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要抓住特点
2018-07-05刘蜀黔陈家尧
刘蜀黔 陈家尧
一、导入——猜猜他(她)是谁
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错不要紧,只要你能大声地表达自己,你就获得了成功,因为能大声地表达自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请大家先看看屏幕上學生的两段写人的文字,猜猜写的是谁。
(屏显)
1.说起同学,我最有印象的就是××了,因为他经常逗大家开心。他有一张苹果脸,小小的眼睛,樱桃小嘴。一看到他,就知道他一定是个活宝,经常逗我们开心。
2.我们班有36位同学,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同学—— ××。他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皮肤黑黑的,头发黑亮亮的、短短的,让人看了不禁觉得搞笑!他不仅长得幽默,说起话来更加搞笑。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看了这两个片段,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他(她)是谁?
生: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班上的王航。
师:哪段文字是写王航的?
生:两段文字都像是写他的。
师:你能发现两段文字有哪些不同之处吗?
生:第一段描写的是“小小的眼睛”,第二段写的却是“大大的眼睛”。
师:那这就矛盾了哟!王航同学是谁呢?能不能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王航起立)哦,是这位同学啊,眼睛确实不是很大。如果说“大大的眼睛”那就不是他了哦,但刚才那位同学又觉得两段都是写王航同学。请坐下。其他同学呢?
生:我觉得第一段是王航,第二段是张国。
师:哦,他的观点不一样。张国同学是谁呀?请起立让大家认识一下。(张国起立)戴着眼镜,非常明显的一个标志啊。那我们来揭开谜底。
(屏显)
王航
师:这位女同学猜对了,确实两段都写的是王航,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描述呢?一个写的是“大大的眼睛”,一个写的是“小小的眼睛”。老师还要挑点刺儿,比如第二段说“头发黑亮亮的、短短的”,来,我们班上哪些同学的头发是黑亮亮的、短短的,请举手。(班上十几位男同学举手)我们女同学中也有“头发黑亮亮的、短短的”呢!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头发黑亮亮的、短短的”是不是王航同学一个人的特点啊?
生(齐):不是。
师:那么,在写人时,怎样才能抓住其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屏显)
写人要抓住特点
二、学习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人物特点
师:我们怎么来学习呢?就以王航同学为例,请大家用几个关键词语来表述王航同学的特点。
(屏显)
王航同学有哪些特点?请用几个关键词语来表述。
生:我认为王航是我们班上的开心果。(板书“开心果”)
师:她用了一个词“开心果”。好,请坐下。还有吗?好,这位同学,他除了是班上的开心果,还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王航还有一点胖。
师:(板书“胖”)这是他外形上的特点,身材有点胖。还有吗?
生:他还很幽默风趣。(板书“幽默风趣”)
生:他看起来很“呆萌”。
师:“呆萌”,这是一个网络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就是讨人喜爱的意思。
师:(板书“呆萌”),我知道“萌”就是可爱的意思。还有吗?
生:我觉得王航的眉毛很粗,眼睛又很小,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长得很特别,很有喜感。
师:嗯,抓住了外貌的特点,这都是外在的特点。那么王航同学内在的特点有哪些呢?比如他的性格、品性等。大家也接触一个多月了,对他有没有这方面的了解?
生:他的性格活泼开朗。(板书“活泼开朗”)
师:下面,我们来做第二件事情。既然王航同学身上有这么多特点,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事情来表现他的某一个特点。(生疑虑)这个有点难度,但是富有挑战性。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入学才一个多月,相互之间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但这一个多月还是有些事情在发生。只需要选一件事来表现他的一个特点就可以了。
生:他经常故意把右手放在嘴唇边,左手支撑着右手的手肘,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
师:请坐,我们请王航同学表演一下这个动作。(王航做这个动作,有学生一边模仿,一边笑)这是王航的招牌动作,这体现了他的哪个特点?
生:幽默风趣。
生:呆萌。
师:究竟哪个特点更恰当?
生(齐):呆萌。
师:为什么?因为幽默风趣一般体现在人的——
生(齐):语言上。
师:对。
生:在一节课上,老师说了一个食品名,王航就把手指放在嘴边,做出了这个动作。(生模仿手指放在嘴边、吃东西的动作)
师:你觉得他——
生:很呆萌,很可爱。
师:还记得当时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吗?同学们能不能回忆这个情景呢?我看到有个同学写了这个情节,老师说春节刚过,大家吃了什么好吃的呢?有人说“腊肉”,王航就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说还有香肠。
生:还有一次下课的时候,因为他喜欢打游戏,就模仿游戏里的动作。
师:怎么模仿的,能不能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手比出举枪的姿势,一下跳到板凳上,做出了扫射的动作,特别搞笑。
师:看来王航真的是班上的开心果啊!下面请用你的笔来写一写我们的王航同学,用一件事来表现王航的某一个特点。
(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
生:下课铃声打响后,班里的同学都解放了,王航同学突发奇想,一个健步跳上椅子,脑袋高昂着,双手做出了游戏中击打敌人的动作,那样子别提多可爱了。
师:哦,他在cosplay啊!
生:那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说到了好吃的,王航同学脱口而出:“腊肉!”而且两眼放光,仿佛瞬间眼前就浮现出了美味可口的腊肉。他把手放在嘴边,似乎要把手当作腊肉吃了似的,他那垂涎欲滴的样子,让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吃腊肉了。
师:表现了什么特点?
生:表现了他呆萌的特点,是班上的开心果。
师:刚才同学们抓住了王航呆萌的特点来写了一些事件。我们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必须要怎样?
生(齐):典型。
师:那么什么样的事例才是典型的事例呢?
生: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例才是典型的 事例。
师:也就是说,事例和特点之间能不能错 位呀?
生(齐):不能错位。
师:这就是我们在选择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关键点,事件和人物特点必须吻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叙述好,把它写得生动,写得具体。今天就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同学们刚才不是写了王航那么多呆萌的动作吗?我们怎么把它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呢?下面请看《秋天的怀念》,看看名家史铁生是怎么写动作的,大家要特别关注描写母亲动作的部分。
三、学习通过动作描写来凸显人物特点
(屏显并学生齐读)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师:要是我写,就一句话“母亲出去了,又进来了”,但作者是怎么写的呀?
生(齐):他写了很多动作。
师:哪些动作?
生:躲、听、进来、看。
师:对,他进行了动作描写,并对这一行为进行了分解,分解成了“躲、听、进来、看”四个动作,先躲出去,然后在门边偷偷地听,再进来,还看着“我”。因此,我们要把一个行为写细,一定要学会分解动作。分解动作之后,我们还要把动作写生动。请大家看看叠词“悄悄地”“偷偷地”“眼边红红地”,用了这些词语有什么效 果呢?
生:这些叠词体现了母亲很关心我。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然后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师: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出去,“偷偷地”听,然后又“悄悄地”进来,说明母亲怎么样啊?
生:她害怕“我”的情绪再一次激动。
师:说明母亲对儿子爱得——
生(齐):深沉。
师:对。说明母亲对儿子爱得小心翼翼,深怕触怒了儿子。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就不能把母亲当时的那种心理表现出来。我们不仅要对动作进行分解,还要写生动写具体。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写王航的动作再进行分解,写得具体生动一些。
(学生动笔写作并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生:王航快速地举起了双手,做出拿枪的动作,然后敏捷地跳上椅子,半蹲着,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四周。他那呆萌的样子,让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师:你讲他模仿游戏的行为分解成了哪几个动作啊?
生:举起双手、跳上椅子、半蹲着、打量 四周。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模仿王航的动作)
师:大家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生:能。
师:我们把动作进行分解后,具体地描写出来,这个人物的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生:记得那一次语文课上,老师问:“春节时大家喜欢吃什么呀?”王航突然站了起来,大声地说:“腊肉!”他两眼放光,还不住地舔着嘴唇,将手放在嘴边,嘴巴咂巴着,好像要把自己的手当成腊肉吃进去似的,咽着口水。
师:这位同学的动作分解就更细了。所以,我们学到了一种方法——将动作分解开来,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描写,就将王航开心果的特点体现出来了。一篇文章除了写人物的动作,我们还可以加上其他的描写。今天再学一种方法,加上人物语言描写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我们来看一看。
四、學习通过语言描写来凸显人物特点
(屏显)
自习课时,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有一位同学的文具盒“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文具散落一地。这时,黄俊山说:“———————————。”
王航说:“————————————。”
李维说:“————————————。”
师:这三位同学都是咱们班上的,他们分别会说出怎样的话呢?先请其他同学来说,再请这三位同学本人来说。
生:我觉得王航会说:“哇,炸弹掉地上了!”
生:李维会说:“你干吗呀?”
师:为什么李维会这样说呢?
生:因为她是班长,又十分文静。
师:所以,她要维持班上的纪律,而王航又为什么会那样说呢?
生:因为他天生就很幽默风趣,是开心果。
师:黄俊山会怎么说呢?我请一位女同学 来说。
生:他可能会说:“笔盒掉了。”因为他平时会用四川方言绕口令似的说话。
师:那你用四川话说一下。(生用四川话说)黄俊山还会怎么说呢?我请一位男同学来说一说。
生:他可能会说:“走,我们一人拿一点跑。”因为,他也比较幽默风趣。
师:据我了解,黄俊山同学在班上非常活跃。请问哪位同学是黄俊山?你会这样说吗?(黄俊山点头)
师:李维会怎么说呢?
生:我当时会瞥一眼周围是谁的笔盒掉落,然后去帮他捡起来。
师:不愧是班长啊,助人为乐。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情境,这三个人说的话不一样呢?因为他们——
生(齐):性格不一样。
师:这就说明,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同时必须凸显人物的特点。不同性格的人说话的风格、说话的内容会各不相同。我们再来看一个片段。
(屏显)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说。
“不,我不去!”我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说:“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 说了。
——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师:老师把这段文字做了一些修改,它和原文有哪些不同?(学生翻书比较)
生:去掉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和语调。
师:我们现在把它还原。
(屏显)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 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师:画横线的部分就是老师去掉的部分,加上这些部分与去掉这些部分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这些词语,语气就更强烈一些。
师:能不能做点具体的分析?
生:“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体现了作者非常不开心,脾气暴躁。
师:加上说话时的动作描写,就体现了作者当时对生活的绝望。我们再来看看写母亲的部分。“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她为什么不哭出来呢?为什么不边哭边说呢?
生:如果母亲哭着说,就会让儿子的情绪更加失控,她要表现出坚强的样子来安慰儿子。
师:说得真好,母爱的坚强啊,即使哭也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哭。所以,在人物说话时,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可以渲染当时的情境,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的样子,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情,或者表达人物当时的某种情感,最终为凸显人物的特点服务。刚才同学们在写动作时已经写到了语言,我们能不能再写写他的神态、动作、心理,让这个人物真正的活灵活现。来,开始动笔。
(生写,师巡视)
生:王航兴奋地从位置上蹦了起来,把手轻轻地放在嘴边,说:“腊肉!”
师:他还可能出现怎样的表情啊?可能做出一副陶醉的样子,表现出那腊肉太好吃了。本来还应该让更多同学来展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展示到这里。下面我们写一篇文章。
五、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屏显)
请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以“我的同学————”为题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1.抓住人物特点;2.选取典型事例;3.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
师:首先要选择典型事例体现人物特点。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生(齐):分解动作、具化动作。
师:如何进行语言描写?
生:要体现人物特点,描写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老师要特别表扬同学们,发言时声音洪亮,表述清楚,运用方法也非常到位。谢谢你们!
(刘蜀黔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404100)
层层深入学写作
人有百态,各有其声口、性情,要写出人物特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不是一件易事。刘蜀黔老师执教的“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写作课。从现场效果来看,课堂始终处于“沸腾”之中,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这堂课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机智之美:利用资源,制造冲突。
刘老师是借班上课,但她根据学生课前“试写作”,发现了对同一个学生王航外貌的两种不同的写法,来让学生猜测。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必然产生好奇,对于那么熟悉的同学,怎么就会写不准呢?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知总是与情感相伴的,情感的参与有助于促进认知。这种利用学生资源来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自然切入,毫无斧凿之痕,体现了很好的教学机智和课程意识。
2.逻辑之美: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一堂课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之间应该体现一种逻辑层次,或并列,或递进……纵观刘老师的这一节课,设计了三大板块六大环节:引特点——抓特点(一词概说、事件动作举例)——写特点(动作分解、典型语言、修饰语)。这三大板块由猜、说、写三步构成。第一块重在激趣,第二块重在增强认知,第三块重在提升表达。六大环节,始终围绕学生的薄弱点逐层深入。如“抓特点”这一板块,教师首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人物特点,这个环节很重要,有些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人物特点,就是由认识不清所致。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学生提炼出了“开心果、呆萌、幽默风趣、胖、活泼开朗”等词语,有了这些特点做导向,再来让学生列举“招牌动作、腊肉表情、板凳上打枪”等事件动作,就水到渠成了。沿着这样的路径,学生就能渐入佳境。这样的课堂,呈现出了一种课堂逻辑之美。
3.智性之美:技巧细化,化难为易。
凡是好的写作课,无一不是对写作技巧进行细致分解,并逐点学习。刘老师这节课,关于写人这一技巧,围绕三个点来教学,即描写人物的动作分解、典型语言选择、人物说话的动作表情。这三个点,刘老师较之一般教师高明之处,在于对技巧的细化。如动作描写,可写的内容很多,如动词的准确、动作的分解、动作的修饰、动作描写中的修辞运用、动作的连续性等,刘老师将授课聚焦于动作的分解和动作的修饰语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也有很多,如话语的选择、说话人的交代、说话人的表情动作、话语的段落排列等,刘老师深谙此理,课堂聚焦于话语的选择和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描绘这两个细化点。这些知识点的选择和教学安排,大大降低了難点,极具操作性,学生学了即会,会了即能用。从这节课来说,教师正是给学生传递了这种精准知识,成就了课堂的高效,从而体现出一种智性之美。
4.灵动之美:多样方式,学用转化。
刘老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是开课对人的猜测,这种猜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对情境的设置,如:文具盒“啪”的一声掉在地上,这时班上的三个同学分别会怎么说?学习就是情境中的认知,基于情境中的实践。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从根本上是处于实践之中,学习不是“获得”,而是“参与”。学生正是在情境的参与中,增强了对人物语言的认知。三是范文学习,文中两次运用《秋天的怀念》来学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在范文学习过程中,又通过画横线字句的凸显和有无比较两种方式进行。读写结合,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写作学习方式。四是学用的转化,教师每学一个环节,即让学生练习实践,实现知能转化。这种方式,凸显了学生主体,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的深层参与。方式的多样,使课堂体现出一种灵动之美。
整节课,既教思维,又教知识。从思维来看,让学生学习如何把握特点、如何基于特点来寻找事例与动作、如何表现人物的特点,其中有分析、有归纳、有推测、有想象、有具化。可以说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是很有实效的。从写作知识的传授来看,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一节课,我们也可能得出这样一种结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就能上出好的写作课来。
(陈家尧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