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018-07-06田玉来

财会学习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业务水平会计科目

田玉来

摘要: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式发展,使得现阶段企、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规范财务人员的业务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事业单位应在贯彻新制度的基础上,对各项目责任进行详细划分,从而为单位项目、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夯实基础。

关键词:会计科目;项目责任;业务水平

针对财务规范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结合部门财政的实际项目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设置会计科目,发挥服务职能。

一、基于新会计体制背景下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所区别,并不以盈利为主要工作目的,多属于国家行政单位,主要职责为履行政府部门在社会、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建设职能,是服务性的单位。事业部门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服务项目的资金进行统筹、管理、记录、核实等工作。由于财政收入、支出与国家财政管理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在保证高效性的基础上,确保收支平衡。然而,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的管理模式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新旧制度之间的过渡衔接问题

新会计管理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现阶段适应原有会计管理规定的财务人员,需要对新制度重新进行学习、适应。与此同时,新颁布的会计管理制度相较于过去的管理规范来说,对财务问题进行了细化。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原有的财务项目余额结转缺乏规范性,没有对账目进行底稿记录;对项目经费没有进行制度大类划分,如按照科研与非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支出内容进行项目归类。在实际账目管理记录过程中容易出现账目混淆的情况,也不利于后期的对账、清账;报表数据收集、归类、处理过程中,出现漏报、错报的现象,导致财政统计出现偏差等。针对以上几种问题,相关财政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在保证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能。

(二)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

在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中,人員的变动小,流动性不强,职工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实际业务处理水平有所差距。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对新制度的接受度不高,习惯以原有的财务处理经验解决问题,因此存在观念较为陈旧的问题。与此同时,新入职的员工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际的业务处理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缺乏竞争性,事业财政管理阶层与职员积极性不强,组织的新制度培训工作效率不高。

(三)财政部门的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财政部门是保证事业单位项目经费,为社会服务提供经济支持的部门。因此,在发挥财政部门职能的过程中,要对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管理。然而,部分财政单位的管理监督机制仍旧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实行的管理规章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不仅造成了财务项目支出不明确、实际使用缺乏计划性与可行性的不良后果,还会模糊了年度预算的功能,使得财政出现项目统筹不全面,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的情况。这种对财政资源的浪费,导致了事业单位一些项目预算超支,而部分环节经费紧张,无法实现服务社会的根本目标。同时,还存在收支管理、记录流程监管不严,项目建设单位随意扩大财政支出范围,项目资金难以真正的专款专用等问题。监督管理机制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巧立项目套取资金、挪用款项、资金挤占等状况出现的可能性。

(四)单位内部财政业务流程不规范

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收入来源包括财政与自有两部分,因此,财政管理规定的改革,也使得单位资金的实际核算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财务管理的会计、报账、核算等项目的分工不明确,权责模糊。部分银行会将印鉴交由出纳保管,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财政管理的安全隐患,还使得单位的项目责任难以划分。部分单位的款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账,使得一些借款时间过长,超过催缴的有效期限,出现坏账,造成财政损失。

二、保证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财政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新的会计管理制度,树立严谨、正确的财政理念,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划分,确保核算、报账等环节的规范工作,为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按照新会计管理体制设置不同科目

财政管理人员应该在充分学习新会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按照规定内容进行业务处理,设置相关科目。与此同时,管理阶层也应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拆分科目的明细,提升财政处理的效率。新会计制度区别于以往的财务管理规定,将单一的列支转变为根据业务性质划分的分类列支,具体项目包括科研、管理、后勤、支撑、离退休等七项内容。以支撑支出的项目为例,在进行年度收支处理时,应将支撑支出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入到科研支出中来,然后开展年度的结转处理工作。在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设置时,不能全部打乱,应该按照单位内部的编号设定标记,便于后续会计凭证、账目查阅、账簿登记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财务管理人员填写会计凭证、账目时,应同时填写科目的编号与项目的名称,避免只填序号不填名称的情况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旧规章进行衔接时,应保留科目的底稿,方便后续查阅工作。

(二)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财务法规的具体管理细节被不断填充、更新,为此,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学习相关的财政新规,填充自己的专业储备知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不断的提升自己,将专业职称等级与工资福利挂钩。在单位内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鼓励员工在研讨会上进行工作总结,为新规定的推行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财政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提升财政业务管理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学习网络信息等方面的技术,将电子数据处理技术运用到实践的财政项目统计中来,保证数据收集、处理的全面性、便捷性,简化业务办理流程。采用以老带新模式,一帮一互助合作,将老职工的实践经验和新职工的理论知识更新联合起来,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财政处理业务水平。

猜你喜欢

业务水平会计科目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XBRL下的会计科目探讨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提高基层广播电视编辑业务水平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