业游等旅游业态基本形成,丰富了旅游内涵,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潜力。工业旅游方兴未艾,2016年6月,长沙经开区设立工业旅游促进中心,组织、引导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上汽大众、远大、中粮可口可乐等18家企业组成“湖南工业旅游联盟”,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当年10月推出7条旅游线路,累计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新华网、腾讯网等多家进行报道,树立了“湖南工业游”品牌;休闲观光旅游异军突起,家庭农场、现代农庄蓬勃发展,品牌名茶金井茶被评为“湖南老字号”,湘丰、高桥、春华茶叶各显特色,蔬菜、水果产业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重要吸引物;特色小镇越来越火,至2106年底,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接待游客78万余人次,慧润露营基地接待游客36万余人次,杨开慧纪念馆、金井三珍虎园、新江马术俱乐部986.6余万人次,乡村休闲景点游客猛增。
三是有优势。一方面,区位优势独特,位于长株潭半小时都市经济圈核心地带,市区从东南北三面辐射长沙县,市区650万人口以及未来1000万人口成为长沙县休闲旅游最大客源群体;县域坐拥黄花国际机场,紧邻京广深、沪昆、渝长厦三条高铁交汇的长沙高铁南站,磁悬浮轻轨将机场、长沙高铁南站与长沙县无缝对接;地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黄兴大道等穿境而过,为游客来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另一方面,资源优势明显,县域内有世界500强企业29家,具备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有近代教育家杨昌济、徐特立以及北大创始人张百熙,有黄兴、田汉、杨开慧、徐特立、李维汉、许光达、柳直荀、缪伯英;有影珠山、春华山抗战文化资源,陶公庙道家文化资源,浏阳河文化资源;有影珠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山冲、北山省级森林公园,国字号生态项目“中国.长沙青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松雅湖、麻林温泉、上型水库等山水资源,凸显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开发价值。
(二)我县发展全域旅游仍存“三缺”。
一缺“有景不成点”。我县虽然探索出慧润旅游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的共享经济模式、浔龙河特色小镇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休闲模式、白沙水果园、春华荷花节等休闲农业旅游模式等,但始终没有主打品牌、没有龙头项目,有景点但没有亮点,呈现散、小、乱、低端的状态。二缺“有点不成线”。近年来,各镇村越来越重视发展旅游业,大力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初步打造出影珠山、春华山抗战文化园,金井石壁湖公园,黄兴鹿芝岭、江背双洲村等美丽乡村,慧润乡村旅游连锁露营基地、长沙青山国际金井华南虎野化训练繁育基地、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等新兴景区景点,新景点与原有的红色旅游景点交相辉映,显示出旅游业的蓬勃生机。但各景点因行政区划原因,各自开发、割裂情况严重,导致资金浪费大、开发无序化、景点品质低。
三缺“有线不留人”。全县旅游点日接待能力2.7万人次,按长沙市人口400万的10%折算,只能满足不到7%的市场需求。更为关键的是,我县没有突出的旅游龙头项目、没有叫得响的核心吸引物,外地游客直接选择来我县的几率极低,旅游目的地效应几乎为零。因此,我县发展旅游业可谓是任重道远。
(三)我县发展全域旅游急需“五补”。
一是补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当前,全县旅游发展基本由镇村、企业、旅游部门自发推进,没有统一到县级层面,也没有从形象、业态、目标上进行高层次定位。
二是补统一品牌策划。全县旅游业发展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有统一策划好整体形象品牌和特色形象品牌,也没有统一的、响亮的品牌口号。
三是补是全域旅游规划制定。全县各镇村各自为政、争先恐后地做规划、出台优惠办法来发展乡村旅游,统筹开发不足、景点同质化情况日渐增多。
四是补全域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亟待提升品质、提升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有待打造与临空区、高铁区、会展区相互配套的、联动的全国知名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
五是补产业整体空间布局优化。一方面,“旅游+”产业融合不够,尤其是“工业旅游+”发展格局还未形成,导致游客无法深度体验、不能积极消费,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
二、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设想
(一)提炼“整体形象品牌”。建议围绕“三湘首善”的人文底蕴、弘扬“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全面体现“现代湖湘文化融合之都、山水田园休闲胜地、中部临空会展名城”的整体形象。
(二)塑造“全域旅游地标”。重点塑造“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地标”,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开发田汉戏剧艺术文化資源,弘扬国歌文化,通过宣传“国歌之父”田汉,形成“唱起国歌、想起田汉、走进长沙县、观赏田汉大剧”的旅游格局。全力塑造“青山国际绿色生态地标”,依托大青山浓密的植被资源、狩猎场、华南虎繁殖基地,塑造以原始森林、原始生物圈为依托的复合型绿色生态地标。
(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倾力打造“工业旅游品牌”,依托长沙经开区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智能制造优势,通过了解工业产品及其制作过程,挖掘产品特色、文化历史发展的内涵和吸引力,打造“全国第一个园区工业旅游品牌”。大力打造“全县域有机生态农业品牌”,主动适用建设“健康中国”对食品健康、安全、生态、品质的需求,抓住国家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新机遇,打造“全国第一个不使用化肥及有毒农药的有机农产品县域”,叫响“中国第一个全域生态有机县”特色旅游品牌。
(四)确立目标业态定位。建议全域旅游的业态定位始终注重与长株潭内的浏宁望和株洲、湘潭实施错位、差异化发展,注重从“吃穿住、游购娱、体养创”九元素来谋划。
依托长沙经开区规划打造“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的有利时机,运用VR技术建设VR体验馆;在全国首创“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工业旅游展示展览中心”;借鉴青岛啤酒、海尔、红领集团依托企业文化、开发拓展工业旅游的创意,实施“工业旅游+”工程,策划亲子题材的一日游、夏令营等主题工业游;策划“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空港、磁悬浮、会展休闲”以及针对大众受用的-“工业旅游+生态休闲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组建工业旅游协会,组织全国性的工业旅游高峰论坛、科技教育为主的主题活动或竞赛,打造“智能制造、制造强县”特色品牌。
注重打造“长沙县特色”。建议将湖湘文化融入到浏阳河两岸,打造文化融合区,依托浏阳河畔的黄兴故居,将湘籍名人集中展示在浏阳河两岸,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借鉴杭州宋城经验,在浏阳河两岸建设体育广场、国际自行车道,助力国际化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人民日报-20160309.
[2]吴金明.产品价值构成工业化演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南华大学学报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