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培与自研并举

2018-07-05高江海贾清臣高瑞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研组

高江海 贾清臣 高瑞娟

[关键词] 薄弱学科;教师短缺;国培计划;研修站;教研组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规定:“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这就从政策角度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中小学生终身发展可靠基石。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一些乡村学校这些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甚至能力也有待提高。怎样才能为中小学校“开全课程”提供有效服务,如何做好短缺学科的教师培训,成为教师培训机构一个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短缺的原因

乡村学校教师薄弱学科指的是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的学科,主要包括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书法等(以下称为“小科”),这些科目教师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著短缺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现在各地小升初科目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考科目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政史地)和理综(理化生)五科,其他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开设的科目,诸如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和校本等课程,未被列入中考必考科目。在一些乡村学校这些科目虽然排列在课程表中,但很少有实质性的教学活动,形同虚设,这些课程基本上是挂靠在担负考试科目教学的教师身上,他们可以自行地将它调整为考试科目,恣意侵占。于是,在一些乡村学校,一个学期听不到歌声,看不到美术作品的情况并不新鲜。

第二,小学科教师十分紧缺。许多农村中小学在考试“指挥棒”的挥动下,经过数年打磨,形成了一个以语、数、外、理综、文综为强势“师资圈”,这些学校在考试科目上有骨干教师和名师,而那些音体美等所谓的小科教师,在学校难以引起校长和主科教师的重视,在社会上也很少引起家长关注。因此,这些教师明显处在可有可无的游离状态。

第三,乡村教师向城镇不断流动,导致农村小科教师越来越匮乏。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许多乡村小科教师成了城镇学校的后备军。当城镇缺乏这些教师时,学校便挖空心思,从乡村挖掘人才,乡村小科教师理所当然成了城镇学校实现“开全课程”梦想的可靠后方,城镇学校则以牺牲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成就了辉煌。

第四,部分乡村教师能力偏差,难以适应“多面手”角色。记得20世纪70年代刚恢复高考后的中等师范学校,为乡村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够担负全科教学的教师,他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面观现在乡村中小学教师,有很多人第一学历是中师,他们曾经接受过正规的中等师范专业培训,理应担当起音体美等小科教学的重任。可那些当年读过中师的教师,抑或是自己多年从事中考科目教学致使其他科目教学能力退化?或是担任小科教学有伤面子?甚至是自己知识水平原本有限,难以承担小科目教学?缺乏责任意识,自然难以实现教学能力的与时俱进。

二、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现状

1.培训形式单调,难以调动参训者热情

进入新世纪后,各地迎来了“普九潮”。“普九”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要求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这一硬性指标,使不少乡村学校管理者对小科教学由认识淡漠到有所重视,再到把它排列在课程表上,并有了兼职教师。而那些未曾受过专业训练的兼职教师,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会可想而知。有的音乐教师不会识谱,有的美术教师连素描和水粉都搞不清,有的体育教师只停留在把学生带到操场自由玩的状态。问题暴露之后,教师培训机构率先引起极大关注,于是便利用寒暑假对这些科目进行短期培训。由于培训经验不足,培训形式基本上是以讲为主,学员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如做音乐教师培训,常常是教师讲一些乐理知识,然后领唱几首歌,最后让学员自行练习。很少有进入课堂教学角色的机会。其他学科培训也是如此。如此单调的培训形式,很难调动起学员学习积极性。

2.覆盖的学科和人数少,难以满足学校需求

以音体美为代表的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既包含了多个学科,也涉及了许多学校、若干班级和多位教师,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倘若做不到全员,势必难以达成好的效果。我们从一些统计数字来看,每年对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时间基本上集中在暑假,培训科目为1~3科,常培训的科目是音体美、小学英语、科学和思品,而对于书法、心理健康和校本课程培训则是空白。培训人基本维持在50~140人。如此的培训科目与人数,对一个具有近千名小科教师的县来说,实为杯水车薪,很难满足乡村学校的教学需求。有的小科教师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县级及以上的培训,一切靠自己的摸索和想当然来教学,其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仍滞留在初始阶段。因此,要满足乡村短缺学科教学的需要,培训机构每年必须进行多学科、全员参与的培训,要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三年内至少要对小科教师轮训一遍,让他们熟悉专业知识,熟练课堂教学。

3.培训时间短,难以保证效果

任何一项培训都需要有时间作保障来实现培训效果,时间投入不足只能使培训成为海市蜃楼。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发现一些培训机构在做小科教师培训时,注重的是培训数量,而在培训效果上欠思考,有的科目培训三至五天,有的一天就搞定,且大量时间花在专家讲座上,这样的培训基本是无效的。我以为,要做好一个学科的专业培训,至少要经过这几个阶段:专家讲座引领——课堂教学观摩——参训教师备课、说课、讲课——课堂教学反思——岗位教学实践——培训总结。这一系列活动,我想至少要有10~15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要想确保培训效果,必须安排适当的培训时间,在满足学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计划有序、步步落实。任何一蹴而就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三、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效果难以保障的根源

1.属于非考试科目,学员对培训重视不够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个学科能否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关键看其是否被列入考试行列中。如果是考试科目,必然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如果不是考试科目,人们的重视程度肯定会打折,培训也毫无例外。例如,在不少省份的中考科目中,除了语、数、英、文综、理综之外,还要加上体育和信息技术两科,而这两科的考试难度系数与其他五科尽管有别,同样引起学校的关注,而其余的如音乐、美术、书法、心理健康和校本课程不属于中考科目,人们的关注程度就弱,做这些学科教师培训,就很难引起学员的重视。集中表现在:第一,参训热情不高。一些学员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来完,应付过去便完成了任务,学不学无所谓。第二,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个别学员理论学习时打瞌睡、玩手机;到了实践阶段又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第三,作业不认真。学员对培训期间的作业,或者不做,或者抄袭他人。这样的参训很难谈到有什么效果。

2.培训机构缺乏专业性培训计划

任何专业性的培训机构,每做一项培训都要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培训计划的制定,要在充分考虑教情和学情基础上,把任务放在前面,规划出具体时间、地点和培训对象去步步落实。我们发现,一些培训机构在做薄弱学科培训时缺乏长远规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起来就做一阵子,想不起来就搁它一年半载,反正不是考试科目,无关大局。这种“一阵风”式的培训绝对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认为,对一个县域内小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每三年至少要轮训一遍。每年培训人数要覆盖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培训时间可安排在寒暑假,也可安排在双休日;培训地点可以集中在县城,也可以集中在某一学校。我们倡导采用任务型培训方式,将学员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去实施,肯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3.只注重学员知识素养提升,与课堂教学关联不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教育培训离开了课堂教学便毫无意义,乡村中小学薄弱学科培训更是如此。我们看到,一些培训机构在做培训时,常常是大讲学科理论知识,很少把学员放在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去体验。例如:有培训机构在做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时,培训老师除了给学员讲解理论外,还让他们去亲手完成美术作品,按理说这样的做法有理论有实践,是比较圆满的培训,但我认为做到这里只算是完成了培训一半,即教师的个人基本功得到了提升,而另一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却未能得到训练。因此说,要实现小学科教师有效培训,必须做到理论与课堂教学相关联,让每一个学员去尝试课堂教学,体验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幸福与快乐,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培训。

四、做好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有效尝试

第一,建立薄弱学科教师研修站。薄弱科教师研修站是建立在片区教研基础上,借鉴名师工作坊的做法,形成一种既富有组织又具有一定理论支撑体系,既有名师引领又方便乡村教师学习的教师培训模式。在这方面,我们做了有效的尝试。去年,我们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建立了包括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信息技术七个学科若干个研修站,各研修站推荐在本学科具有影响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安排以及培训实践环节组织等,如美术学科培训,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三个美术教师研修站,分设在城区、丘陵和山区三所中学,有三位骨干教师任站长,60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参与培训。培训时,我们首先利用一周时间让学员围绕美术教学方法做讲座,人人谈思想、谈做法。学员从如何说课到公开课的实践和评价,教学风格的凝练,再到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欣赏教学等,从理论角度澄清美术教学应把握的整体思维。其次,研修站安排全体成员分组观摩教学,让五分之一的教师做展示课,之后进行评课。随后,每位教师在站长引导下,进行说课、备课、试讲,然后讲公开课,之后进行评课和反思,如此一堂课,前后要反复数次,让全体参训者明白一堂好课是经过反复磨炼而来,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能成。通过课堂实践,让学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从今年春天开始,我们尝试对音乐、体育、书法三科建立研修站,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二,选派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学习。“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中就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河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为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在2016年选派国培学员时,重点关注薄弱学科教师的选配,在选派的79名学员中,薄弱学科教师就占了6.5%。这些教师都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亟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在河北师大的两个月学习中,他们经历了集中学习和影子教师培训两个阶段,感受到了学科教学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亲历了觀课、研课、说课、备课、磨课和公开课展示全过程。在师大学影子,回来之后就成了教师的影子。返岗之后,教师发展中心又组织学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跟进学习,围绕着返岗实践和总结提升对学员进行了广接地气的培训。通过开展课例研修、主题报告、专家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员的专业化素养和校本研修能力,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教师的研修水平。此外,还组织学员到省内外名校参观学习,想办法为学员的能力提升搭建平台,让他们走出去,开阔视野,实现全面提升。

第三,借专业培训机构之力进行培训。社会培训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专业培训模式,它们以做精、做细、做严、做实来赢得社会信誉,其专业精神和敬业热情以及服务水准是无可挑剔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培训机构对培训更专业。他们在做教育培训时,能及时捕捉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挖掘各地顶尖师资资源,按照培训要求,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在对小学科教师做培训时,也试图与培训机构合作,分享专业培训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去年暑假,我们和一个培训机构联合,对全市5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为时一周的专业培训。他们的培训思路是:全方位培训体育教材要求的内容,严格基本功训练,重点解答学员在教学中疑难问题,耐心细致充分关注每个学员,为每一个学员提供课堂展示的机会,严格学员结业程序。虽然这是别样的一种培训,但培训效果值得肯定。

第四,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培训作用。中小学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师培训组织,也是最接地气的教师成长摇篮,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径。一方面,教研组可以随时随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为教师的课堂展示提供便捷的展示平台。可以这样说,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可耕种的“责任田”,教研组则给责任田注入充足的水肥,倘若教师能够勤奋耕耘,不愁结不出硕大的果实。教研组对促进小科教师的成长有以下功用:1.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组可以方便地指导小科教师学会备讲批复考,可以指导教师学会研课、磨课、公开课展示,可以纠正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促使教师逐步完成由一般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转变。2.可以促使教师实现“一专多能”。“一专多能”应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一所学校,很多时候因为班级数量多,或者岗位教师临时请假而造成教师短缺,甚至由于学校整体学科教师配备不协调等原因,导致有的教师所教而非所学,只好改科教学,因而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正是有这些既专又多能的教师队伍,才使农村学校年复一年得以正常运转。我市不少学校教研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多种技能的培训,为实现农村教师一专多能推波助澜,促使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能文能理,成为真正的教学“多面手”。3.可以使培训与课堂教学实现有效对接。教师的岗位在课堂,教研组所研究的一切问题都是基于课堂而来,从课堂中来,又回到课堂中去,促使培训变得真实有效,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地方。

总之,乡村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是一项改变教育观念的工程,尽管这些科目未被列入考试范围中,他却是青少年人生成长中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短缺,已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关注小科教师的成长,做好他们的培训,有效地解决乡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短缺问题,是教师培训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小科教师研修站,选派小科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培训,借助社会培训机构力量提升教师素质,发挥学校教研组培训作用,做到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就一定会做好乡村中小学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杨国胜,张蓓.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如何破解[N].大众日报,2014-03-14.

[2]杨旗.音体美教师缺口大.[N].京郊日报,2014-09-11.

[3]高江海.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的有效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9).

[6]黄齐超.如何破解音体美教师短缺的困局[J].甘肃教育,2015(1).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教研组
“名校之名,在名教研组”
提升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策略的研究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计划”中的运用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