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和镜子: 心理剧中的觉察与改变

2018-07-05帅筱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剧改变镜子

帅筱悦

〔摘要〕戏剧就像一面镜子,戏剧家就是手拿镜子的人,不仅映照出周围世界,还映照出人心的美丑善恶。而心理剧,仿佛一面人形的镜子,能看、能听、能触,甚至还能移动和回报以微笑,它带领着当事人进出心理的禁区或破碎之地,在那里,当事人由未竟之事被激励起行动渴望,实现良好的接触,达到自我的觉察,完成一种整合。接触、觉察和未竟之事都是格式塔治疗的核心概念,而心理剧与其有着相似又异曲同工的效果。本文将戏剧治疗中的心理剧与格式塔疗法进行类比,论述心理剧对镜照人般的疗愈作用,为心理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剧;镜子;觉察;改变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8-0024-02

教育戏剧产生的出发点是不把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空罐子”,而将之视为“可以开出花朵的种子”。

——Bolton,1985

一、热身阶段——发现未竟之事

罗杰·格兰杰曾说:“戏剧拥有通过想象的方式参与别人的生活来验证自我,从而增强个体人格的能力。” 在戏剧治疗中,观众不仅能从主角的表演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治疗经验,还能从自己的行为和表演中获得领悟。这即是由莫雷诺心理剧衍生发展而来的镜观技术。而镜像反映也是心理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热身活动之一,以推动团队进入一种即将投入戏剧活动的准备状态。例如,戏剧治疗师常以两人一组,互相模仿对方的身体动作,以此来体验对方身体动作所表达出的情绪感觉;抑或通过“我觉得你很像我,因为……”的表达来达成个体间彼此的感同身受和团体凝聚的效果,即心电感应;抑或通过长绸的牵引交织,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起某种关系。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天生有完成未完成形式的倾向,有实验证明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较不容易遗忘,唯有完成这些工作时,才有可能真正将它们遗忘。同样,人们倾向于使他们的经验圆满,因此也会试着完成任何过去在情绪上一直未解决的情况,培尔斯称之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格式塔治疗就是让与治疗情境相关的未完成的情境浮现,并在此时此地解决它们。心理剧的热身阶段,不论是通过镜像神经所产生的动觉同理,还是投射出的某段关于过去真实人际关系的重要记忆,它鼓励个体分享那些干扰其内心平静以及害怕面对的人生难题,并试图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处理,它为那些未曾疏解的情绪和心结提供了再现、宣泄和改变的机会——一个能够被安全接纳和理解的场域。

二、行动阶段——开始改变之旅

同格式塔治疗中觉察是改变的开始,接触是改变和成长的媒介相似,透过戏剧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真实或虚构时空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因为看见,所以想要改变;因为行动,所以发生改变。威尔逊在《角色扮演和认同》中提到,剧场之所以对我们有恒久的吸引力,是因为我们看见自己“被放大”。他认为借由“被放大”的过程,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理解自己,看见自己意味着在那看见的行动中有效地改变自己。

在治療空间中,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治疗师、主角、辅角、观众等成员都可能成为投射的影像和移情的对象,治疗师和当事人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由此发生。观众会根据个人的过往经验、情绪、感觉、诱因,对剧中的某个角色或多个角色做一个身份认同, 观众不仅能从主角的表演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治疗经验,还能从自己的行为和表演中获得领悟。这即是由莫雷诺心理剧衍生发展而来的“镜观技术”。

由于观众与演员及戏剧作品之间的关系可能展现被投射出来的感觉,因此对这一戏剧过程和内容见证的结果就是,观众可能在戏剧演出的过程中或演出结束后,又通过这种投射的感觉来改变与演员以及戏剧作品之间的关系。这种看见或者见证的动作以及投射的过程就是戏剧性过程的基础部分。此外,团体推选出的主角被放置在团体中心位置,在主角的内心深处,他同样觉得自己处于“被关注”与“被放大”的核心位置。

和剧场中的观演关系不同,戏剧治疗的“演员”避免了来自观众的比较、批评和评价。取而代之,团体成员在观察和注视的过程中给予了团体中心以强大的支持。正如莫雷诺在发展团体治疗早期范式的过程中所说的那样:“某个人能成为其他人的治疗中介”。作为治疗空间中的导演,治疗师需要技巧性地处理主角与其他辅助性角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个支持性关系网络的运作,一步步引导主角揭开内心的伤症,正视问题的关键,并着手解决它,最后再利用团体关系网络的力量,给予主角充分的支持和安慰。治疗师经常会通过个人与他人产生关联的方式来探索具体的问题,借由角色的转换,使当事人扮演具有不同身体特质的角色。有时候治疗师甚至会让正在表演的主角退回到观众的位置,观看“替身”重现他所表演的角色。这种美感距离可以使参与者看清他人、反省自己,在认同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

在心理剧中,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我们将自己的情绪投入真实的戏剧场景,同时又旁观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在治疗性演出中,我们的意识、体验以及身体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并且,由于人物情节和个人经历的差异,我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同与反思。治疗性的戏剧场景不仅能拓展我们的经验,扩宽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在不用为现实经验付出代价的前提下从中获益,发展出生活的不同可能性。它展开了一个让每位参与者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过程。正如格式塔治疗所述,心理健全的人会自我调节,在接受与他人之间相互倚赖的同时,能够充分自我支持;他们接受自己所作的决定,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能顺利而灵活地实现主题与背景的转换,体验到自己在环境中拥有的实现自我的能力。

三、完结阶段——接触后的平衡

在心理剧的演出结束后,团体与主角互动,主角又一次融入团体中,团体成员会将自己被演出所引发的情感表达出来。作为完结的过渡,导演会让主角“去角”。然后,团体成员以对主角的认同为基础,开始反思自己的体验,分享自己的情感。在治疗团体中,个人的角色往往与其在家庭或者其他社会关系中的角色有关。如果他在参与的过程中是不安和退缩的,那么他在现实环境中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保守的。同时,他在朋友圈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人际矛盾也会慢慢在治疗团体的关系网络中反映出来。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和其他团体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特别的文化环境,这个环境使不同的人生角色在创造性的团体关系中被不断鼓励和练习,整个治疗团体会形成一个包容性的支持网络,将伤害性和威胁性降到最低。利用团体关系网络温柔的包容力量,我们能够勇敢地打破那些重复的、破坏性的模式,辩证地看待未来,回到过去,纠正那些深层的困境,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戏剧治疗本身并不像某种神奇的魔法,可以在一瞬间创造奇迹,关键在于这种团体成员共同经历的充满想象的旅程建立了某种真实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是简单地改变某种观点,而是具有影响未来的视角以及生活态度的能力。整个戏剧治疗的过程其实就是关系地图的构建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个人苦难遭遇和自我救赎的表演。在治疗空间中承担观察和见证职能的观众和面对观众进行自我剖析的演员,不仅能通过演出的历程得到成长,同时也通过集体心理意识传递和接受认同感,从而达到平衡和疗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ellermann,P. F.,Hudgins,M. K. . 心理剧与创伤——伤痛的行动演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罗伯特·兰迪著,彭勇文等译.躺椅和舞台[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肖锦龙. 莎士比亚文艺美学思想的底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5(2): 94-99.

[4]周显宝, 赵倩. 从面具到真实——戏剧治疗理论与实践探究[J]. 戏剧艺术,2013( 5) :18-25.

[5]钟莹. 与自己对话:格式塔心理治疗技术对女大学生自我成长之效果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6]孙红, 张辉, 任霞. 适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良模式——心理剧[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22(11): 870-871.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100031)

编辑/于 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心理剧改变镜子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高悬的镜子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小镜子,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