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课中的师生平等

2018-07-05朱燕青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引导者平等自主

朱燕青

[关键词] 平等;自主;引导者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是借助“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去被动地学习。刚工作不到十年的我也为素质教育而教育,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我现在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但现在看来,我已经脱离了当初的目标,所以趁着我们还年轻,有必要改变自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才是我要学习和改变的东西。

一、促进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观念,也就是“师生平等”的观念。

二、创设情境,以鼓励教学为主

在音乐课上,只有合理地创设情景,才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中,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因为孩子比较容易被新鲜的东西所吸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情景,并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激发学生的学習热情,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学生如果能够经常得到教师的赏识与鼓励,就可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建立自信,进而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三、平等互动,走向自主学习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新理念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活动需要,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从个体向群体的过渡,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教学中,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就体现在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交流与互动中。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了才能互动,教学才能具有创造性。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形式多样讨论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有方向性的提出问题;有目的性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针对性的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又要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从而较好地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学会合作。

2.及时反馈练习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馈,逐步加强与学生间的合作,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反馈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如个别交流、组内交流、质疑、倾听、训练等,包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1-06-05.

猜你喜欢

引导者平等自主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