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

2018-07-06万安军

财会学习 2018年17期
关键词:资本化高校

万安军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基础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成倍增长,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及相关制度的落实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房屋构筑物等方面的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非资本化存在较多的争议,导致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实现资本化的条件、规范标准等内容的规定较为笼统、模糊。同时,在会计实务中难以有效把控,也给资产核算工作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引起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制度形同虚设。而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至处置清理前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以及为维持固定资产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维护修理费用都属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范畴。而后续支出资本化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方面的支出达到一定条件和标准,即除了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外,还增加了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了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加记计入该固定资产成本的支出(如果有残料收入则减之),从而确认为固定资产价值的过程。就目前来看,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工作的实现仍然遭遇较大的阻碍,需要通过相关的手段来提升工作力度,使之有效化、合法化,从而助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工作的有效实现。

一、高校固定资产资本化工作实现过程中的困境

(一)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客观性的原则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条件的明确仅从两方面来进行,即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进行的改建、扩建或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对于何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年限”没有进行明确定义。同时对于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和衡量使用效能的增加也没有明确的参考。对于延长使用年限如何测算,以何种标准来判断也并不确切。与企业借助质检人员的质量检测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借助财务人员对产品成本与利润的计算来确定盈亏相比,高校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否资本化、增加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年限没有明确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是由财务人员单方面根据自身的职业经验来进行判断的,而由于财务人员在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等方面的不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诸如概念模糊、标准不清、操作不标准等问题频频存在,导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该资本化的没有资本化,或者资本化的程度不达标,导致难以真实反映资产的经济使用价值,违背了客观性的原则。

(二)阻碍资产价值的有效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实物方面资产的管理,更要重视资产价值方面的管理。高校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维修、改造费用,在实务中通常被作为支出处理,即设备类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为零。相对于设备维修改造而言,房屋构筑物不动产的修缮改造动则万字起数,如果应当资本化的支出没有资本化,就成为变相的资产损失。同时,一些改造、修缮项目与日常维护项目混到一起很难区分。有些财务人员嫌麻烦(需办理相关手续让资产部门确认),就将其全部计入维护费用支出之中,此类行为的随意性较大。长此以往,数字积累越来越大,资产价值的虚实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偏大,在考核资产投入使用率、价值转移率等相关指标时数据就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另外,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的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在资产的折旧上也增添了不確定性和难度,影响到资产核算和教育成本的归集,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三)不符合依法治校的精神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如果用来约束的规和矩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导致该方的方不了,该圆的圆不了。资产管理和资产核算制度是依法治校制度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修缮、改良通常都是由使用单位进行申请并由基建部门组织实施的,这种差异化的部门管理导致使用单位只能够获得使用方面的信息,而基建部门只能够掌握建筑改建信息。而对于判断资产的使用效能或服务潜力、测算资产的使用年限这些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专业知识的问题,仅凭财务人员单方确认资产的价值是不现实并且不合理的,同时也违背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另外,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不严,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如果达到一定条件,该资本化的没有资本化;或有的多资本化了,有的少资本化了;或者对于固定资产资本化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于这些弊端,高校相关制度又没有惩罚性的规定来制衡,导致存在真空地带。同时,一些涉及到多个部门进行协调的事宜通常会出现部分职能部门之间不协调,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固定资产资本化进程的开展。

而新版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中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后续支出资本化等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定,仍然延续了之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说法,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资本化工作的合法化开展受阻。

二、优化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建议

(一)完善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方面的制度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关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借助《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有关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后续支出资本化的规定,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和标准,对“增加使用效能”“延长使用年限”进行严格界定,让高校会计制度保持应有的引领性和前瞻性。其次,适当借鉴企业的相关管理措施,从其成功的资本化管理中汲取有益举措,例如即发生诸如以下四种情况之一时要及时采用资本化的方式:①修缮费用、维护费用在资产原值50%以上的;②改变了资产的使用功能或部分改变了资产的使用功能;③改变了资产的建造结构;④能使资产的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的。

(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相关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本部门职能职责的基础上,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中的角色和作用,实现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定期沟通。同时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管理作为内控内容之一写入学校相关制度之中。其次,利用校内网络办公平台,由财务部门发起,对于修缮维护费用是否在原值50%以上由财务部门及人员进行认定,是否增加了或改变了使用功能则由使用单位认定,是否改变了建造结构由基建部门认定以及是否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由资产管理部门、基建、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等共同评判认定,或请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定。而在各部门意见分歧较大时,可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来集中讨论和决定。第三,明确固定资产资本化的程序和方法,一旦资产后续支出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在常规工作中,财务部门可联手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及资产核算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高校也可以成立考核小组对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财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具备一些工程项目建设的知识。高校要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当有修缮、改造等工程项目时,可根据招投标书、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等相关文书,看是否改变了原固定资产的建筑结构或使用功能,对于一些较为简单固定资产后续(工程项目)支出是否资本化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节约相关的资源,简化资本化的流程,进而提升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平。

三、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实现是促进高校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效果的关键。针对当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来通过制度和行为加以规范,切实保障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郝洁.浅析如何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财务制度转化为具体操作[J].中国总会计师,2012(12):123-124.

[2]张翠青.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对高校资产的影响[J].商業会计,2014(14):95-96.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资本化高校
认识自我“资本化”思维方式的批判
50强上市房企资本化利息情况研究
对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易错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