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最早的大剧院 —— 安庆皖钟大舞台

2018-07-06韩笑龙

黄梅戏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庆黄梅戏剧团

○ 韩笑龙

历史上的安庆市,曾是安徽省长达一百七十年的省会所在地。

现坐落在安庆市吴越街西侧18号的一排十开间的商业门面房,是原安徽省省会最早建成的大剧院——皖钟大舞台(后叫民众剧院)旧址。

皖钟大舞台始建于1933年,当年由曹老二(别称)、叶老七(别称)、董治中、刘大头(别称)、孙奎、周德和等六十人合资兴建而成,集资者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头面的人物和爱好戏曲的票友们。剧院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剧院为砖木结构,构造精良。分楼上、楼下800个座位,长条木凳。剧院大门朝东,一侧有两个安全门供观众出口,2米以上的外墙安装一排排木制玻璃窗,利用自然光为白天的演出照明,整个建筑为民国风格,这就是历史上安徽省老省会安庆市唯一的一所大戏院。

皖钟大舞台自建成后,经历过不同时期的演变。初建时很多黄梅调艺人们纷纷搭班,盼望进城到剧场演出。可当时的安庆国民政府禁演黄梅调,黄梅调被官府视作“花鼓淫戏”,违者取缔、挨板、坐牢,更不允许黄梅调在正规剧院演出。那时的皖钟大舞台全演京剧,由安庆本地京剧名角演员十多人为基本班底,长期聘请京、津、沪、宁及汉口、重庆等地京剧名伶来此合作演出。这样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京剧在安庆皖钟大舞台演出得十分红火,人们称为 “大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丁永泉、郑绍周、潘泽海、王剑峰等组成的班社从上海演出回安庆,他们以“皖剧团”为名,在此演出过一段时间的黄梅调。不久又被当时怀宁县政府禁演而停。1938年春夏,由京剧演员王少舫同他的义父王名山带着京剧班子到安庆巡演,在这里同丁永泉的黄梅戏班子会合,同台演出京剧和黄梅戏,“皖钟大舞台”打开了“京黄”合演的先声。

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日本侵略者占领安庆后,城区十室九空,安庆百姓纷纷离家,四处逃难,皖钟大舞台曾一度停业,从1940年起改为皖江电影院,放无声电影。1947年又易名大众剧院,剧场演出的黄梅戏,常受地痞流氓、国民政府官兵骚扰、破坏,艺人苦不堪言。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了,安庆市人民政府决定整修往日遭日寇和国民党伤兵毁坏的原皖钟大舞台观众席及场内设施,并由民众黄梅戏丁老六班社人出资进行维修,重新开业。1949幸喜皖北军区安庆军分区文工队在此剧院首演现代黄梅戏《王贵与李香香》、《血泪仇》等,作曲王兆乾。1950年以丁永泉为首的黄梅戏团队正式进入剧场,从此改名民众剧院,剧团改为民众黄梅戏剧团,实行场团合一。随即成立院团管委会,王少舫任主委,前台老板为戴宝龙,黄梅戏就此有了安身之地。

从1950年到1956年间,民众剧场演出十分火爆,每晚演出前戏票销售一空,当晚售票窗口就挂上了大黑板,写着“客满”二字,零星观众只得买站票,但残疾人可优先站到舞台前沿看戏,或者就地坐下听戏,这是多么人性化的温馨剧院啊!民众剧院逢年过节上演剧目不一样,过大年必演《闹花灯》、《五女拜寿》、《山伯访友》、《小辞店》等戏。但从正月初一演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天分日场、夜场。在端午节要上演《白蛇传》、《渔网会母》、《游春》、《何氏劝姑》等戏,在中秋节要上演《天仙配》、《天河配》、《蓝桥汲水》等戏,逢年过节上演的剧目,剧情很适合百姓的口味。特别是民众剧院的丁永泉家班、王少舫家班、潘泽海家班、张传宏家班,都实力雄厚,他们各家都把拿手的剧目拿来上演,像潘璟琍、陈月环、丁紫臣、罗爱文、罗爱祥、吴来保、祖祥云、潘忠仁、戴金和、丁俊美等当年的青年演员都在这个舞台上施展艺术才华,还有司鼓饶广胜、王文龙,主胡王文治、单雅君也为黄梅戏的音乐创新大显身手。一时间黄梅戏的精彩演出,轰动了安庆城。

1952年为迎接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安庆抽调了胜利黄梅戏剧团的严凤英和民众黄梅戏剧团的王少舫、潘璟琍等在民众剧院舞台上日夜紧锣密鼓地排练《路遇》、《蓝桥会》、《柳树井》、《新事新办》、《打猪草》等戏,这是黄梅戏安庆名伶首次强强联手,演出质量极高。在同年赴上海参加演出时,一炮打响,使黄梅戏轰动了上海滩。

在以后的岁月中,民众剧院已成为黄梅戏剧种在安庆演出的圣地。自1956年安庆胜利、民众黄梅戏剧团改成为国营事业单位后,两团合并统称为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剧场和剧团分开管理。据统计,民众剧院作为重要的演出场所,直到1966年已上演了百部黄梅戏剧目(包括传统剧目、移植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民众剧院”当年又成为安庆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之地,变成外来观众看黄梅戏的必到之地。

可惜!十分可惜!1968年“文革”期间,“民众剧院”被撤销,改建成市百货站的一排门市部。从此,历经了47年岁月的安徽最早的皖钟大舞台(民众剧院)永远消失了。而且它的消失,甚至也让人们淡忘了在“文革”前十七年中黄梅戏的辉煌历史。

“民众剧院”从1968年撤销至今已有50年了,那么吴越街18号原“民众剧院”的旧址,现在究竟怎么样?笔者近期经过调查,发现情况是这样:原“民众剧院”大门仍保存完好(现为傣妹火锅店大门),整个剧场外墙被现代装璜所覆盖,场内观众席、舞台及附属建筑已被拆掉并改为商业门面内室;原剧场内高度空间12米被横隔成三层,设舞厅、旅馆和仓库,一层沿街开了十个门面房,用于销售百货、五金、服装、鞋帽、烟酒等店,剧院的内部结构改变了,但剧场的建筑原框架仍保留着民国的风格。

我们认为安庆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皖钟大舞台”(后为“民众剧院”)旧址,是象征黄梅戏在此成长的标志性建筑,是我们今天研究黄梅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的佐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个大舞台上,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第一代黄梅戏艺术种子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随之将艺术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剧团,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安庆是有戏的城市”,我们惋惜黄梅戏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演出场地。为保护剧种非遗旧址,如果今天能够修复,还历史昔日面貌,继续上演黄梅戏非遗剧目,传承黄梅戏传统表演艺术,那真是活体黄梅戏(调)的再现,其功德无量!

猜你喜欢

安庆黄梅戏剧团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鱼殇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