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2018-07-05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应用型工程

孙 超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工程系,河北 邢台 054035)

一、 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能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然而在人才市场上,不少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和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可塑性、拓展性上尚显不足;另一方面,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导致出现高水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的现场工程师供给不足。我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以来承接河北省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本科)试点工作,旨在通过职业化教育和项目化教学,培养适合就业岗位、具备高职业素养的专业技师和现场工程师。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更加注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教育质量衡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的就业状况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需求,也体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进一步发展应用型本科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紧缺人才培养规模。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等,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及同质化倾向,有助于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服务生产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虽然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处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开展了转型引导,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例如:缺乏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挖掘和探索;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合理应对行业变化而及时进行教学调整;院校师资队伍侧重于研究型,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3]。从整体来看,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尚处于研究和探索中,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还需时日。调查发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招生大部分省市文理生兼收,出现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好而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意思维较弱的现象。服装产业技术和创意并举的发展规律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开展项目化教学,这是培养服装专业优秀从业者的有效途径。

二、 项目化教学调研分析

项目化教学是在“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若干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在现有理论及实践基础上,结合专业理实教学,引入企业真实工程实践项目,使学生在教师及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为法则,开展实操性的学习行为,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完成项目团队的工作任务。

笔者在对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柏丽慕达时尚学院服装专业的考察和调研中发现,国外纺织服装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多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理论教学为基础,任务化教学为组织形式,导师依托工作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和技术指导。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本科学习中,不少于2/3的课时需开展实践教学,教学环节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由院校教师及企业外聘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完成项目。除基础理论课外,一门专业课程的结束就是一个子项目的完成,毕业设计及实习环节也链接了各个子项目,最终达到总项目的完成。这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分散—集中”式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学生单项工作能力的培养。意大利柏丽慕达时尚学院以“办一所最接近于国际时尚企业的大学”为办学宗旨,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带着企业项目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教学。在我国,基于项目的应用型本科教学也在探索之中,旨在改变“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培养满足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现场工程师,解决一线生产的技术问题。但目前多数服装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施行的仍然是教师主导的灌输式培养模式,学生动手能力弱,学习兴趣不高,有悖于服装专业技术、创意并举的特点。因此,我校在应用型本科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了项目化教学理念,结合产业用人需求,将真实的工程实践项目作为教学实施的载体,创新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1. “三级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工作导向、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原则,将课程体系框架确定为五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同时结合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三级项目的设置,设定并实施了课程项目、课程群项目和专业项目的“三级项目”。结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特点,对应各主要学习及工作环节,在不同学期分别设立了五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学习型项目、工程型项目、研究型项目、参赛型项目、毕业设计项目。为保证这些项目的实施质量,将项目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摩阶段、参与阶段、自主完成阶段。按照观摩、参与、自主完成三个环节,由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实施。构建了“一个模式、三个级别、五个模块、五种类型、三个环节”的项目化教学顶层设计,简称为“三级五类”项目化教学设计。

2.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习型项目为基础,以工程型项目为重点,以研究、比赛型项目为拓展,以毕业设计项目为综合,进行教学的细化和整合。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各年级的工程教育试点班中实施项目化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学习项目任务及校企合作项目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级五类”项目化教学实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化教学实施框架

(1) 学习型项目以衬衣、裙子、裤子、女上衣、男上衣、礼服等项目为载体,涉及课程包括“服装设计与企划”“服装结构制图与样版”“服装制作工艺”等,完成项目任务书。

(2) 工程型项目以校企合作任务为载体设置项目任务,开展生产、研发工作项目。结合校内工作室的运作,让学生全方位参与业务洽谈、市场调研、设计研发、量体、制作、售后服务、线上线下运营与服务等企业运作各个环节。在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研究型项目以各类高校建设项目为载体,通过研究型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4) 参赛型项目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省级服装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为依托,学生通过参加选手选拔、大赛技能培训、参赛等环节,激发了设计思维,弥补了工科学生创意研发能力不足的缺点。

(5) 毕业设计是考量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环节,根据毕业设计项目要求完成设计、企划、工艺技术文件编制及毕业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在完成高标准、综合性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研究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 结语

通过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的设计研发及生产任务,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将教材、教学内容根据项目任务打散重组。灵活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完成真实的工程实践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教学+工作”合理整合,为毕业生就业及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9:1-2.

[2] 霍磊.民办高校应用型教育转型探究[J].工业设计,2015(10):88-89.

[3] 谭璐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1:8-9.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应用型工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子午工程
服装设计
工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