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还是富养的好

2018-07-05唐中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解读史记

唐中云

女儿刚上学的时候,有天放学回家,很是失落,低声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这几天都没有在一楼呢?”我有些好奇,于是问她:“干吗要在一楼?一楼的事我已经做完啦,上三楼不好吗?”

“不好,我希望你在一楼等我。”她说出了心里话。

原来那阵子,我想锻炼她,让她一个人坐公交车独自回家,她答应了。我想了想,她希望我在一楼等她,无非是希望第一时间看见我,也希望我能在第一时间欢迎她,而我却忽略了。

明白了女儿的心思,我对她保证:“以后无论多忙,我都会在一楼等你,然后咱们一起上楼。”她听了,这才绽开了笑脸。

第二天,我特意站在一楼门口迎接她,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后,主动接过书包。她高兴极了,说这样真好,在路上想着妈妈会在门口等她,她心里就会像吃了蜜一样甜。她兴奋地跟我说起学校里的趣事,还偷偷地告诉我,她今天在课堂上举了四次手,她要变成一个勇敢的孩子。

之后的那些日子,我都会站在门口等她。如果哪天没有空,我就会提前通知她,让她做好心理准备,她的心情也就不会失落了。

有一天临睡前,我给她掖紧被窝,准备关门出去的时候,女儿小声地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亲亲我,跟我说声晚安再关门呢?”“啊,还要那么多程序?我忙着呢。”“只需要一分钟,妈妈。”她又央求道。“行!”我转过来,俯下身,用我的脸轻轻贴一下她的左脸,再贴一下右脸,跟她说了一声“晚安,宝贝”。她这才满意地说:“晚安,妈妈。”然后平静地闭上眼睛。

这之后,每天晚上,她都要我跟她做这样一个仪式。我有时候忘了,她就会提醒我:“妈妈,还有事没有做呢?别急着关灯。”我发现,做完这些真的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我也发现,因为多了这些仪式,她一整天都会开开心心的。

现在的孩子多半都心思细腻,很注意生活细节上的感受,他们希望生活里多些仪式感,让自己感觉到被爱的滋味。给孩子一些“仪式感”,并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愛,同时也能教会孩子怎样爱人。这些简单的仪式,会成为他日后回忆中的珍贵影像,也会让他成为一个温暖的、会爱的人。

(作者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龙阳北路198号 ,常德, 415900)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唐中云

〔关键词〕史记;解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8-0075-02

最近一直在看《史记》,有很多感触,其中有教育孩子方面的。以前老听说一句话:“穷养儿富养女”,也一直奉为圭臬。如今看到《越王世家》中陶朱公的故事和《李斯列传》,却另有一种认识——男孩女孩都要“富养”。

陶朱公就是辅佐越王成功复国复仇的大臣之一——范蠡。他觉得越王长得长颈鸟喙,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在成功之后就泛舟西湖,隐逸而去。据说他辞官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商人,利用货物之间的差价,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登上了财富榜的头名。贾谊的《过秦论》中有一句“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讲的就是这位老兄登上富豪榜的典故。

本文不是讲他如何做生意,而讲他的两个儿子因为“穷养”和“富养”而导致的不同的做事态度和做人的气度的故事。

话说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犯法被楚国抓起来了,要被斩首。于是陶朱公想通过关系“活动”一下,把二儿子救出来。他想派小儿子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大儿子知道了,一听不让自己去救弟弟却让小弟去,他就寻死觅活,觉得父亲不重视自己。这时陶朱公的夫人也一再替大儿子求情,陶朱公只好让大儿子去了。他给大儿子一车金银,让他送到楚国的庄生家里,不要逗留,也不要多说话,然后立马回家等他二弟回来就行了。

老大很心疼父亲的金银,他听父亲的话把金银送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家,在送金银之前先自己偷偷拿出了几块,以备不时之需。把礼物送到后,他没有听父亲的话立即返回,而是用自己私自扣下来的钱在楚国住了下来,他既不相信庄生能把弟弟救回来,又心疼父亲的钱,心想:要是救不回弟弟,这些钱他还是要要回来的。另外,他自己还花了点钱在当地找了些消息灵通的人士打探消息。

庄生收到礼物后,让夫人封存起来,不让动,说回头还要还给陶朱公。庄生晚上去楚王那里,游说楚王说某星运行到某个地方,对楚国不利,如今应当大赦天下。楚王同意了。于是有消息传出楚王要大赦天下,所以陶朱公的二儿子自然也能被放出来。

老大一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就去了庄生家,说他听说楚王要大赦,所以不麻烦庄生去说情了,意思就是把金银要回去。庄生原封不动地把金银退还给他,但是心里很生气,于是去楚王那儿说:我昨天建议您大赦天下,今天听说陶朱公仗着自己有钱,他儿子无法无天,在楚国犯了死罪,还在那儿开心,说楚王您不能拿他儿子怎么样,还得放了他儿子。楚王一听非常生气,说,那咱们先处死了他的儿子再大赦。于是大儿子带着二弟的尸骨很沮丧地回来了。回来一看,家里已经做好了办丧事的准备。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陶朱公早就料到老大去会是这样的结局。因为老大是陶朱公创业时生的儿子,他看着自己的父亲挣钱不容易,那一车金银,他心里实在舍不得,所以在送钱时不舍得,也不愿及时回家等消息,当他知道楚王大赦的消息时也不是高高兴兴地回家报信,而是着急去要回银子。所以,庄生既然有本领让楚王大赦,自然也有本领让楚王杀了陶朱公的二儿子。这里恰恰是“穷养”时的经济拘謹造成了老大的缩手缩脚,不敢大胆用钱,最终失去了救弟弟的机会。

而陶朱公家的老三呢,他是陶朱公创业成功后生的,从他一出生就是“富养”,锦衣玉食,从来不为金钱担心,他的胆子就很大,他会想这一车送了,我爹爹还有。相比之下,他的心更开阔,行事更磊落、更干脆。我们想象一下,父亲让他送完礼就回来,他肯定不会偷藏一块金子,更不会去买通其他人去打探消息,听我爹的就好,不成的话,我再来送金银好了。完成任务,走人回家。那些金银,我家还有好几车呢,只要把我哥救出来就行。

常言道:一分钱憋倒英雄汉。说的就是因为“穷”而导致的窘迫。长期“穷养”下的孩子,“穷”可能会促进他进步,激励他进取,从而取得很大的成就。《史记》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李斯、韩信、苏秦、陈平等都是如此。但是“穷”也会让人心胸狭窄,出手小气,行为拘谨,最终影响人生格局。因为曾经长期处于“穷”的境遇,在关键的时候可能犯“见利忘义”的错误。比如李斯,他原是上蔡的一个平民,因为怕一直像厕所里老鼠一样生活在“穷困”之中,希望自己像仓库里的老鼠一样富有。所以他发奋图强,成为秦国的一代名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发布号令,设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位极人臣,到达人生的顶峰。但是,在顶峰时,因为害怕失去这样的生活,被赵高威逼利诱所控制,最终落得个被车裂、夷三族的下场。最终他跟儿子讲:“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令人唏嘘不已。晚年的“穷困之境地”或许和他早年处“穷”形成的恐惧心理有些关系。

当然,陶朱公、李斯,他们不是故意要“穷养”孩子,或“穷养”自己,那时的生活状态就是那样,尤其是李斯,能处穷困之中,取得那样的人生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我把这些故事翻出来是想和朋友们交流,目的是想说没有必要在我们的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故意制造“穷境”来考验孩子。

“穷养”和“富养”自然离不开金钱,但不完全是金钱决定的。比如在暑假里,有人为了“富养”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国外游学,仿佛价钱越高,视野就越开阔。其实未必,要看游学是否真的开阔了视野,舒展了心灵。“富养”是一种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心灵舒展而充实的教育情境。孩子的内心是丰富的充实的平和的,敢于去追逐梦想。拿假期旅游来说吧,一位父亲让11岁的孩子自己设计旅游线路,把钱包交给孩子,爸爸只负责当司机,这个情境就是“富养”的状态。而如果家长一个假期花了几万块钱送孩子去上一个孩子并不情愿上的辅导班,这就不是“富养”,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穷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富养”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优越感、从容感;而长期“穷养”的孩子往往有一种恐惧感、局促感、危机感和自卑感。家长应让孩子在安全感中生活,去尽力“富养”孩子,让他的格局更大,让他的人生更从容。当然也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力去提供“富养”的条件。在教育孩子上,要实事求是地养,故意“藏富穷养”或“藏穷富养”都是要不得的。有钱买得起耐克就没必要让孩子穿草鞋去跑步,没钱买iphone也没必要去卖肾冒充有钱人。力所能及地“富养”孩子是父母对孩子的承诺。如果经济上不得不“穷养”,那也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让他有大格局、大修为,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本篇教育箴言:

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翻译: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只是不忍心(舍弃钱财)。他从小和我在一起,看见我吃了很多苦,(明白)做生意很难,所以很难放弃财富。到了他的小弟,他生下来就看见我很富有,乘好车,骑好马,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的艰难,所以很轻易地花费,没有什么吝惜舍不得。

提示:在养孩子上,父母不能随意挥霍钱财,而是要在值得投资的地方舍得花费。

注:此文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即将出版的《孩子还是富养的好》一书。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4)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解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