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清末民初黄梅戏艺术大师 —— 洪海波

2018-07-06郑立松

黄梅戏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陈氏海波黄梅戏

○ 郑立松

郑立松先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各项事业都跨越式地发展。黄梅戏也不甘落后,跃进为国粹,跑遍了五洲四海。安庆是戏曲圣地,黄梅戏继承和发展了戏乡的各种戏曲遗产。对每个有贡献的前贤,应当尊重;对艺术成就应当铭记、加以推广;这是写本文的初心。

一、洪海波的简历

1、安徽《戏剧界》1989年第一期发表的《一代名优洪海波》,文中说洪海波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地点在潜山梅城镇附近一个贫苦人家,终年七十五岁。洪海波非在《黄梅戏源流》中说洪海波活到80岁,家在怀宁与潜山交界处三桥与小市港附近,又说洪海波读过几年私塾,拎过考篮,落榜后转而学艺。

2、洪海波小名金水,养父家境宽裕,想培养他成才。八岁进入私塾学堂,由于天资聪颖很快精通《三字经》,熟背《千家诗》。几年私塾下来,很快成了洪家可爱的宠儿。在私塾学演唱堂里,成了孩子王,常常放学后不回家,把课桌拼成戏台,演戏取乐。若被发现,就遭到老师和家长狠打一次。十二岁时(金美林说十四岁时)为了学戏外逃不归,跑到怀宁三桥镇“大四喜”弹腔班跑龙套,又到过“新阳春”京剧班学京戏,演过《从楼杀惜》里丑角张文远。“屡教不改”,养父认为是捡来的孩子,就随他去了。

有一年洪家修谱,他是“野种”,唱戏的是下九流,不准上谱,他随即把洪家起的小名“金水”改成“海波”,从此不再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而是海阔天空任鸟飞!

二、细说洪海波的艺术成就

(1)独立组班

洪海波能徽能京,十八岁在家乡组织“洪金水班”唱黄梅戏,唱遍潜山、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和安庆周边地区的舒城庐江和江南等地,扩大黄梅戏影响。

(2)业界称他为“戏篓子”

成名之后业界称他是“戏篓子”,经他演出的剧本他都慎重地推敲和修改,并乐于给同行传抄。他身材魁伟,穿上长衫,俨然书生风度,他声音洪亮,唱念吐字清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与黄梅戏第一个女演员胡普伢在怀宁石牌镇同台演出,引起了很大轰动。人们都要看“阴阳班”的戏,从此结束了“和尚班”,这对黄梅戏来说是一大突破,扫去了黄梅戏发展一大“拌脚石”。湖北武穴闻讯后派人请这个班子到武穴演出《告经承》。因为这个戏主角张朝宗是武穴人,一生好打抱不平,为民除害。剧团应邀到达武穴。群众跑上台放鞭炮,祝贺及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胡、洪两人在“劝夫”那场中,表演十分出色,为了继承与发展黄梅戏优秀传统,把陈氏与丈夫张朝宗精彩对唱摘抄于下,因为这个戏七八十年都没演唱了,实在可惜!现代编剧、作曲家也未见过演出,十分可惜!笔者认为是精华传统,所以把这段对唱写出来,供现代黄梅戏研究者参考。

陈氏 (唱)(叫板)二爷父呀!

尊声二爷听根苗,劝夫忍来劝夫饶。

劝夫忍过这一朝,饶字没有忍字好。

忍字要比饶字高,饶字旁边有食字保。

忍字头上一把刀,天若忍来风雨好。

地若忍来长禾苗,君惹忍来臣来保。

臣若忍来保皇朝,父若忍来子行孝。

子若忍来父不焦,兄弟忍来家财好。

妯娌忍来不分锅烧,亲戚忍来常来往。

朋友忍来广结广交,我夫没把经承告。

稳开米行快乐逍遥。

张朝宗 (接唱)陈氏劝我心中有气,为夫言来你听之。失手卖了荒山地,船到江中舵难移。牛到油坊马到驿,人到推车怕抵壁。狗经承与我作下对,岂肯饶他这一回。丈夫刚强妻有志,夫妻同心怕的谁?好言说到这里止,免得你我拳打脚踢。

(以上唱腔用的是平词、二行、三行)

两个“戏篓子”在湖北武穴的合作,算得上是真正达到“珠联璧合”了!

三、回归故里收徒传艺

民国十九年(1930年),洪海波在各地漂流演出几十年后,思念家乡了,毅然回到故里潜山县梅城镇东郊火神庙。参与陈寿南、胡遐龄、王焰元班子流动演出。此时他年近花甲了(58岁),但精力旺盛。这些班主不但拜他为师,而且放弃自己的班名,统称“洪海波班”,一直延用到1949年。他的徒弟贾金堂、夏登记、孙怀仁、琚诗云、叶炳池(丁永泉的师傅)等都颇有成就。洪海波的拿手好戏很多,演《讨学俸》穷酸诙谐,演《乌金记》人称是“活吴天寿”。一次在县内某地演《乌金记》里“吴天寿”闹堂时,正碰上国民党潜山县县长王健伍带着保安队“取缔花鼓淫戏”,要上台抓演“吴天寿”的洪海波。洪越演越起劲,台下掌声不绝,县长大人惊呆了,向保安人员示意不要动手。戏演完后,县长赏他三块大洋而去,洪海波向县长高喊:“谢谢县太爷赏赐!”这段佳话很快地传遍到四乡八镇。

四、他是一位改革家

洪海波坐镇班社,整理黄梅戏脚本《牌刀记》、《双结义》(又名《赶子图》)、《黑先生讨学俸》、《韩湘子化斋》等等,校正错误,删改水词。他把《珍珠塔》中核心场次《首次会楼》,用藏头诗的形式嵌上《三字经》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作为每句唱词之首,现抄录如下:

陈翠娥唱(平词)上楼台不由人两眼哭坏,大不该叫成仙带上楼台。人言道姑表亲情深似海,孔雀屏初相会喜笑颜开。乙末年上京城去求顶带,己末科又不得志该早回来。化纸钱求神灵多拜几拜,士大夫意志坚总会上台。

这些唱词,我三十年前与安徽黄山音响出版社灌《珍珠塔》(由程学勤配曲,吴琼和潘启才主演)盒带时,原认为是黄梅戏著名花旦郑绍周(艺名郑鸿霞)先生编写的,想不到是洪海波的佳作,特此更正。

洪海波一生为人正派,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德艺俱高,受人尊敬。班中人员犯规,他不主张上公堂打板子,而是以开座谈会的形式对其教育。乡亲们说他是“江湖客”,老老爹,一生收入可观。但老来手中无存。1953年去世,丧事是生产队办的。因洪思亮打招呼,不给他上谱,经查,谱上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五、我少年时是“洪海波班”的观众

1942年我上初中,抗日战争期间,安庆怀宁初级中学迁到小市港东侧老虎榜谢家祠堂,我家在三桥上街租一个门面开一个新货店,每逢周末回家。二桥下街程家祠堂离我家不到200米,程家祠堂一进门就建有“万年台”,经常有戏班子来唱戏。“洪海班”把它当作演出点,每次来演出,我都去看一场戏,最少是五个小时,先演正本戏,后演两三个插戏(两小戏或三小戏)。我看洪海波拿手戏《乌金记》,吴天寿为了搭救好友周明月,他认为桐城县令把盗案当作好案办理。周明月经不住毒刑拷打招供画押。人命案一定,是杀人者人必死,吴天寿懂得法律,只好给一些银子打发周明月之妻陈氏转回桐城。陈氏是一个烈女,宁愿一死也要救出丈夫。击中了吴天寿心弦。向总督府申冤告状是要担风险的,他心急如焚,他下决心对陈氏说:“既然以死救夫,我吴天寿拼着副榜不要,并搭上全家十七口人的安危,为你夫冤屈抱不平。洪海波通过吹胡须,舞水袖等身段动作,将吴天寿这个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掌声雷动,真不愧人称“活天寿”。他的班子成员有田德胜、田德安、江月明(旦角)等等,都是黄梅戏名演员。同时我看过他演《三宝记》(《二龙山》)的王道生,《三鼎甲》(《罗帕记》)王科举,《湘子化斋》的吕洞宾。

六、一代宗师晚景凄凉

洪海波1953年10月卒于潜山县梅城乡八一村洪家茅屋,由亲房侄子洪咸臣用木板钉了一个简单棺材,葬在村子旁边一华里处的土墩上。七十年代搞田园改造,将荒地改成水田,他的坟四周都有水,渐渐地浸到坟边,雨水把坟与土流出,现出棺材一半都已腐烂。此时潜山黄梅戏剧团副团长金美林先生捐资购买棺木重葬立碑,刻写黄梅戏老艺人之墓。金先生今年88岁,对洪海波特别敬重!金美林先生对于编剧、导演、表演,样样都精通,他学过去名演员唱腔,都唱得酷似:学著名小生王玉昆(洋狗)唱的《山伯访友》的“观前山”一段,十分地道;学1986年由黄山音响社出版的电声伴奏《天仙配》“槐荫树”的唱段,与胡遐龄的声调完全相似,不分伯仲。建议黄梅戏研究单位,趁金美林先生健在时做一次全面的专访。

猜你喜欢

陈氏海波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山清水秀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说海波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这里有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