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通识课“纺织与生活”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8-07-05菁,徐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识纺织人文

刘 菁,徐 杰

(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工程与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我校(武汉纺织大学)自2005年起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以来,“纺织与生活”一直是一门深受学生好评、选课学生最多、受众面最广的校级公选课。“纺织与生活”课程旨在向全校(特别是非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传授纺织工业发展史、纺织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纺织服装面料的鉴别、产业用纺织品和最新纺织前沿知识。2009年,“纺织与生活”作为我校的校级公选课成功申报优质人文通识课程,学时数由28增加到32。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授课手段由传统的讲授+板书+纸质作业逐渐转变为多媒体、慕课、微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1]。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纺织文化和纺织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时俱进,采取了以传统的在固定教室授课为主体的“第一课堂”,以实践教学为辅助的“第二课堂”,建立“纺织与生活”微信群,以即时通信平台为媒介、师生互动的“第三课堂”混合式教学法。三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法具有多维、立体、互动性强的特点,教学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 坚守传统教学方式的“第一课堂”

“纺织与生活”课程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学时数相对较少、涉及专业基础知识多等特点,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通识内容的教学。授课对象来自全校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既有文科学生,也有理工科学生,选课人数多(一般每堂课超过150人)。因此,这门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对授课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1. 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纺织专业基础知识并能掌握教学主次

“纺织与生活”课程的总课时为32,其中课堂授课为26课时,主要讲述中外纺织工业发展进程,纤维、纱线、织物的几何结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等,纺纱及织造的生产工序和最新纺织前沿知识,信息量极大。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抓住课程的精华,针对选修学生(特别是非纺织类专业的学生)的特点讲授重点内容。例如对于纺织纤维,主要从长度、线密度、抱合力、强力、服用性能五方面重点讲述,而淡化纤维的原纤结构等理论性强的内容,使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兼顾专业知识和人文通识知识的讲授

我国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下,高中阶段就文理分科,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近10多年来,人文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一个热点,我校也开设了诸如“影视欣赏”等多门人文通识课程。我校是一所以纺织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因此开设“纺织与生活”人文通识课具有重要意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不同于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有区分度和针对性。专业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的区别

二、 重视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

“纺织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纺织纤维形态、纺织品服用性能、纺织纤维鉴别和小样试织等实验,这些实验的专业性强,因此在6课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测棉、麻、丝、毛、黏胶等常见纤维的纵、横截面积,用溶剂法、溶解法和燃烧法来鉴别常见的容易混淆的纤维,以4~6人为一组进行小样试织。实验课时安排见表2。

表2 “纺织与生活”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安排

“纺织与生活”课程只有26课时的课堂理论教学,信息量很大,涉及“纺织材料学”“纺纱学”“机织学”“针织学”“织物结构与设计”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内容,绝大部分非纺织工程专业学生毫无专业基础,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彻,因此必须以实践环节进行补充。例如,在讲授有梭织机开口机构和织造过程这一知识点时,除了“第一课堂”上采取三维动画演示之外,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小样试织,对纹板图、筘板、开口、打纬等织造中涉及的问题有更直观、清晰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开发以微信群为平台的“第三课堂”

“纺织与生活”课程即使申报了我校人文通识优质课程,比普通的校级选修课多10%的课时,也只有32课时。由于课程内容涵盖面大、学时少,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但常常感觉意犹未尽,为此我们考虑延伸至课堂以外的教学时间,建立了即时性、互动性强的微信群。教师在微信群里适时推送有关纺织专业知识(如图1所示),将“纺织”(专业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在“双十一”购物节之前,学生在微信群里向教师咨询如何购买内衣,教师介绍有关莫代尔纤维的知识,指导学生从专业角度选购服装。教师运用互联网手段(微信、QQ等)进行课堂以外的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他们对美的鉴赏力和着装品位,同时还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寓“教”于实际生活之中,深受学生好评。

图1 “纺织与生活”课程微信群资料推送示例截图

四、 结语

我校人文通识课“纺织与生活”采用了课堂授课、实践教学及微信互动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大的矛盾就是课时量不足。在互联网时代,主讲教师将建立并维护“纺织与生活”课程教学微信公众号,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力争把“纺织与生活”这门课从校内推向校外。

参考文献:

[1] 陈明,张伟建.“互联网+”时代的成人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改革[J].成人教育,2017(10):76-79.

猜你喜欢

通识纺织人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人文绍兴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