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恶,培植善

2018-07-05戴志勇

南方周末 2018-07-05
关键词:霍布斯无辜罪行

戴志勇

为什么要杀无辜之人?李杨导演的《盲井》给出的答案,是为了骗取小煤窑老板的赔偿金。三万一条人命,比每个月千把块的工资来得快。

《盲井》改编自小说,现实中,真有非常类似的案例。近日,一起合伙杀害外来务工人员伪造事故骗取赔偿金的案子被判,故意杀人的李雷、王峰等7人被判处死刑或有期徒刑。与《盲井》情节非常相似,2014年,李伟等人将两名从外地骗来的务工人员带入工地干活,并趁其不备,持三角铁敲打被害人头部,致两人当场死亡,随后安排人冒充死者家属,骗取赔偿款160万元。

《利维坦》的作者霍布斯说,人最大的恐惧并不是死亡,而是猝不及防的暴死。所以才要有一个强大的“利维坦”来维护秩序,解除“自然状态”下“人对人像狼一样”的凶残态,削弱人的“狼性”,保护个体不被他人杀害。霍布斯没想到的是,有了国家秩序,人依然面临暴死的危险,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或爱恨情仇,反倒是因为命“值钱”,背后有一套国家秩序支撑人命赔偿体系。

《盲井》的杀人小组由两人构成,现实版则近十人,相比之下,后者的沟通协调成本要高多了。很难想象,这么多人一起商量杀两个无辜之人来骗赔偿,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视人命如草芥?你死我活的战争要算残酷的,但在中国春秋时代,“不重伤,不擒二毛”是一种价值准则,在当代,不杀战俘也是通行做法。对这些残忍的罪犯而言,这似乎只能看成一种笑话。人心生长出来的恶的一面,消泯了对人命的基本同情。

康德将依照理性行动视为自由,自由意志就是可以超越于当下你所受的不公对待,而依然把自己当人,也把他人当人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努力寻找不失基本尊严的解决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杀无辜之人,无论什么原因,都要为自己的罪行承担责任。这样的罪行,是无法诿过于他人和社会的。对罪行的承担,不仅是对主体之人的惩罚,也是从反面对人的自由的认定。

必须看到人性也有幽暗的一面,在这个意义上,认为对任何“恶”或“罪行”都要挖掘社会根源,也是一种“病”,甚至是一种“恶”。我们要警惕这种恶,但我们还是要培植内心的善。人的良知不是孤零零的,狼孩的“良知”与在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的“良知”不会一样,良善人性需要在一种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中被引发和维持,其中有慈爱与孝爱的相互生发,有恻隐之心的拓展,也有最后决断关头的意志与判断力。

为父母所生养的每一个人,最终都要为自由而担责。当然,一个良善社会的框架,一种诚而不伪善的社会风气,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人性免于旦旦而伐,引导着人的向善趋向。

猜你喜欢

霍布斯无辜罪行
赫费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评析
无辜躺枪的小碎花
东窗事发
浅谈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洗个澡
合理抑或合乎情理
契约精神中的共同体与个人
契约精神中的共同体与个人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宣璐:“傻白甜”养成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