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单元主题下的“语文园地”教学

2018-07-05徐阿苏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园地单元主题盘点

徐阿苏

摘 要:“语文园地”的教学应从整体把握,将整个单元单篇课文的各个零散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注重对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单元知识,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与引路。通过呈现试教后的不同片段,试图找到园地教学的突破口,改变目前园地教学的困惑,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园地;单元主题;整合;盘点

“语文园地”是单元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年级的“语文园地”一般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回顾·拓展”三大方面,它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通过不同的板块,进行训练落实,使学生掌握、巩固这个单元的基础知识。通过回顾与拓展,帮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要点进行梳理,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整合与巩固,在回顾的过程中做到查漏补缺。

观看老师的公开课或翻看教学杂志、教师参考用书等资料,里面关于语文园地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偶尔有所提到也只是粗略涉及。从课堂教学看,大多数教师将其上成复习巩固课、单元练习课,对此没有认真地备课和组织教学,一般只采用“读一读”“讲一讲”“写一写”等呆滞、缺乏生命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得各板块之间的教学孤立进行,缺乏系统性,这显然是不妥的。

针对此类现象,笔者在教学五下册第一组“‘语文园地一师一优课”视频时,有意识地对“语文园地”的教学进行探索,发现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其实都是紧扣单元主题,都可以以此找到教学突破口。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本组园地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紧扣西部特色,以写法指导为线索,将各块内容加以整合与链接,在各个实践环节中夯实写法,学会运用。

一、关注导语,紧扣西部特色

人教版每一单元都设有“导语”,在单元教材前以方框的形式加以提示。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其忽略,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为我们指明了“学什么和怎么学”。教师应在充分发挥导语作为单元主题教学导向作用的同时,挖掘它在学习方法上的引领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组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选用的导语是:“高原、雪山、草原、戈壁……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样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出了一幅幅西部特有的迷人风光,激起了学生对西部生活的向往和课文学习的期待,我们应在导语中做足文章。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學习《语文园地》,一起走进祖国的西部。

2.出示第一单元的导读要点

渗透学习“语文园地”的方法:

(1)回忆该句子在哪见过。

(2)渗透学法,在学习园地时,不要忘记回顾前面的单元导读。

3.出示第一组课文题目

对应学法。

【教后感悟】

“语文园地”相对于课文教学,内容较多,缺少主线,板块间的联系也不大紧密,为便于孩子在回顾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对西部有更系统的认识,这时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主题。课一开始就高屋建瓴地让学生关注导读,让学生明确学习园地要关注单元导读,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走进西部,紧扣西部,教出西部特色,化繁琐为简洁。

二、盘点词语,实现灵活运用

“词语盘点”是“语文园地”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它对每组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汇总陈列,分为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大类。读读写写来自精读课文,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运用;读读记记一般来自略读课文的词语或精读课文的二类词,只要求认记,不作书写要求。教材安排词语盘点,目的是引导教师检查学生学习了一个单元后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做到查漏补缺,在读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词语学会归纳、整理与运用。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词语盘点(书第17页)

1.自由、认真读词语,注意字形和字音,引导发现规律。

2.交流字音、字形上需要提醒的地方,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3.再次出示盘点中带有浓郁西部特色的词语,再读。

4.出示选自上面词语组合成的一段描写西部风光的语句,完成学习单第二题(能将盘点中的词语整合成句子)。

5.自主选择盘点中的词语,写一写自己印象中的西部。

【教后感悟】

五年级学生,词语读正确已经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感受西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读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点拨与落实。词语盘点的教学应该突出“盘点”二字,盘点的重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会运用。1、2两稿的教学并没有真正“盘活”词语。词语只有不断地运用与巩固,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创设条件,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才会真正地“盘点”词语,并且永久地将其“盘活”在记忆之中。

(一)巧用教材 盘活形式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最小语言单位。学生积累词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积累和运用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实践之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与鼓励,以唤起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琢磨教材中每一组“词语盘点”所呈现的特点,以此引导与整合。在最后一稿的教学中,笔者将原来单调、乏味的词语教学通过引导归类,发现词语本身的规律,将学生懵懵懂懂的感觉清晰化。在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写错的字词在学习单上认真书写,通过这些形式进行教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焕发学生学习与积累的热情。

(二)借助词语 盘活课文

高年级的“词语盘点”不能就词学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简单堆砌,平面推移,而应该适时、适度、整体地挖掘“词语盘点”中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词语的最大功效。盘点中的词语是一组课文中重点词语的集合地,有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可能就是一篇课文主旨的浓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关键词复述课文,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通过两次呈现盘点中最具西部特色的词语引导学生再次识记,然后将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课文内容与词语进行整合,以文段的形式加以出示,在赋予词语画面感的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西部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并为下面环节学生写印象中的西部做了示范与铺垫。

(三)利用词语 盘活板块

词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每一组“词语盘点”都有很多值得学生积累、运用的词语,我们要灵活根据“词语盘点”中词语的组成特点,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方法中积累词语,在运用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如在第三稿的第六步中,让学生自主选用盘点中的词语,写一写印象中的西部。在积累、运用词语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部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这样,“词语盘点”与“交流平臺”和“口语交际”有机整合,既复习了词语与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盘点课文,巩固运用写法

教学过程:

出示:将课文与表达的情感连成线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2.交流,理出本组课文的写法特点。

3.感受西部,运用写法。

(1)播放西部风光片。

(2)选用一种写法,写一写西部的景或人,完成学习单第四题。

(3)交流:点评侧重写法的运用。

【教后感悟】

初次教学后,课堂很是松散、杂乱,虽然设计时以领悟写法作为重点教学环节进行教学,也进行了步步创设,可效果很不理想。第一环节的梳理课文总感觉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行走,学生在交流西部印象时,也只在面上,并没有提升与发展。在教学写法特点时,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处理教材,将以前所学的此类写法课文统统加以呈现,使得课堂显得很臃肿,以写法为线索的教学没有得以体现。

四、诵读诗词,积累内化语言

本单元“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浪淘沙》,在初稿中,我将古诗教学的方式纳入园地中去教“日积月累”,这显然是不妥的,是没有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的,所以在此环节中,课堂呈现得很杂碎,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读与悟,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效。再细细品读文本,我们发现它也是描写西部风光的,也可与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整合,还可引导学生明确借景抒情这一写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具体教学中,主要采用略化教学的方式,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音韵美、意境美,让学生感受到源自西部的黄河的壮美、山川的秀丽。并再次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这种写法在古诗中的运用,使这一写法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和黄河有关的诗句,实现诵读、积累的目的。

学生言语能力的习得,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感知、运用才能发展。园地的设计应力求紧扣单元主题,抓住一点,将各板块间的内容加以整合与链接,在各个实践环节中夯实学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学华.“园地”教学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9).

[2]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1).

[3]季科平.“词语盘点”,你“盘点”了吗?[J].福建教育(小学版),2009(12).

[4]朱瑛.小语教材中“词语盘点”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11(4).

[5]刘绝峰.谈小学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的有效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语文园地单元主题盘点
睁眼瞎盘点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4 年终·盘点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